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 《瞭望》1999,(48)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开拓农村市场需要明确它的中长期发展潜力有大?才能找准开拓的着力点。才能产生明显的效应。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1998年,由于二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差异,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人的比例由L年的195:137:1缩小到194:135:1,表明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差异缩小,而东部t-j中部间的差异明显扩大。目前,在广人农村地【,由于多年来收人差距的扩大,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消费层次:温饱型、温饱向小康过渡型和小康型。以人日数量计算,这三种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人约为3:5:2。小康型是指农民人…  相似文献   

2.
黄原 《求知》2008,(6):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2007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党中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写入十七大报告.凸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任务,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消费市场有多大潜力,如 何开拓农村市场,这是当前 扩大内需的焦点问题。对农村市场的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农村市场,才能拿出有效对策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一万三千亿”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现实拉动力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这个大背景,决定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大有挖掘的余地。自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夏天作出开拓农村市场重要指示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切实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重要工作,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经历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又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现阶段,我国正面临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升级,食品、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交通、住宅、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消费持续升温,旅游、教育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与此相联系,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升级换代的结构变化加快,家庭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升级方式将是城镇先行和城乡互动,同时,住宅、交通通讯、电子产品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消费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也将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上海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春天,使上海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上海农村正在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即: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1997年,郊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7%。1997年人均创造GDP为1.8万元。同时,郊区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上升。1997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为28.5…  相似文献   

6.
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职能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进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乡镇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1)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城乡差距的增大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民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和谐环境的社会建设要求政府职能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状况。建设能够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服务型政府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的视角来分析,谋求政府角色定位,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四川丘陵地区实施小康工程可操作模式探讨──绵阳市涪城区小康工程实施情况的研究姜凌,郑晓幸,文大会实现小康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达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进入小康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绝大部分农民党员已经解决了温饱并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民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的。要切实抓好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对当前农民党员思想观念的变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其中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过重,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随意向农民摊派以及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时有发生。本刊记者在辽宁铁岭县凡河镇的调查采访,反映的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 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有三令五申,各地也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但要真正做好,恐怕还要和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怀霞 《求知》2004,(3):24-25
武清区是一个有8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区,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该看到,虽然长期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的矛盾仍然存在;教育、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村面积广泛,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偏低。这样的区情要求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没有占全区人口大多数的几十万农民的生活富裕,就不会有我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我们必须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要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三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离土不离乡”、“离土也离乡”等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效益”的转变,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四个转变都要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承认,才能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搞生产先找市场,这对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部…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在广度和深度L的不断拓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增速减缓,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品市场疲软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农村小康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农民收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在近两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农村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变化最大、最深刻、最显著,而且经久不衰。概括起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跨越,即: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跨越;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其主要特征是:(一)农村改革率先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体制的框架已经开始建立。一是废除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得到了解放、一政一治上民主,_经济上自主。二是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一直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从实践效果看成效不大,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尚未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失衡。就区域结构来说,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区域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就城乡结构来说,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日益边缘化并存;需求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外需与内需失衡、投资需求与消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济观念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经济观念的转变,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农民走出家园涌入城市,促成了农民城市化潮流,引发了农业生产上的新变化,也为在农村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成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思考伍星明,姜钧,罗金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遵循其精神,我们对成都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历程,进行了重点调...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