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的进程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元的世界。现在关于全球化有许多种说法,但是我们一般赞同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动力和基础的。在此意义上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是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在列举当今社会生产出现的新现象和面临新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二重性的新特点 ,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新构成 ,试着回答了科技、管理、第三产业等创不创造价值的问题 ,试着论证了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 ,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应把研究重点从研究价值转为研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举措。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认识问题,立足经济建设这个核心,突出规划先行,以解决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王永苏 《学习论坛》2007,23(7):77-80
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使人与人之间有合理的规则可循。为此,要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贫富差距的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贫富和谐的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城乡差距产生的必然性,通过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民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民数量,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不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具体制度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活力,陷入僵化、停滞状态.不能把改革的矛头指向基本制度,改变基本制度,就会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轮番进攻面前,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些思潮的影响,在实践中自发地往资本主义化方向走.这种危险是客观存在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的措施是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不断巩固和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此前提下,调整分配政策,改善民生,扩大社会保障,同时,在公有制经济成分中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保护工人的合法利益,适当抑制非劳动收入即财产性收入.不要把实现共同富裕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今后应主要改进以下几方面工作:提倡基层党政“一肩挑”;农村“两委”班子任期应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应先行;农民主力军的作用应充分调动;引导农民向城市及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8.
9.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几点思考曹序在《邓小平文选》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各个视角上作了多方面的论证和表述。尤以1992年的南方谈话一文,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完整的科学的新概括。新概括的每一句话,既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依据,又在新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通过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弘扬和谐的哲学思维、营造争谐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同时,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以学习和借鉴为主,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一股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长久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毅夫 《世纪桥》2006,(4):65-66
温总理在今年政府报告中谈到,2006年面临五个新问题:第一、粮价走低,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小,农民增收的压力非常大,种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在投资上还有过热的可能性。第三、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相关产品价格下降,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多,潜在金融风险增加。第四、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第五、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采矿方面的安全事故非常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既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又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功过的标准,是我们都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探索》2007,1(6):101-104
从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实际状况来看,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范畴,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展开,这种价值提炼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阶段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再创造过程.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巩固社会主义现实基础,丰富社会主义的价值事实.二是根据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搞好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时,要在辩证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依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尊重世界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一、善待关爱自然,创造和谐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天然富源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和有限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和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相适应,人必须尊重、保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把自然界…  相似文献   

19.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和要求,卓有成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抓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