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邵武上官家族是邵武历史上一大望族,号称"天下世家"。邵武上官家族是唐代上官仪的一支直系后裔。据《闽樵和平上官氏宗谱》卷一《源流·闽邵和平上官仪祖支派》,上官仪第6代孙上官偕,"元和四年(809)以进士为福州户曹,卒于官,子孙因家于闽",上官偕幼子上官丁道"始迁邵武",上官丁道的长子上官岳"敕封孝廉方正,始迁和平上乡"。上官仪第9代孙上官洎,"岳祖四子,字用恒,号惠安,居和平。唐末为  相似文献   

2.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暖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正>黄光裕: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39岁的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身家问鼎中国首富,这也是他继蝉联2004、2005年中国首富后,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在"胡润百富榜"十年的历史中,除了黄光裕之外,只有荣智健家族曾三次当首富。黄光裕拥有香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家族政治,自台湾实施"地方自治法"以来即已存在,可谓由来已久。每到选举时节,家族政治的问题就会浮上台面,引起社会大众的注目。今年由于"立法委员"、"院辖市长"、"市议员"三项重要公职选举同时进行,又因"精省"效应引发卡位战,"政治世家"全力动员,夫妻档、兄弟档、姐妹档、父子档纷纷登场,热热闹闹的家族政治已成为台湾政坛的又一奇观。有人说,这是"内举不避亲",人尽其才,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最好体现;也有人说,这种家族庇荫,兄终弟及的现象,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残余,实质上是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嘲弄,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孰是孰非,世人自有公论。一、家族政治的类型及表现形态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方政治向来派系、山头林立。不论派系也好,山头也好,绝大多数以家为本位,先家庭而后家族。尽管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夫妻档较为有名的是属民进党的姚嘉文、周清玉,黄天福、兰美津,许信良、钟碧霞,以及已经离婚的  相似文献   

5.
门红泉 《春秋》2014,(1):51-52
正无棣县吴氏家族是清代享誉山东乃至全国的名门望族,号称"进士世家"、"尚书门第"。该家族自顺治至宣统260年间,科甲如林、方伯连第,著述等身、政绩卓然。其中,吴自肃是吴氏家族第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既为后人树立了忠义、仁厚的道德典范,又不断激励着吴氏后人在科举仕途上积极进取,堪称"海丰吴氏崛起第一人"。吴绍诗与他的两个儿子吴垣、吴坛是吴氏家族振兴的重要人物.不但出任封疆大吏,身居显位,更以其胆略与才学成为清朝中期著名的法律专家,在清代政坛上颇有影响,堪称"海丰吴氏的中心人物"。吴式芬半生求学半生为官,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被称为"艺苑鸿才,禁林硕望",堪称"海丰吴氏的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莫家"于五代时楚王马殷、马希范当政之前仍然统治着黔中地区并依附于楚,当时他们是与第二、第三土语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布依族贵族."宋英宗治平年间"因政治变动,"莫氏家族"才从黔中地区迁移到黔桂边界的黔南荔波县和独山县,其语言环境开始变化,即完全脱离第二、第三土语而长期生活在第一土语之中,并长期受第一土语的语言环境影响,形成了现今"莫家话"."莫家话"变迁有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原因,她应该是中国布依语的一个方言,这正是其科学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康普生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者但同时又是最因袭传统的伦理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将基督教伦理的"爱"、"信"主德纳入小说创造,通过对康普生家族成员"爱"的缺乏和"信"的丧失的刻画揭示了这个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之间的渊源,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在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马克思把握和批判意识形态的基本场域。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思想"萌芽性"和"转折性"地位日臻显现。其中实践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萌芽,成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生长点。马克思通过揭批思辨哲学,加速了意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历史思维转向;通过探索历史诞生地,开启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缝合;通过洞察历史本质,切近了"彻底批判"意识形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风度     
<正>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赞誉他的作品:"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尔列夫·加希亚·马尔克斯"。这是世界文坛对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莫言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数《红高粱家族》。尤其是莫言对风度的诠释和他本人展现给世人的风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23)
正11月28日,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三十周年感谢茶会暨"迁台历史记忆库"抢救计划发布会在京举行。两岸文化、公益界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分享两岸文化交流30年的辉煌成果。同时启动"我家的两岸故事"征文征影活动,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集迁台人物和家族亲友的故事,增进两岸对于历史记忆的保护及传承,增强维护与传承历史的使命感。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杭元祥、  相似文献   

13.
“林日茂”家族及其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日茂"是清代台湾有名的郊商.它创建于乾隆中期,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初年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并出现家族商业分散经营的状况."林日茂"在经过创立和发展以后,其基业由两岸子孙共同继承,因此形成横跨海峡的家族文化群体.闽台族人都共同使用"日茂"名号,都有相同故事母题和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林日茂"不仅是个郊商行号,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已经浸透到这个家族群体之中,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财富家族。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国财富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不断消解,甚至销声匿迹,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批新富家族迅速崛起,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正家族研究包括如家族志的编纂、家族史的梳理、家族档案的管理、家族教育、家族与社会的互动研究等。家族研究长期受到重视,是由家族的地位决定的。钱穆先生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钱穆《中国文化史寻论》)而"文化资源是整个家族能否延续发展的关键性资源。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利家族”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应研究由诸种红利构成的"红利家族",特别是"红利家族"内部的关联性问题"红利家族"内部成员有何关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改革红利"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如果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研究中国的改革红利,首先应研究由诸种红利构成的"红利家族",特别是"红利家族"内部的关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史"、"近代家族论"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社会性别维度和视角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如同走进一幅格调高雅、笔墨清秀的山水国画,清幽纯朴、小桥流水、古韵悠悠……桂峰村有如今这"仙乡画境"的成绩,离不开尤溪县人大常委会、洋中镇人大主席团和各级人大代表的辛勤付出。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因蔡氏家族聚居而得名,始建于宋元期间,迄今已有760多年历史,整个村庄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现存有蔡氏  相似文献   

19.
林聿 《今日浙江》2003,(15):44-45
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包氏家族,是"宁波帮"中有重要影响的家族.包氏家族诚信为本、爱国为怀的精神,是"宁波帮"传统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24)
正家谱作为记录家族演变历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血脉传承、先人事迹、家风形成和族群变迁的历史。作为家族文化的符号和传递家族文化的信使,家谱应受到各个家族的重视。在农村,最隆重的尊重祖先的方式是上坟,每逢重要节日,上坟成为祭奠祖先的重要仪式。在我的故乡,乡党上坟仪式的肃穆、庄重足以让人钦敬。童年时,最难忘记的是每逢春节,顶着寒风,与家兄家弟沿着崎岖山路走行数里到西山根戴家祖坟上坟。每次上坟完毕,家兄都带我到谱碑面前,讲戴家的祖先,讲先人们的故事,讲我们这个家族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