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内容还要丰富。  相似文献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毛泽东一生巧攀书山,智游史海,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之一.他曾多次宣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是爱读史书.他跟书籍始终形影不离,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办公室、卧室、洗手间、游泳池休息室,还是外出列车上都放着书,经常是日夜都在勤奋地读书,许多城市的图书馆都留下他借书的记载,书是他一天也少不了的精神食粮,也是他的最大财富.毛泽东一生读书破万卷,成为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3.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9,(11):10-1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在阅、批史书的同时,常常把从中获得的史料连同自己的心得绘声绘色、富有哲理地运用到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4.
王厚明 《先锋队》2013,(22):52-53
何虎生编著的《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一书中讲述了毛泽东同志鲜为人知的"三怕"故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充满革命大无畏精神的伟大革命家,而且也是无私爱民、富有情感的人。他的坚硬如钢的意志和他的善良柔和的心地一样鲜明,一样强烈。文中毛泽东的"三怕"并不是胆小懦弱,而是胸怀博大而又慈善质朴,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情,时时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考虑,是人民  相似文献   

5.
叶子龙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从1935年至1962年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长达27年。由于历史的和习惯上的原因,叶不仅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而且还长期负责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因而十分了解毛泽东。他以80多岁高龄,抱病写了一本回忆录。书中不但披露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内幕,而且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极深的史学造诣,令许多同他有过接触的中外人士惊叹不已.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博览群书,尤其酷爱阅读历史书籍,中外史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从世界通史到名人传记,几乎是无所不读.他不但注意从历史和古籍中吸取鉴借和营养,而且重视将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到现实当中去.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在这130  相似文献   

7.
通体概览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力作——评胡为雄新著《毛泽东十四部书览要》田楚定建国以来,毛泽东的著作已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文集》(1-5卷)、《毛泽东著作选读》等14部。这14部书总共37卷,1200余万字。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  相似文献   

9.
一部完整的史书同济大学教授后培青;《毛泽东年谱》不是普通的史料书,而是撰写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完整的史书。这部史书的特色有三:一是史料翔实具体,全书没有笼统含糊之处,每一历史事件均有具体的年月、确切的地点和扎实的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从中得出明确的概念。二是史实确凿可靠,所有史实都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证和核实,字字句句令人信服,使读者感到这是真史,而不是假史和野史。三是史料是按照观点精选,读了史实观点亦就在其中,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受观点的影响或接受书中的观点。所以,这是论从史出和以论带史的完美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彭雪枫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毛泽东的爱将之一。他文武双全、军政兼优,深受毛泽东器重。同时,他也敢于坚持原则,犯颜直陈。为此,他曾同毛泽东发生了一次争执,并互相拍了桌子。毛泽东不仅没有记恨,而且还屡委以重任,在党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刘建波 《世纪桥》2008,(7):28-29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期的他生活在严父慈母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中,二者有机整合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使他萌生了拯救劳动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志向。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毛泽东不仅加深对国家、社会的了解,而且在思想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现行者。为了拯救人民大众。他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早在1921年就舍弃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3.
资料卡片     
毛泽东不仅爱读鲁迅的诗,而且常以写鲁迅的诗来练习书法。1945年10月,他写的“横眉冷时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约是用狼毫笔以楷书体为主写成的,显得稳健而瘦劲。1958年12月1日,毛泽东再写鲁迅这一联诗句时,以羊毫笔用行书兼带草意写成,走笔畅快,洒脱飘动,是毛泽东书法进入新阶段的代表作品。此联书作的最大特点是墨色酣畅淋漓,如“横”、“夫”、“指”、“为”等字,尤其是“夫”字,虽湿墨成块,却仍显笔画之  相似文献   

14.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5.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将军审时度势,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放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领绥远省军政人员通电起义。 1950年3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两次约见董其武,与其畅谈。毛泽东不仅肯定了他领导绥远起义的功劳,而且对他讲了共产党的政策和根本宗旨。毛泽东的谆谆话语如缕缕春风使他茅塞顿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6.
1974年,朱德以88岁的高龄第九次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此前后,他还多次阅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仅1960年到1966年,他的读书笔记就有十几本之多。  相似文献   

17.
李钢 《广东党史》2009,(6):27-28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共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但就是这样一位诚实正直的书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厄运,最终被迫蒙冤自尽。  相似文献   

18.
冯瑛 《湘潮》2012,(10):24-27
毛泽东一生倡导体育锻炼,早在青年时期,他曾采用冷水浴、日光浴、风雨浴、游泳、登山、长途跋涉等多种体育形式锻炼自己。对于体育运动,毛泽东不仅把其作为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且视其为磨炼意志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的最大爱好之一是博览群书。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中华文化的浸润 ,铸就了这位博古通今、历史知识渊博的文化伟人。毛泽东对历史有着特殊的嗜好。自幼年起 ,就十分喜读中国传统典籍 ,对中国历代史书和历史演义、古典小说兴趣尤浓。在韶山的私塾里 ,在熟读“四书”“五经”时 ,他就开始读《左传》、《史记》、《纲鉴易知录》和古典历史小说《水浒》。投身革命后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 ,他对中国史书的兴味依然浓厚。井冈山时期 ,环境险恶 ,交通闭塞 ,他忍受住了物质生活的匮乏 ,而缺书少报的贫乏精神生活却使他焦虑难耐。为充实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