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萌萌 《法制与社会》2010,(23):270-271
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观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独特的实践性、高度的创造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本文旨在概括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形成过程并通过总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来对比总结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死刑的价值在中国几千年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从来就没有受到过否定的评价,死刑作为一种最为悠久的刑罚,其在古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现代社会又为何一再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对死刑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进行探讨,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死刑的特点,希望能对当代死刑制度的价值探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黎杰翠 《河北法学》2002,20(3):73-77
对我国死刑的思考应着眼于两个层次 :一、死刑是否应当废除 ?这是理性层次思考的问题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其更有不合理性和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死刑的合理性被其不合理性和局限性一一否定 ,死刑应当废除 ;二、死刑是否能够废除 ?这是现实层次考察的问题。我国社会存在因素和社会意识因素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 ,而在今后多长时间内废除死刑取决于现阶段刑事立法和死刑适用状况中两个支撑点 :(一 )要解决刑事立法者和司法工作者对死刑认识方面的问题 ;(二 )要淡化广大民众崇尚重刑、迷信死刑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刘杉 《中外法学》1991,(2):59-61
<正> 死刑制度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已成为北美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有人对美国开国元勋赞同的死刑制度提出根本的质疑.联邦首席法官沃伦曾经指出:"在我们整个历史中一直延用死刑.因此,当死刑仍被广泛认可的时候.不能说它违背了宪法上的残酷概念."他的死刑观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司法界. 20世纪前,报应刑和威慑刑思想几乎主宰了美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死刑被认为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刑罚手段.直到19世纪30年代,马萨诸塞州立法院议员罗伯特·兰塔尔发起了一场否定死刑遏制力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才开始动摇死刑在美国的传统根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象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这,便是死刑,一种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虽然关于死刑的废除争论持续了200多年,但至今保留死刑的国家仍占据多数,且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继续存在。本文仅就死刑的执行方式的发展及完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死刑的执行更合乎科学及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死刑思想高格关于刑罚的论述,是毛泽东刑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死刑的论述又是毛泽东关于刑罚论述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刑法学史上,对于死刑制度存废与适用范围大小问题,存在着各种争议。在我国尚未公开产生死刑存废之争,但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是存在...  相似文献   

7.
周道鸾 《时代法学》2007,5(2):36-45
少用、慎用死刑是董必武同志的重要法治思想,少杀、慎杀是现阶段中国对待死刑的重要刑事政策。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拉开了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序幕。应当从立法上逐步减少并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改革和完善中国死刑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无数宝藏。本文仅就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卓越贡献,作一粗略探讨,以期更好掌握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强大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死刑制度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死刑本身具有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死刑制度的取向以及死刑存废问题一直都是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的部分。本文正是要通过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介绍和分析,以求对我国的死刑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进而对现行死刑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法学会召开的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讨论会,于今年六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在河北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法学界的学者和政法实际工作者共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仲方、甘重斗、曹海波分别主持了会议,会长张友渔在会上作了题为《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造性发展》的书面发言。会议收到论文一百多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和研究在法学战线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着重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开创法学研究新局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死刑废止 ,从其应然性来看 ,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其实然性来看 ,它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之存废 ,应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代价的刑事处罚措施,也是刑事法律体系中最为严重的惩戒措施,具有极高的法律震慑力。我国司法界对于死刑判决制度的存废问题争论已久,在不久前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中也对我国死刑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死刑判决制度在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外死刑判决制度发展现状,就我国死刑判决制度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法学界有的同志主张我国现阶段刑法要实行轻缓刑罚,限制死刑相减少死刑,讲了许多废除死刑的好处。这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再研究的。死刑法律制度如同其他制度一样,是根据客观形势和实际需要规定的,并非由立法者主观好恶所决定。死刑制度如同犯罪生产刑法一样是由那些罪恶滔天者生产的。尽管当今世界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然而有的废除后又恢复死刑,这都是他们根据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制度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死刑制度有着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它的演变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死刑直到今天仍然适用于我国而不被废止,那么它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这也正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死刑制度产生的渊源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死刑制度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期更清楚的了解我国死刑现如今的生存状况.透彻、细致的剖析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上死刑制度的问题以及立法和实践中如何完善死刑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废除死刑作为全球死刑制度主流的时代,中国保留死刑无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我国死刑制度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各阶段的发展在死刑方面作出了改革,但是我国死刑制度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考虑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在因素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全球化影响我国死刑制度的外在因素。因此,国外死刑制度存废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在联合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国际人权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极力争取废除或反对死刑的时候,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瑞典等,却开始提出恢复死刑。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对我国死刑现状的讨论,或许不完全废除死刑才是最理性的。本文简要阐述了死刑在国内外的发展,并着重讨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方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5,(12):96-98
时事关键词之一:死刑复核据新华社10月26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另据了解,最高法院三个死刑复核审判庭的组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看来,媒体一直关注的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终于有了实际进展。值得关注的是,原司法部副部长张军同志调任最高法院副院长,主管死刑复核工作,这位在我国刑法学界颇有声望且一贯以严谨、稳健、创新著称的专家型领导执掌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帅印,令笔者对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改革充满希望。笔者认为,改革死刑复核制度势在必行,惟有如…  相似文献   

17.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在全党全军同志流血牺牲、集体奋斗的基础上,经毛泽东同志的集中概括而逐步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奠基于井冈山时期;形成于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时期;成熟于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毛主席这一光辉著作不仅以极丰富的中国革命的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向前发展了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而且进一步发展了马列主义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关于国家的学说。当我们纪念这一伟大著作发表一周年的时候,从毛主席这一著作以及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中深入学习毛主席的国家学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死刑复核是慎刑思想在制度方面的一个体现。慎型思想指导死刑复核制度在魏晋时确立,经过隋唐、宋元的发展,明清时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死刑复核制度体系。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慎刑思想以及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探寻对当今死刑复核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为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内容也很丰富。虽然毛泽东同志在文革时期有过历史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其法制思想的积极作用加以否定。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中国法制实践和建设的理论基础,而且是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