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庞德利益理论的观点,文明就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在当代社会,人类对于文明的维系主要依赖于法律,而法律则主要通过对利益的承认—选择—保护来推动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其特点就在于其对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环境利益能够进行系统的识别和保护。生态文明中的环境利益可以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环境法应当通过多种权利、义务以及权力的路径来实现对环境利益的保护,进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河南省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指出要实现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技,完善政府职能,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生态产业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风险社会和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凸显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和失序状态。生态失序的困扰与隐忧使公民开始重视与反思个体环境权益、群域环境权益乃至人类集体福祉的维护。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非中心化、多元化以及返魅性的诉求影响之下,在"经济发展——生态发展"的矛盾共同体综合作用之下,生态秩序始终处于充满悖离与张力的解构与建构情境之中。因此,应该基于人的行为与行动结构,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社会结构化和制度化要素,在生态契约的预设导引之下,以回应型和反思性的法律范式及正当行为规则重塑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4.
翻译教学必须有语言理论作为其背景。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语境、语用是分析的理论依据。表达过程中的动态对等,特别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核心句型,以及语篇概念和象似性理论是翻译的重要语言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5.
在财产权保障理论的指引下,法院按照“无依据,则无补偿”“如何补偿,由行政机关自主裁量”的逻辑来裁断生态补偿案件,而“依据”的制定者为行政机关,最终造成行政机关主导着补偿给谁、补偿多少等生态补偿问题的界定和解决,以致于“案结事不了”。尽管财产权保障理论为早期生态补偿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无法解释2014年《环境保护法》修订以来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实际。结合当前生态补偿的立法规定,生态补偿理论依据应当是保障平等发展权。有别于行政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是由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受益者给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平等发展权益损失的补偿制度。其中,国家对私主体的生态补偿属于基础性补偿,在此基础上,同级政府之间、平等主体之间通过生态补偿共享发展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平等发展权受限制的地区和个人的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法律援助公职律师的生态位,了解其内在生态特征及其自我发展的生态环境,探索其减少生态位重叠,增加生态位幅度,实现自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梓太 《法学评论》2014,(3):199-201
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同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时隔五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在中国愈加成为一门显学。在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有效推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践行生态文明,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生态文明理念贯彻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不足。政府环境管理应转变理念;完善具体管理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权;推行切实可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强化环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行政机关是针对生态损害诉请义务人赔偿,义务人所应当赔偿的,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利益的损害,此类诉讼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其本质仍然是民事公益诉讼。另一方面,此类诉讼与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又存在一些差异,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带有一定特殊性的一类诉讼。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定的程序规则大部分可适用于此类诉讼。应本着有利于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的原则,处理政府提起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与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梅术文 《知识产权》2008,18(4):93-96
当今世界,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驰名商标更是逐渐摆脱对产品的依附关系,走向社会生活的前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标保护需要有新的观念突破、新的理论建构和新的制度设计,彭学龙博士的著作<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版,以下简称<分析>)正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吴勇 《科技与法律》2005,4(4):107-110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法的出现,使得环境诉讼的程序正义蕴含着不同于一般诉讼正义的特性,其基本纬度就是环境公平.它包含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种际公平.这就意味着环境诉讼所追求的程序正义在环境诉讼的展开中有特殊的要求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是应对日益频繁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龙泉"山上浙江"建设经验的调研分析,探讨了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路径,即科技创新,走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筹;系统整合,走循环发展之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生态型政府建设,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强化生态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4.
【问题】流动的水资源与相对固定的区域分割形成一个治理难题,跨区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犬牙交错的权责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域政府间联防联治、构建全流域共同治理机制?本文试图探究如下问题: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的作用路径是什么?【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动力模型,以建立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的13个流域试点为案例,以地方统计年鉴、生态环境部门公开数据和政策文本等资料为数据来源,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sQCA条件组态分析发现实现跨区流域横向协同的两个条件组合路径:(1)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强政治势能*政策环境支持;(2)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弱组织支撑*地区经济差异*政策环境支持。两条路径总覆盖率约为72%,表示这两个组合能够解释大多数案例,是促进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典型组合。【贡献】研究发现了实现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两条路径:“高位主导”型协同路径和“辐射带动”型协同路径。因此,进一步优化我国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应从差异化治理入手,完善跨区流域机制协同,构建横向自主协同新路径,全面提升流域—区域联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环境危机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人类中心论是环境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作为一种反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中心论是一场人类价值观上的范式转变,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而且也提供了"人—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扶贫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我国"为什么开展生态扶贫""开展生态扶贫为了什么""如何开展生态扶贫"等三个核心问题,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可以从目标实现、资源获取、力量整合、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是法律的"绿化"需求在环境时代的体现,但《侵权责任法》未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到环境侵权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扩大环境侵权的调整范围,即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环境侵权,以便进一步解决解决由环境侵权引发的损害,就首先应明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18.
杜群 《法学》2006,(10):68-75
在人类与生态系统所缔结的自然法契约中,存在两大服务本体利益即生态系统的本位利益与生态系统的社会利益的对峙。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着资源型商品属性和生态型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社会法中的生态保护利益及其补偿的性质有三类,即公益性、私益性和公私益竞合性。将生态保护利益及其补偿关系从初始自然契约关系转化为实证社会契约关系的关键是找出能够标识生态保护利益补偿类型发生转变的客观尺度。有三个资源生态属性标准能够反映这一补偿转变和量化“补偿性质”限度,即资源经济生产力标准、资源生态生命力标准和生态系统区域安全标准。生态保护及其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对实证环境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保督察是当前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揭露的共性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环保目标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制度流于形式、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等六个方面。这暴露出当前中国环境法治所面临的诸多体制性障碍,其根源在于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三个方面的制度缺陷,即:不科学的纵向“中央—地方”关系、横向政府部门间府际关系,环保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配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消除上述障碍,需要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构建多层级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形成合理配置环保事权、财权及支出责任的法律规则,切实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地资源承载着多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以集体林地资源所赋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价值坐标,集体林权改革中,集体林地的流转应当通过国家立法和政策对集体林地流转的范围、流转主体、流转期限和流转之后的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限制,以真正发挥集体林地在提高林农生活水平和增强国家生态效益方面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