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称产后瘫痪,是产后1~3天的母畜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其次是犏牛和乳羊,偶可见于绵羊和母猪。水牛发生本病则少见。现将收治的8例水牛生产瘫痪的临床资料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8例中,4岁1例,4.5岁1例,5岁2例,7岁2例,8岁2例。 2.胎次:第2胎2例,第3胎4例,第4胎2例。 3.发病时间:产后24小时内发病的2例,24~48小时4例,48~60小时2例,最快的只有16小时。 4.发病季节:7月1例,8月5例,9月2例。 5.牛犊情况:所产8头牛犊,全部都是公犊,发育良好,健康活泼,吮乳力强,诊疗其母时(即产后60小时以内),犊的体重是34~42.5公斤,比当地初生水牛犊平均体重增重20~25%。  相似文献   

2.
用母马血治疗幼驹下痢幼驹下痢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在出生后1~2周发病,但也有出生后1~2d内突然发病的。该病多呈急性经过,死亡率达50%。采用药物治疗收效不显,笔者试用母体血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采母马颈脉血50~150ml,立即给幼驹作皮下...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应用维丁胶性钙治疗5头母猪产后瘫痪症。治愈率100%。愈后其繁殖力和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注射维丁胶性钙后,于5小时内起立行走,开始有食欲。典型病例 1984年8月,有一头三岁300斤重的母猪,产13头仔猪,于产后第二天突然卧地不能起立,拒饲。于患病的第二天就诊。体温38.8℃,心跳93次/分,脉搏25次/分。人工抬起后仍不能站立;乳汁减少,对人的呼唤迟钝,诊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4.
母马产前产后腿瘸趴窝是一种常发病。多发生于春耕和配种季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会使患畜复壮缓慢或引起死亡。 根据几年的医疗实践,初步认为母马产前产后腿瘸趴窝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胎气、股风、肾虚骨痿、蹄头痛。这四种类型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合并发生,只有诊断确实,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高产奶山羊产后1月左右发生瘫痪病8例均治愈。这8例发病奶山羊的基本情况是,第2胎发病者5头,第3胎发病者2头,第1胎发病者1头,多为经产母羊,均在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发病一般在3~4岁,发病季节多在5~6月份。8头母羊皆为高产的奶山羊,日产奶量一般在6~8kg。  相似文献   

6.
巴彦县种畜场家畜繁育站,于1980~1981年两个配种期,共配种109头,其中母马患子宫炎24头,占输精母马数的22%,这对提高母马受胎率影响颇大。 两年来,我们坚持随产驹,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妊娠率达到95.4%。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病型分类  相似文献   

7.
猫华支睾吸虫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猫的胆管与胆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不良、贫血、呕吐、黄疸、下痢等为特征,对猫的危害较大。 (一)流行病学 1.发病情况:根据1987年5月至1992年5月的统计,我院共诊治猫华支睾吸虫223例,其中公猫139例,占总发病数的62.3%,母猫84例,占总发病数的37.7%;该病以12个月以上的成年猫发病较多,共153例,占总发病数的68.6%,12个月以内的猫发病70例,只占总发病数的31.4%;从发病季节看,以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共97例,占总发病数的43.5%,1~3月份发病率最低,共36例,仅占总发病数的16.1%,4~6月份和7~9月份分别为43例和47例,占总发病数的19.3%和21.0%。  相似文献   

8.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在国内报道较少。1984年7月~1085年10月,我们在门诊上先后遇到5例(以下编为1、2、3、4、5号),通过手术方法治愈4例。现将诊治方法简报如后。 (一)发病情况 5例患牛均是在产后2周内(1~14天)发病,其中2、3号呈急性经过,突然发病,严重臌气,病程2~4天。2号牛因继发皱胃破裂而死亡,1、4、5号患牛呈慢性经过,长期食欲不振,曾按前胃弛缓治疗,未见好转,来本站治疗前已病1~1.5月。5头患牛年龄分布2.5~4岁;胎次1胎者4头,2胎者1头。 (二)临床症状 1.呈急性经过的患牛,发病突然,食欲废绝,急性臌气,泌乳停止,体温正常或偏低;大便稀少,呈酱油样,小便有酮体气味;眼球下陷,脱水严重,右侧腹壁明显臌胀,冲击触诊可感觉到有液体震荡,将  相似文献   

9.
多卵泡发育及卵泡发育停滞是适龄母马在配种季节内的常见病,能直接影响配种甚至造成母畜不孕。 多卵泡发育及卵泡发育停滞属于中兽医学中的久不发情、屡配不孕等的范围。近年来有些中西兽医工作者采用中草药治疗母畜久不发情和屡配不孕取得了成果。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1979年4~6月份,在我院兽医院共收治繁殖母马的多卵泡发育及卵泡发育停滞的病例12例。这些病马都是由我院家畜配种站介绍需要治疗的役用马。临床主要表现是发情不明显,配种站连续作直肠检  相似文献   

10.
每年5~6月份内江地区常用天星苋作青饲料喂猪,因气温较高,如果调制不当或调制后放置的时间过长,常发生天星苋中毒。1980年6月我场某猪舍的25头成年母猪全部发生天星苋中毒。 (一)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 猪采食放置16小时的天星苋后,大约1~1.5小时,突然发病。主要症状是:呕吐、不安、流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述的普氏野马(Epuus PrzewalskiiPosilkov)共有4匹母马产驹,其中2匹新产幼驹发生佝偻病。这两匹母马的国际编号、马名和年龄为1244号、Valeke、5岁和1208号、Bruai、5岁。于1989年所产幼驹公母各1,编号准噶尔7号和准噶尔8号。症状及诊疗情况 准噶尔7号于1989年4月23日足月正产,该驹产后低头,精神沉郁,前肢腕关节粗大并屈曲呈“X”形,后肢跗关节内收呈“八”字形。站立时肌肉发抖,肢体软弱无力,呈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8月份,江苏某县发生和流行猪水肿病。我们对该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调查,并分离出1株带987P粘附素的大肠杆菌。发病情况 1~8月份,该县苗猪产地几个乡的仔猪,发生了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日龄,断奶前后均有发生,但以断奶后为多,发病后2~3日倒毙。多数病例出现于饲料突然更换之后,平均发病率为10%,病死率60%。临床症状 病猪少食甚至不食,间或拉褐色稀便,少数拉血便。眼睑、皮下水肿,下腹部指压后留下压迹不易复原。叫声嘶哑,对外来刺激如触摸等敏感。后期,呈现四肢乏力,倚墙或伏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1979年5月畜禽疫病普查时,榆中县、社畜牧兽医站及当地群众反映:近几年来在榆中县马坡、南坡弯、上庄、新营等地区发生一种羊“硬病”,每年春季3~6月份发病,肩前淋巴结肿胀,四肢及躯体发硬。经普查组调查,并于1980年5~8月份深入发病地区羊群调查、诊断、检验,查明为绵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体为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和隐藏泰勒焦虫(T.recondita)。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大剂量维生索E治疗马产后缺乳症11例获得显著疗效。经过注射、口服数天维生素E后,除2例因产后出血过多,所致贫血等原因未见乳汁分泌增加外,有5例每次泌乳量超过150毫升,4例出现溢乳现象。 方剂和用法 维生素E针剂50mg/ml,片剂5mg/片,每次2000毫克。2~3次/日,一般5~6天可愈。 病例 息县关店乡中心寨村社员饲养的一匹5岁母马,于1985年5月生一母驹,母马生后人工挤奶仅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 近年来,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的牛群中有牛皮癣病流行。病损近似圆形,呈灰白色或白色,无毛,与周围健康部位界线分明。主要侵害犊牛头颈部。同场的成年牛很少发病。本病呈季节性流行.以每年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据当地记载有的牛群发病率可达18%~62%。笔者于1990年10月份调查两牛群,其发病率分别为6.1%(3/46)和6.0%(5/84)。(二)病原分离与鉴定1.直接镜检:自病损处取痂皮及断毛少许,置载玻片上,经20%氢氧化钾二甲基亚砜透明处理10分钟,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痂皮及毛杆周围有大量圆形或椭圆形孢子,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17.
1990年3月以来,广东省先后有4个集约化养猪场发生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简称PHP),现将对本病的诊断及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990年3月份以来,广东省先后有四个集约化养猪场3~5月龄生长发育良好的肥育猪突然发病,发病率2%~5%,病死率20%~50%不等。个别猪场还见初产或经产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病死亡。 (二)临床表现 急性病例,见于成年肥育猪出栏或运输过程中,多无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或见体温升高(41~42℃)。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势。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48小时内窒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站接治猪肠扭转4例,其中大结肠扭转1例,前肠系膜根扭转1例,空肠扭转2例,用手术疗法全部治愈。 (一)症状与诊断 病初猪突然不吃,神情苦闷,体温、脉搏、呼吸无显著变化;以后出现疝痛,猪喜扒卧,腹部左右翻动,有时后肢乱蹬,有时突然起立向前冲,将躯体倚在墙根处,而后卧下,起卧频频交替;病猪腹部饱满,触诊有痛感,可摸到隆起的肠型,并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黄绿色水样物。根据一突(突然发病)、二痛(疝痛)、三满(腹部饱满)、四吐(呕吐)综合判定,即可确诊为肠变位。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68年至1983年先后对83例异食癖黄牛采取多种方法摸索治疗,初步取得结果。 (一)发病情况 本病多发于每年的1~4月份和10~12月份,5~9月少发。多发于1~3岁犊牛,7岁以上老龄牛次之,青年牛少发。发病与性别无关。 (二)临床症状 可分两型。轻型:病程约1月,食欲减少,反刍缓慢而无力,前胃弛缓,喜舐食各种异物,如粪尿污染物、咸味东西(墙角的碱土)、砖头、瓦片、骨头、槽梆等。重型:除具有轻型症状外,病程在1月以上,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拱背,磨牙,有时拒食,有呈现顽固性的肠卡他,或便秘或拉稀,消瘦,眼球下陷,口色淡白,津滑,脉搏迟缓。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情况 1981年11月,甘肃省榆中县种马场因马发生流产,送检5份血材料和一具8个月的流产胎驹尸体。据说,该场已先后有11匹母马流产,膘情很好。该场去年8月从甘南引进2匹种公马,但未行配过种,用来配种的是本场原有的种公马。流产母马的症状,一般在怀孕8个月左右,发热,不安,排尿频繁,从阴道流出红色分泌液,表现疝痛,或发颤出汗,突然流产。11匹流产马的胎驹都是死的。 (二)病理剖检 胎驹全身黄染,体表有散在的小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出血,心内膜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