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资本外逃,是指一国居民出于安全动机、避税动机或其他动机而将财富转移到本国政府管辖之外的行为。它是各国货币当局明文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然而,在我国,随着内地经济开放程度的扩大,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外来资本源源不断进入的同时,资本外逃现象也日趋严重,这已引起不少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资本外逃,是指一国居民出于安全动机、避税动机或其他动机而将财富转移到本国政府管辖之外的行为。它是各国货币当局明文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然而,在我国,随着内地经济开放程度的扩大,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外来资本源源不断进入的同时,资本外逃现象也日趋严重,这已引起不少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克 《检察风云》2012,(12):9-10
养老金入市是一个趋势,现在说养老金入市买股票有风险,是因为现在股市并不好,但实际上,养老金存入银行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12年3月20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消息甫一传出,舆论各种声音激荡。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紧急发出公告:不要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公告称,长期以来,地方管理的养老金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3.
养老金入市是一个趋势,现在说养老金入市买股票有风险,是因为现在股市并不好,但实际上,养老金存入银行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隐蔽性的资本流动,资本外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安全有着负面的影响。为此首先提出一个制度性逃逸假说:资本外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母国制度环境的一种反应。即在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收益和保障安全,行为人有足够的动因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再利用中国1982--2006年资本外逃的数据对此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内外资差别待遇、腐败、产权保护、资本管制、市场化、政治和国际金融风险等制度因素对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改善制度环境是抑制我国资本外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外逃现象日益严重,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很有必要从法律和经济等方面对资本外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对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中国资本外逃“黑箱”的一个“窗口”从国际金融角度看,在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表的编制过程中,尽管国际收支编译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作为平衡性项目的“错误与遗漏项目”的规模应该是有限的,其体现的只应该是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误差;而且,随着统计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一误差应该是有缩小的趋势的。  相似文献   

6.
<正〉“智慧就像是水一样,不流动就会腐臭。如果干什么事都不动脑筋,不用智慧,那么到大事来临之际,哪里会有智慧突然降临呢?”——张咏 张咏字复之,北宋  相似文献   

7.
8.
伴随着中国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增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快速调整,游离于政府监控之外的中国地下经济也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势头呈爆炸性增长。庞大的地下经济犹如共和国经济大厦下隐藏着的火山口,随时有能力对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中国高层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3年3月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地下经济已相当可观,官方统计部门已开始正视地下经济的存在,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对此进行密切观察。盘点地下经济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统称,经济行为。地下经济一般分为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以头条位置播出了这样两条大新闻:<中国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  相似文献   

10.
隐虹 《法人》2015,(4):86-88
今年初,经济学家厉以宁的三本经济学专著:《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一番求索志难移:厉以宁论文选2008—20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最新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此后,厉以宁教授在他的新书发布讲座上,谈论了当下中国经济的问题和趋势,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关注,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他非常坦然地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在平稳运行中,在合理区间中。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冷静,又要自信。巴曙松说,从1-5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我国经济增长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法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卓著,主要成功经验是:以中国问题和中国意识作为推动经济法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国际化作为优化经济法制度设计的重要立足点;以开放性作为保持经济法有效性和生命力的基本精神.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法发展中的法律主体性缺位、经济法权利体系疏于构建、经济法实施机制创新不足.展望经济法的发展前景,一是要以经济民主理念推动经济立法和执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以法律规则与经济规律的有效融合和对接作为实现经济法有效性的基本要素,三是加强对经济法的体系整合和规则重构,提升经济法规范性水平和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以及一种国家与社会互相构建的逻辑,分析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及其现在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从经济改革直到最近的治理转型,中国的国家重建主要是在市场化运动这个单向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的。然而,进入21世纪后,国家重建不得不在市场化运动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双向运动"的张力中展开。这就是挑战之所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重构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于秩序、利益、自由等表述的经济刑法法益学说在认知进路上存在问题,无法形成本体和功能自洽的法益观。应当承认集体法益的独立性,立足法益二元论对经济刑法法益进行本体重塑与功能展开。它勾连宪法,是保障在经济领域中实现个人自由的外部条件的统一体,也是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规范保护的客体。法益不是刑法独有的保护目标,仅根据法益标准难以有效区分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经济刑法的犯罪化应坚持保护适格的集体法益,同时更加注重合比例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的补充与限制。经本体重塑的经济刑法法益兼具体系超越与体系内在功能,有助于在反思当下中国经济刑法立法与司法的基础上,重构经济刑法的立法理念与犯罪化标准,厘清经济犯罪的类型与解释原理。  相似文献   

15.
诚然,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GDP增速可以下降到8%左右.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从唯GDP论走向另一个极端的GDP增长无用论. 在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演讲以及回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提问时,表达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在第二产业中,将特别重视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至今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理论体系基本成形.经济宪法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包括:经济宪法的概念、经济宪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经济宪法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等.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本共识尚未达成、总体成色不佳、内容失衡与强弱不均.经济宪法学的未来研究需要各科学者共献才智,形成学科共识,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7.
18.
这个冬天似乎有点冷。这种感觉不只来自于天气,更多的是经济。 广东许多出口企业纷纷关门,浙江急报国家发改委:“全省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连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老总马云也号召员工准备过冬,给员工发出公开信——《冬天里的使命》。停建、缓建、下马、减店、裁员……企业“倒闭潮”真的来了吗?  相似文献   

19.
《东亚经贸新闻》讯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日前透露了一批重要经济立法的进展情况。税收基本法、遗产税法、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社会保险法等正在抓紧制定;破产法、预算法、统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商标法、广告法等拟议进行修改。具体情况如下:“政府采购法”已列入九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力争在2001年8月前将草案提交审议;“税收基本法”,准备近期提请国务院审议;今年2月国税局已将“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上报国务院;“遗产税法”已列入人大立法规划,目前国税局正积极进行该法的起草协调工作;“反垄断法”列入人…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10,(11)
中国宜商指数调查中心2010年经济热点调查系统第三期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内容和对象说明中国宜商指数调查中心于2010年5月-6月对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