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建徽同志的这篇随行散记,翔实地记叙了胡耀邦同志在七月中旬考察访问新疆时的行踪、言谈。从中我们看到,耀邦同志风尘仆仆,从北疆到南疆,从戈壁到绿洲,从某火箭卫星发射试验基地和某核试验基地,到哈萨克牧民生活的草原,一路上体察民情,精心指导工作。胡耀邦在看望某核试验基地的知识分子时,作了重要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核试验基地全体同志: 今年十月十六日你们将热烈庆祝基地成立二十五周年。同时,这一天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第二十周年。这确是一个双喜双庆的大好日子!我和你们一样,也以愉快兴奋的心情祝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喜日!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罗布泊地区第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这片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漠就笼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随后,氢弹试验、导弹核武器试验、地下核试验成功的消息,便不断从这里传出。今年盛夏时节,我们访问了这滚动过核爆炸惊雷的试验场区——中国核试验基地。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是水丰草茂的罗布泊,如今是干涸了。丝绸之路,早已断绝了行旅;古楼兰国  相似文献   

4.
功勋树、功勋河……在核试验基地,我们经常听到创业者给戈壁滩的一些自然景物或创业初期的仪表、车辆、住房等,冠以“功勋”二字。什么“功勋榆树沟”啦,“功勋碱水河”啦,连那十分简陋的半阴半阳的地窝子,也有说不完的“功勋”。其实,这些东西的真正“功勋”在于它们是基地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见证。称颂它们,是基地建设者那种特有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的自然流露。我们驱车来“功勋榆树沟”参观。只见十几公里的狭长谷地里,长满榆树,有的树龄估计至少有  相似文献   

5.
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利比亚巨人,海神波塞冬和大地女神该亚的儿子。他强迫所有路过利比亚的人同他角力。如果他被摔倒在地,一接触到自己的母亲,就又获得了新的力量,便不可战胜了。另一位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察觉到他这个秘密,于是找到了战胜他的办法:将他从地上高高举起,在半空中扼死。后来,此事被列为赫拉克勒斯功绩之一。小时候读到这则故事,常常为安泰叹息不已:倘若安泰不离开自己的大地母亲就好了,那样他永远是胜利者。遗憾的是,他终于上了赫拉克勒斯的当,酿成一出令人扼腕的悲剧。再以后,也常常看到安泰的名字被提及,那是在革命导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中。如斯大林和刘少奇就多次用安泰的故事譬喻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一旦脱离  相似文献   

6.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7.
徐有光 《团结》2002,(5):47-48
在民革河南省第十届一次全委会上,毛增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在其履任新职之际,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毛增华是河南省著名的电力专家。他在电力系统的声望,不是因为他写过几本专著和数十篇优秀论文,而是长达40余年的电力建设实践。有人对他评价道:“他不是个理论家,而是个实干家;也许他称不上学者,但他却是位智者。”  相似文献   

8.
外表看不出他是一个亿万富翁。而且,把他称之为“翁”也实在不妥,他只有33岁。他穿着一件普通T恤,梳着北京小伙子们都留的那种分头,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认为这表示一种对人的礼貌。很长时间,他没有名片。后来朋友们告诫他,在国内,交流起来还是有名片方便。于是他也做了一种名片,是那种最普通的白卡纸,印了个名头:香港俊邦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常耀宗。 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俊邦是个投资性的综合公司,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这个董事长,今年夏天,他和北京一家部属公司谈一笔近五千万元的合  相似文献   

9.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才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早在1982年10月他就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1991年8月,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为此,他“建议中央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7,(6)
正去年夏天,我飞到德国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两年前他和他妈妈一起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这让我很欣慰。虽然外孙是个独生  相似文献   

12.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3.
徐熊 《瞭望》1989,(21)
当我们在塔斯社敖德萨分社负责人陪同下来到苏共敖德萨市委会机关门前时,从大门里走出来的一位年轻秘书说:“书记在等着你们,请进吧!” _市委书记赫米里尼克是位谈锋甚健的中年人。从他谈吐来看,他身上显然打上了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烙印”。不过,我总觉得他更象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开拓型”的企业家。他思路敏捷,能迅速抓住事情的要点。 在我们之间交谈了好一阵以后,我问他:“我们在此间听说,苏联仍打算在敖德萨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新经济区。有这种可能吗?”我们在敖德萨听到的传说是:在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8,(12)
正【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评析】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  相似文献   

15.
叶颖 《瞭望》1996,(50)
10月25日凌晨5时15分,荒煤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终于离开我们“远行”了,他是带着许多期盼,带着许多尚未完成的写作计划“远行”的……。 10月8日下午,青坡和我到医院看望他,他安静地侧身睡在床上,病房内“心脏测试器”显示的情况,还比较平稳,我们不忍心喊醒他,坐在沙发上等着……,写了一张祝他早日康复的便条。他的大女儿好望说:……国庆前四天昏睡,之后又醒来了,医生讲,这是“‘奇迹’”。过了一会,荒煤同志午睡醒来,我们走到床前,握住他的手说:“荒煤,我们来看你了……”他睁开眼睛,轻微地断  相似文献   

16.
祁鸣与巴金     
祁鸣是本书。所有章节,在叙述一个共同的故事:他与巴金。近日在上海展出的《生活中的巴金———祁鸣影视作品展》,便是这部书的开篇。祁鸣何许人也?一位黑黑粗粗、扛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祁鸣追随巴金,是用他手中的“武器”:摄影机和照像机,其实不尽然,祁鸣是用他的心跟随巴金。在一个个镜头、一张张照片后面,有许多他与巴金的故事。祁鸣与巴金,还是“三毛之父”———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牵的线。那是在20余年前,祁鸣去拜访张乐平先生。乐平先生对他说:“你为何不去访访巴金?”于是,有一天,热心的张乐平先生带着祁鸣踏进了巴金先生的寓所…  相似文献   

17.
人在天涯     
去年的《瞭望》周刊第28期刊登了穆青同志的一篇散文,题为《思乡者》。文中写道: 我到巴西访问的第二天,就在一个名叫黑金城的地方,结识了一位特殊的乡亲。……一见面(他)就高兴地用准确的汉语不住地喊着:“您好,中国朋友们!”……然后掏出笔来在自己的葡文名片背后,工工整整地写上“魏世飞”三个汉字交给我,他说,这就是他的中国名字。 ……他说,他就生在中国,从小在天津长大。……他是1953年离开中国的,当时他只有26岁。……他说:“中国是我的老家,今年我已61岁了,离开老家整整35年,心里真想啊!”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傍晚,下榻在香港某旅馆的张兰生正准备洗澡,突然发现提包里多了个胀鼓鼓的信封。打开一看:是一万元港币!他明白这是人家暗里送他的…… 张兰生是上海文体用品进出口公司的经理。这几年,他经常来往于香港、广州、澳门、蛇口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去年九月下旬,日本新闻代表团一行十多人来到武汉,对汉正街繁荣的小商品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朝日新闻》记者梅本洋一走到个体户左锋摊前,指着他摊位上悬挂着的一面小红旗问市场负责人:“这是什么意思?”负责人告诉他,个体户在经营中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令,给他挂上这面红旗,是政府对他的表扬。梅本竖起大拇指说:“用这个办法教育个体户,太妙了。”回国后,他撰文赞道:“把个体商人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八月四日上午,第二次来中国治病的日本青年仲地宗辉就要乘飞机离京回国了。三周来,他在北京侣松园宾馆结识的新朋友张振林和故交庞家祥等前来为他送行。仲地宗辉那种独特的告别方式很引人注目:他行动不便,在人们的扶持下过了海关,他没有向送别的人说一声“再见”,而是满怀激情地大声喊着:“张振林,张振林,我们不说再见,永远不说!”这位吕本青年为什么不愿意说“再见”呢?送行的中国青年张振林(侣松园宾馆食堂管理员),代他作了解释:“我们的友谊绝非一般,我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