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时代要求和根本任务入手,阐明了"三导师制"的内涵,着重分析了构建"三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明确指出建立"三导师制"管理模式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对高职学生全程化指导、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它对传统的高职学生管理造成了严重冲击,容易导致学生心态失衡、管理失控、生活失序。高职院校必须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自我快乐管理既是自身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模式、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因素。基于人性心灵最深处对快乐和幸福的不懈追求,将快乐理念引入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创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重点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丰富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践行学生自我快乐管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周婷婷  李帅龙 《山西青年》2022,(21):126-128
产教融合下美术教育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的重要培养方式,也促进学生在对接岗位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本文以重庆某艺术高职院校为例,总结了美术教育“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将美术教育“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三点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实践中凸显出的导师教学供给有偏差,“双元”联动不畅;导师团队素质有短板,师资配置不均;导师保障机制有缺项,内生动力不足的三个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于茝  王一定 《世纪桥》2012,(1):121-122
当今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要把实现人的崇高信念和价值理想作为院校的最大目标,所以原先的单纯的刚性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及其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学生管理上就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突出了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必须寻找新的管理模式,给陈旧的学生管理模式融入新的血液。本文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入手,谈了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存在"一高三低"的现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扶持模式尚不完善,整个社会还未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为创业服务的环境。本文剖析了高校、政府和企业在高职学生创业扶持体系中的职能缺失,提出构建以"高校为主体,政府为保障,企业为助推"的高职学生创业扶持模式,实现三方良好的互动,并对三者的作用和职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职业院校以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自主试点单位为契机,切实加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构建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综合工作平台,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基于此,本文在分析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综合教育的价值和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院校为例,着力打造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实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黎林 《山西青年》2023,(1):154-156
五年制高职院校系部化管理成为一种常态,系部内部治理改革是学校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是否得当,学生的权利是否有保障,直接制约着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参与式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提高学生管理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系部化管理有着激励机制,也是实现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有效性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梁盈 《山西青年》2023,(5):163-16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随着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本文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赋予新的内涵,并提出实践过程中在育人理念、管理体系、学生活动、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总结实践成效。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的对象是公众和公共事务,只有让公众广泛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才能保证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平。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双版主、双进入"管理模式就是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成功典范。本文主要论述"双版主、双进入"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其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进而探讨其对现代城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胡雪芬 《世纪桥》2012,(23):118-119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是高职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高职教育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由此也具有了特殊性。本文阐述了高职校班级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创建意义,尝试探究创设高职校班级和谐与特色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孙志信 《先锋队》2011,(4):26-27
永济市纪委监察局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去年初建立了派出、派驻"双轨并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强化职能,形成了"委局机关管面、派出室管片、内部职能室管线、派驻纪检组管点"的"四位一体"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如东 《世纪桥》2011,(19):74-7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三点希望","三点希望"立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揭示了当代青年的成长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理论。基于"三点希望",承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的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树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构建起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工作格局,在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中,认真贯彻落实好"三点希望"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根据管理跨度原则,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效、有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本研究在把握"90后"高职学生干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抓好三个环节,坚持三项原则,树立四种观念"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策略,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导师制有助于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优化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推进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导高职学生走向出彩人生。要使双导师制取得真正成效,需要建立科学的双导师资格审查和聘任退出机制;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双导师考核机制;建立学业导师和班级导师的工作互动机制;结合学校发展做好双导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相似文献   

16.
"双基地实践"育人模式是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在遵循校企共育、成果共享、德育渗透、统一安排、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等原则的基础上,在以下四方面下工夫:一要结合实际,确立德育工作目标;二要利用专业实践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德育基地;三要采用叠加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学工作;四要通过双导师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五要本着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双考核、双答辩。  相似文献   

17.
根据"05"方案精神,联系高职教育理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概论课教学的哲学化、专题化、问题化的问题。哲学化教学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哲学原理和方法作为章节的画龙点睛之处;专题化教学的难点是把教材原有的章节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分为十个大的专题形式;问题化或问题式教学是必须在课本后面思考题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的一、二、三、四级等章目由陈述句的形式变为疑问句的形式,更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沈茂  李斌 《学习月刊》2010,(24):119-119
2009年-2010年,武汉钢铁集团金属资源公司通过以专业管理为核心,推行"管理规范化和操作标准化",营造"两化"氛围,塑造一体化管理模式,夯实了车间基础工作,提升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执行力,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团队,打造了一片洁净、整齐、有序、安全的工作现场。  相似文献   

19.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现状的调查分析,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