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对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交流学习、个性展现、工作开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社团文化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手段与载体,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本文针对这一背景,对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社团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社团文化面临着社团文化单一性和社团成员崇尚多元化、个性化的理想信念追求的发展矛盾;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并存;高校社团文化迅速发展的外在形势和社团文化建设缺乏有力保障的内在矛盾和新媒体在剧烈争夺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矛盾等问题,对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通过构建社团文化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引领作用,分类引导各类社团加强文化建设和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等方法,促进高校社团文化的健康科学发展,从而加强以高校社团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如异域思想文化形态对中国本土文化阵地的冲击与占领、新媒体对传统传播秩序与舆论格局的改变等。面对这一挑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在理论素养、工作理念以及应对新媒体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通过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密切关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利用新媒体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等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往、学习、个性展现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手段与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素养教育,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何海兵 《探索》2002,(4):118-121
高校社团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实现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社团文化的涵义、特征及其功能,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的可能性、必要性。认为新时期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先进性、创新性、导向性、协调性等四个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如异域思想文化形态对中国本土文化阵地的冲击与占领、新媒体对传统传播秩序与舆论格局的改变等。面对这一挑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在理论素养、工作理念以及应对新媒体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通过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密切关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利用新媒体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等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具有互动效应.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塑造、引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社团文化.另一方面,高校社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与情景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隐性效应,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通过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互动效应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斗争的全新场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必须认识新媒体其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区别。要在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从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提升新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管理权,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立场坚定。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科技和网络飞速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知识水平较高和价值观念多元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无限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接受新事物,享受并沉浸在新事物带来的新鲜感里。因此,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生活和思想影响更加深刻。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新活力(一)新媒体的开放性给高校思政工作拓展了新空间。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个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以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和便捷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发展和应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建立新媒体管理的顶层设计,依托校内优势文化品牌,着力推进新旧媒体的深入融合,挖掘和培养一批新媒体骨干队伍,加强新媒体领域核心价值教育,发扬校园正能量,重塑校园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势而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简要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用新媒体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但其在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推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一是对社团内部加强管理;二是多渠道筹集经费,经费开支公示化;三是提高社团指导者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它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运用;面对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定立场,提升技能,加强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微博、微信、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发挥微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借力新媒体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并通过强化新媒体在校园中的服务性功能、建设一批新媒体代表性学生社团、打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微时代核心竞争力等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社团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发展也呈现出很多新的时代特点,抓好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变得至关重要,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政策背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高校党建工作进高校社团对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意义,以及党建工作进高校社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文化正在以空前的方式发起一场文化的革命,尤其在高校中对校园秩序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的交互性影响,探讨了新媒体文化对于重塑高校校园秩序的影响力以及高校校园秩序对新媒体文化构建的规范性作用。研究表明,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作用,而这种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园秩序,同时也有助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文化正在以空前的方式发起一场文化的革命,尤其在高校中对校园秩序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的交互性影响,探讨了新媒体文化对于重塑高校校园秩序的影响力以及高校校园秩序对新媒体文化构建的规范性作用。研究表明,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作用,而这种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园秩序,同时也有助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载体.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德育工作,从而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是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的环境因素,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需要磨合适应之处。建议提升工作主体的媒体素养,推进理念转变,解决技术短板,真正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起高效创新的传播渠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新媒体应用融入机制之中;通过考核倒逼的途径,进一步增强主体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性;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新媒体环境融合的理论研究,把内涵创新与传播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