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司法审判中 ,建立相应的宪法诉讼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就最高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提出了问题 ,分析了当今中国宪法非诉讼的原因 ,阐述了宪法应进入诉讼的理由 ,最后对引入宪法诉讼机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实践中发生大量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对民事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制度的缺失也日益显现。因此,民事诉讼要实现维护私益与公益的双重目标,其制度就必须要有所突破。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及建立的必要性出发,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反诉制度在我国诉讼理论及实践中尚不完善,而对于其一分支离婚诉讼的反诉则更属空白地带,本文从诉权、诉 讼标的、反诉的理论构成及司法实务方面阐述了设立离婚诉讼的必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证券市场实现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来,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诉讼案件此起彼伏,民间审计进入了“诉讼爆炸”的时代。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失误与法律责任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分析了审计意见失误的法律责任界定方面的现状,并针对民间审计的诉讼特点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然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还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公共利益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因此,应当在明确行政公益诉讼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论证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构建这一制度进行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笔者试图以归纳性的逻辑方法论证现行的有关劳动争议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劳动行政部门的解释、批复存在的实践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公正与效率的法律精神,就劳动争议方面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体系、改革诉讼活动、切实保护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民事权利及其诉讼权利等问题提出个人设想,盼望引起司法界的议论和立法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华 《工会论坛》2006,12(5):136-137
行政公益诉讼是行政诉讼法修改之际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集中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和特征,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了罗马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行政公益诉讼的历史发展和制度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关于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论域。行政公益诉讼概念有四个方面的涵义。我国的社会实践呼唤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 ,同时 ,我们也已具备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条件。本文从受案范围、受案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构筑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公益诉讼案件不断出现,法学界对其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总体上,我国的公益诉讼还属于新事物,无论理论和实践都很不成熟,其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诸如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主体资格、程序规则、判决效力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遇到很大困惑。公益诉讼也对传统诉讼理论和制度提出了变革式的挑战,其事关国家、社会及公众利益之得失,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和成败。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建立我国身份关系诉讼制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份关系诉讼,在理论上也有人称为人事诉讼。这个称谓来源于德国、日本的法律和法学理论。尤其是日本,早在1899年就制定了《人事诉讼程序法》。①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设立身份关系诉讼程序。但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就建立我国身份关系诉讼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的有关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建立我国身份关系诉讼程序的必要性身份关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在古代社会,一个人的身份具有特定的意义,是其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权利意识的普及,身份失去了从前那种决定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诉讼主体运用证据证明自己诉讼主张成立所要达到的衡量准则,由于诉讼主体的多样性、诉讼阶段的递进性,决定了证明标准的多样性。但诉讼总要在一定条件下结束,_因而各种诉讼主张又必须服从有权终止诉讼的机关的主张,因而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又有一个统一、甚至服从的问题。一、证明标准的多样性诉讼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证明标准的多样性。刑事诉讼是由多元诉讼主体参与共同进行的活动,各种诉讼主体都有各自的诉讼主张。就控诉方而言,在诉讼过程中,它的诉讼主张很明确,即指控犯罪,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双重诉讼利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是随着“得知权”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诉讼类型。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其有许多区别于传统诉讼的特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具有双重诉讼利益,即在同一个信息公开诉讼案件兼具公益诉讼和传统的私益诉讼属性。这种诉讼的私益诉讼属性来源于公民对于获取政府信息权利保护的私益性,公益诉讼属性来源于信息的特殊属性和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对象的公众性。  相似文献   

13.
学界进行公益诉讼的论证已有很多年了,但是立法上的成就并不明显。主要是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没有确定,如此就根本不能在程序中启动公益诉讼,无法有效保护公共利益。本文针对立法的滞后,引用诉权理论,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确立了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但技能是律师改变命运并创造财富的关键。因此,必须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跨越。中国律师业务推广的困惑,西方律师经历过且已成功解决。律师在律师业务推广上要清楚:谁会聘请律师?他们如何聘请律师?什么时候聘请?在哪里聘请?为什么聘请?应懂得并运用教导式营销和杠杆关系网,应充分借鉴律师业发达国家成功律师的业务推广秘诀。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科学地征服客户。就诉讼律师而言,不能仅追求业务推广成功,还应掌握娴熟的出庭技能。出庭前,应充分熟悉案情;应熟悉与本案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其他相关知识;应熟悉法庭或仲裁庭规则;应明确诉讼策略;应制作诉讼提纲。在庭审过程中,应尊重法官的权威并尽可能取得法官的信任;应结合庭审情况适当调整诉讼策略并修正诉讼提纲;应充分注意发言与技巧;应善于用证据构筑堡垒和摧毁证据堡垒;应善于运用法律,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但不是照搬法律条文。等等。  相似文献   

15.
速裁程序是轻罪案件落实认罪认罚从宽的程序载体,是构建轻罪诉讼体系的有效抓手。随着认罪认罚从宽立法化、制度化,中国刑事诉讼的模式正由对抗式向合作式转型,由权利保障型向协商合意型转化,由单一模式化向多元体系化发展。在诉讼模式转型背景下推进速裁程序发展完善,要转变诉讼理念,找准制度基点,把握发展方向,从轻罪诉讼分流全程化、制度设计层次化、配套保障体系化三个维度,进一步激发速裁程序内生动力,有效整合司法资源,更好发挥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法律体系,诉讼模式,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亦不同,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我国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并规定许多新的诉讼权利,但事实上,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笔者借鉴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的制度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的基础上,从被害人的参与性程序权利,被害人的补救及预防性程序权利、被害人的保障性权利角度,提出全面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发生,公益诉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对公益诉讼做出明确规定。就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的初步研究来看,公益诉讼主体应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律师从哪个诉讼阶段开始参与诉讼活动.进行刑事辩护,这是直接关系到及时、有效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和立法上加以重视和解决。一、现行辩护律师介入诉讼时间及其存在弊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ilo条第二项规定.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可以参加诉讼,但是由于法律对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以前的诉讼过程中能否参加诉讼规定不明确,就形成了目前我国律师只在法庭审理阶段,即人民法院确定开庭以后,经被告人委托或人民法院指定为辩护人后参加诉讼为被告人辩护。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律师…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仍需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则。就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而言,宜将其中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团体”具体化为检察机关和民间公益组织。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是其法律监督机关职责所在,且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及相关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尝试。民间公益组织的成立具有公益目的,且具有专业性,根据诉讼信托理论,亦是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设立之初,不宜将公民个人纳入到提起主体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从侦查模式谈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侦查模式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不同国家侦查程序中各种具体规定的精神实质和刑事诉讼价值取向 ,其可以清晰地勾画出各国刑事诉讼法中侦查权与人权之间关系的确定。就英美法系而言 ,其是当事人主义诉讼观支持下的弹劾式侦查模式 ,就大陆法系而言 ,其是职权主义诉讼观所支持的审问式侦查模式 ,我国侦查程序类似于纠问式侦查模式 ,也即选择了两方组合的结果模式。我国侦查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是与“重结果 ,轻程序”的程序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构建科学侦查模式 ,完善我国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