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和后现代有复杂含义并指涉不同论域,可以"话语"和"制度"两个层面作一解读。中国现代性生成是调节和舒缓"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的过程。后现代从"话语"和"制度"层面解构着现代性,但更体现为一种"话语"主张,在"制度"层面不具操作性。后现代作为一种话语,对于舒缓中国现代性实践中的"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起着"嘲讽"和"临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制定制度、执行制度、遵守制度、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完善等重要环节,其中"执行、遵守、监督"三个环节构成"制度实施"过程。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就是制度实施过程。转化效果、实施成效如何,取决于制度实施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度实施是不同制度主体之间博弈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制度实施的动力机制。深入分析研究制度实施机制的行为动力规律,对于提高制度实施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的思想认识升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制度改革思路日渐明晰,在理念上实现了由"一元化管理"向"多元化治理"、由"制度化"向"制度科学化"的演进,促进了党的领导制度改革行动的提速。由此,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改革确立了一整套基本原则:前提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标准是更加成熟和定型,目标是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核心是合理配置权力,基本途径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关键是提升制度执行力与优化制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备案审查制度由"备案"和"审查"两种制度构成。因备案审查权的扩容,设区的市规范性文件范围由非法源类扩展至法源类,又因设区的市备案审查制度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准用立法法的审查标准,需在厘清规范性文件备案范围基础上,对备案制度和审查制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目前制度的缺陷性,重新构建设区的市"备案"和"审查"的双标准体系。"备案"标准由时间、内容、登记三要素组成,通过增设预登记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而完善备案制度;"审查"制度的审查基准为适当性原则,其又可分为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维度,合法性审查从权限、内容、程序三方面开展,而合理性审查可比照比例原则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  相似文献   

5.
律师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过度司法解释导致民事诉讼法典几乎被虚置,以及民事诉讼中以"司法不作为"为表现形式的消极职权主义,以"能动司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司法行政化倾向,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通过程序制度的理性重构和创新,实现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建议增加当事人资格异议制度、交叉诉讼制度、行为保全制度、委托调查制度、证人责任制度、诉前调解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完善审判委员会"个案决定制"、第三人诉讼制度、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法庭辩论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话语制度主义,顺应西方政治科学的"观念转向",把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所探讨的能动力(行动)和结构(规则)问题进行"话语转换",重新界定"观念"、"话语"、"制度"、"能动力"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力图把它确立为第四种新制度主义.话语制度主义的论题和框架被一些论者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加以解读,并...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军事制衡战略,在国际政治中,大国也以包容性制度制衡和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的形式进行战略互动与竞争。国际秩序转型更增强了主导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制度制衡。本文关注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这样的崛起国会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而作为主导国或守成国的美国却实行旨在破坏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本文认为,制度红利的变化影响着国家对不同制度制衡战略的选择偏好,这是制度竞争过程中国家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随着美国在现有国际制度中享受的"制度红利"不断下降,它更有可能选择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包括退出现有多边机制以及建立对其有利的新的国际机制。相反,随着中国在现有国际机制中"制度红利"的增加,中国更有可能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通过两个案例,即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建立TPP期间所实行的"排他性制度制衡"以及中国成立亚投行期间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制度红利—制度制衡"的理论模型。制度制衡将成为21世纪国际秩序转型期间中美之间战略互动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限制度作为一项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面临着"存"与"废"之争论,改革之声也此起彼伏。从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公共选择经济学这个视角进行分析,民事审限制度只是民事诉讼这一"制度群"里的一项具体制度,有其存在的制度环境,而且能实现其制度预期,不应废止。但是民事审限延长制度因其责任主体违法处罚制度的缺失,以及审限延长理由的过于抽象性的规定,存在监管真空,极易出现司法腐败,有碍提高司法效率,因此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彭京宜 《理论前沿》2007,(23):26-27
本文依据反腐防腐应当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方针,论述了反腐倡廉的重心要从"小教育"转到"大教育",从"一般制度"转到"源头制度",从"监督谁"转到"谁监督"。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是中国传统法律中的重要制度,它是儒家伦理精神在法律上的典型体现。"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该制度逐渐式微和流变,在中国当代的刑法体系中"亲亲相隐"已经被完全抛弃。"亲亲相隐"制度同儒家伦理中的"尊尊"、"亲亲"密切关联,在法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当代外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可以看到"亲亲相隐"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代的刑法实践证明,"亲亲相隐"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制度的某些困境和局限。儒家法律传统并非一无是处,"回采历史",批判地继承儒家法律传统是我国当下法律变革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物权法的相关制度,包括相邻关系、征收征用制度、地役权制度等不足以支撑架空线建设合法、经济、效率的取得所需要的土地以及地上空间。参考法国的"行政地役权"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公用地役权"制度等对于因公共利益而设立的地役权予以单独立法的规定,结合我国理论与实践中对于"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运用,应当在探讨"公共地役权"制度与现行的地役权制度的区别,分析公共利益和公共地役权供役地人的权利平衡问题的基础上,在《物权法》中加入公共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和谐"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在我国当代具体条件下大学与社会外部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多重构建。"和谐"大学制度体系是分层次的。宏观"和谐"制度确保政府和社会对大学要求的实现;中观层次的"和谐"制度确保大学自身目标的实现;微观层次的"和谐"制度确保师生和谐人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推行"河长制",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兼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一旦不能达到设定水质标准,则要被严格问责。"河长制"在制度逻辑上是对既有的环保问责制度、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延伸和细化,在内在机理上也契合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求。但是,这种应急管理式的制度创新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因事设岗"来增设"河长"存在制度逻辑错乱,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河长制"力推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不无疑问;并且,从长远的制度影响上看,它还存在着不少负面影响,会影响到水污染防治制度的正规化和常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创新是当代中国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为分析对象,建构"政府—制度—社会"分析框架,创新"深化发展"是政府嵌入、制度优化和社会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原地踏步"是政府积极动员、制度逃避和社会依附的原因;创新"动力衰竭"源于政府脱耦、制度困境及社会脱嵌。只有建立政府行动机制、制度改进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创新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警察腐败的防止需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和谐结合,同时,"高薪滞后给付"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警务公开制度也都是较好的制度设计.制度建设还需解决"执行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制度观的构建蕴含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中,法国大革命"新时态"与德国政制现实"鸿沟"使马克思拷问社会制度现实,从"劳动异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之真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制度观中,"制度"为"一体两面",既揭示了社会制度本质,又阐释了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为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提供深刻指导,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当代政治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济南市"城中村"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行为方式与城市难以融合、对于市民化的热情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非制度层面的。推动济南市"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制度保障,在非制度层面要搞好宣传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中融入权力伦理的规范和要求,既使制度"笼子"具有外在的、刚性的、强制性的的控制作用,又使制度"笼子"具有内在的、柔性的、自律性引导作用,这样的刚柔相济、内外兼顾的制度"笼子"方可真正约束权力的破坏性行使。  相似文献   

19.
政治协商制度研究三题:现状特征、组织形式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现阶段我国的一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要从"进一步凸显团结与民主的基本主题"、"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及"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三大基本职能"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权力清单"制度的"亮相"为政府透明革命拉开了帷幕,也为打造阳光政府增添了一抹"春色"。本文在对权力清单问题的提出和义乌市权力清单制度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权力清单制度运行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映射出我国权力清单制度运行的可选路径和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