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霞飞  一民 《党建文汇》2005,(8):46-46
大灾之年,大寨用“三不要三不少”的实绩证明它是真先进 大寨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历史上就以贫困著称。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中,大寨成了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相似文献   

2.
大寨之路     
熏大队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自力更生,发展生产。1964年2月10日,一篇《大寨之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大寨成为农业先进的代名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寨和学大寨运动又成为推行“左”倾路线的典型。轰轰烈烈的运动一直沿续到70年代末,建设大寨县成了最时髦的口号。 1980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对大寨和昔阳县“左”的错误进行了纠正——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大寨之路@羊夏  相似文献   

3.
郭宁虎 《先锋队》2012,(16):12-14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人,已经对曾经轰动整个中国的农业战线先进典型——大寨很陌生。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我们有必要对大寨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继承它的光荣传统,使大寨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大寨寻旧     
大寨的虎头山上埋葬着三位名人: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陈永贵,一位是孙谦。陈永贵是土生土长的大寨人,葬在大寨理所当然,而两位文学家为什么也把人生的归宿选在大寨呢?郭沫若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骨灰分成三份,一份葬在家乡,一份撒在大海,一份埋在虎头山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灾害,在艰难困苦中,大寨人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我国农业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大寨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亿万农民,也深深地感动着郭沫若。他曾充满深情地说:“生前我几次去大寨,看到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5.
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之后,随着大寨知名度的日渐提高,人们对大寨的仰慕之情也随之形成了一种社会心态,争先恐后到大塞学习参观,当时中国的许多要人也先后在这块偏僻而具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有的甚至还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了这里。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而又令人感到具有神秘色彩的是1975年9月和1976年9月江青的两次大寨之行。不过,江青的这两次大寨之行都不是参观学习,而是另有图谋。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60年内,大寨对中国农村社会产生长达15年的影响。尽管早在198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向全国批转了山西省委《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对大寨以及1964年以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做出政治定性。尽管已有多部关于大寨、陈永贵及"农业学大寨"著作的出版,但至今谈起大寨,人们从各自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李颖 《中共党史研究》2013,(10):123-124
李静萍教授所著《农业学大寨运动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不仅深入挖掘了学大寨运动发生的历史缘由,而且深度分析了学大寨运动期间大寨典型嬗变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动因;不仅客观全面记述了学大寨运动兴起、发展、高潮和终结的全过程,而且详尽评述了运动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本书把持续16年之久、复杂多变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讲得非常清楚和明白。可以看出,作者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我认为,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今春2月,借去山西参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座谈会的机会,我们到大寨去了一趟。在大寨村头,在虎头山上,看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还访问了老英雄贾进才、宋立英同志。大寨现任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是怎样走过来的,大寨的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情况。短短时间里的所见所闻,给我们的一个强烈印象是,大寨在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9.
郊区农村,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许多社、队都派干部、老农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掀起了一个以学大寨、赶大寨,学南韩继、赶南韩继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许多干部、老农到南韩继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以后,他们都感到心里开了窍,学到了先进思想,找到了增产的办法,立志爭高产,赶上南韩继。但是,也有人觉得:人家的生产好、经验好,就是在咱们这里用不上。他们在参观学习之后,仍然找不到解决本社、队爭取高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在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大寨人,当年,在改变大寨面貌,重建大寨家园,尤其是在“大寨精神”的形成过程中,郭凤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作为新时期的大寨领头人,她带领大寨人民办企业、兴农业、抓旅游、建新村,10年奋斗,二次创业,使大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全国农村被强制推行的"大寨工"(全称是"大寨评工计分法"),本是大寨人从本村实际出发,解决劳动计酬问题实行的一种办法。"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农业学大寨"运动进入"左"的轨道,这种办法被上纲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培养一代一心为公劳动、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新型农民的高度,强行在全国农村推广,结果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各地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劳动计酬管理被冲乱,平均主义大泛滥,"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充分表明广大农村将迎来又一次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贫困山区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不但是大寨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大寨的地形是由一道道深浅宽窄不同的山沟和沟与沟之间的一道道高低长短不一的坡梁组成.大寨人种的地呢,不是挂在山梁上,就是挤在沟边上.  相似文献   

14.
《前线》1964,(20)
学大寨,最重要的是学习大寨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思想的体现。大寨的干部和社员群众正是依靠这种革命精神,打开了一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寨之路。北京郊区的许多社、队,正在学大寨、赶大寨,为更快更好地发展郊区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许多社、队已经取得的成绩说明:大寨之路是建设首都郊区农村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人民公社在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生产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援助为辅呢?还是单纯依赖国家支援?是从内部挖掘潜力呢?还是动辄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物资?大寨的干部和群众采取的是前一种方针,就是坚决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生产,创立了家业,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其它许多的困难,并且使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对国家的支援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岳从欣 《湘潮》2010,(10):8-10
<正>大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新星。大寨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为许多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所瞩目。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更是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6.
今日大寨     
丁若亭  原碧霞 《党建》2004,(5):42-43
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那以后,大寨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就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40年后的大寨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痕迹。一到村口,两个红彤彤的大字———大寨,依旧矗立在那里。这个在无数图片中出现的招牌已经成了大寨的标志,它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和大寨人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一直走到今天。站在村口新盖起来的大寨宾馆楼上,村子里一排排结实的砖石窑洞映入眼帘。与从前不同的是,窑洞门口都挂上了“窑洞饭店”、“旅游纪念品”的牌子,这显然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出现的新气象。1…  相似文献   

17.
正大寨创业时期,贾进财"让贤"的故事曾广为流传,成为人尽皆知的一段佳话。贾进财是大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曾对大寨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是在大寨村里受尊重的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将要全面兴起,国家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厚道务实的贾进财,审时度势,担心自己不识字的弱点会误了党的大事,误了全村人走合作光明大道的前程,坚决辞去所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推荐了  相似文献   

18.
社会广角     
大寨规划小康新村 大寨正在搞小康新村建设规划。村支部书记郭凤莲说:未来的大寨,家家户户的住宅将达到水、电、暖、煤气和卫生设施齐备的标准。大寨村先后建起羊毛衫厂、衬衫厂等村办企业和大寨中策水泥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去年,大寨经济总收入达1006万多元,人均收入1350元。 1月12日,山西省建设厅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3位教授一行7人到达大寨。已初步定出大寨新村规划:村民的住宅将新建三分之一,改造三分之一,同时保留三分之一,原有“火车皮”式住宅作为历史见证。郭凤莲说,这项工作预计在1997年前完成。  相似文献   

19.
正1965年我在山西省外事办任职,兼做俄语翻译,有幸参与接待敬爱的周总理及李先念、罗瑞卿副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首次访问大寨。这是我一生永远难忘的盛事,也是一生最大的荣幸。特别是总理对话大寨人,提出四条发展经济指示和政治上两点指示,对我教育很大,印象很深。周总理和李先念、罗瑞卿副总理陪同贵宾通过大寨夹道欢迎的人群,和欢迎的群众亲切握手。在化装跳舞的姑娘里,陈永贵给周总理介绍了"铁姑娘"队长赵素兰。  相似文献   

20.
一1966年元旦,《光明日报》文艺副刊《东风》以醒目的位置套红刊登郭沫若的组诗《大寨行》。这是73岁高龄的诗人于1965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赴山西“参观农村社教工作”期间写成的18首旧体诗。这些作品大多无诗意可言,无非是以娴熟的声韵对仗技巧表达一些类同标语口号的内容。以《大寨行》总冠组诗,不但在于各篇中充斥“大寨精神卷巨澜”、“大寨人人是愚公”、“大寨精神善发扬”、“大寨杨谈随处是”、“学来大寨研科技”之类的诗句,而且其压轴之作为《颂大寨》,这是组诗中唯一的一篇迹近古风的体式,其余均系七律。虽然就内容而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