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名法官因为审理驰名商标的假案被抓了,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正在调查此事."有知情人士告诉笔者,"驰名商标假案"涉及辽宁多个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及数十名律师,其中尤以抚顺中院为案发重灾区.  相似文献   

2.
“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名法官因为审理驰名商标的假案被抓了,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正在调查此事。”有知情人士告诉笔者,“驰名商标假案”涉及辽宁多个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及数十名律师,其中尤以抚顺中院为案发重灾区。  相似文献   

3.
如果一个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在即将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之际,出于求生的本能而向指挥官“要求”暂缓执行死刑,且明显不符合法定事由,是肯定得不到准许的。即使“有关方面”打了“招呼”或者某位领导“亲自过问”,只要不符合可以“暂缓执行”的条件和未经法定程序,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轻率地“枪下留人”(或“针下留人”)而决定“暂缓执行”的。因为,现行法律对在执  相似文献   

4.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被判刑人移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被判刑人移管的概念和意义 “TRANSFER OF SENTENCED PERSON”在国内有不同的译法,如“被判刑人移交”、“被判刑人转移”或“被判刑人迁移”,但把“TRANSFER”译为“移管”似乎比较恰当。因为上述用语所要阐明的制度是指一国将在本国受到审判的被判刑人移交给另一  相似文献   

5.
司法信箱     
该案被告人是否构成累犯?编辑同志: 我院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件中,被告人以前曾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到1995年3月 14日止。 2000年3月12日被告人又犯盗窃罪。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累犯,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构成累犯。因为被告人是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后作案的,虽然其原判刑罚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前已经执行完毕,且距新的犯罪行为发生时已超过3年,但没有超过修订后的刑法构成累犯5年的法定时限,应按修订后的刑法来对其定罪量刑,被告人构成累犯;第二种意见是被告人不构成累犯。虽然被告人以前因盗窃罪被判过…  相似文献   

6.
英国17世纪思想家培根在名篇《论法律》中论述,“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他还告诫司法者,“应该持重庄严,谨慎小心”,“不应被任何压力、诡辩、阴谋所左右”,要独立自主做出公平的裁判,因为“世间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了”!  相似文献   

7.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须。因为建设法治中国,法律必须被国民信仰,司法必须被国民信任和尊重,否则,法律、法治将形同虚设;建设法治中国,政府权力必须被制约,而制约政府权力的重要机制是司法。人民如果不信任司法,不运用司法监督和控制政府权力,政府权力的腐败和滥用将不可避免;建设法治中国,社会矛盾和争议必须主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8.
司法信箱     
未被羁押的被告人被判处管制,刑期应如何起算?编辑同志:未被羁押的被告人袁某于2006年11月21日被法院判处管制6个月。对本案管制的刑期如何起算,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认为因判决书是11月23日送达被告人的,而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10日,故  相似文献   

9.
一度沸沸扬扬的许霆案过去已经很长时间了,从一审的无期徒刑到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前后量刑幅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随着许霆案的槌落刑定,该案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许霆案揭示出来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不应该淡出司法工作人员的视野,因为,这个案件从发生到最终判决揭示了当今司法制度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意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时代使得民意关注、评价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司法活动成为可能。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是公众在对因为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刑事案件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形成的带有普遍倾向和较多道德成分的观点或意见。民意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关(直接或潜在)但被国家排斥在刑事诉讼活动之外的一种重要利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我相信法院是个说理的地方,我到法院来是想要回我的补助粮和钱。"这是70多岁的老太太王书银在法院开庭时说的话。王书银,北京市某区农民,是一个花白头发、满脸皱纹、佝偻着背的老太太。她家在2005年退耕还林时,因为种植玉米而被镇政府认为违约种植高秆作物、退耕还林地块不合格,而未能享受到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越来越多具有"脱域"特质并且越来越复杂的陌生人纠纷涌入法院,当马锡五式的"父爱关怀"被"职业官僚"的理性推理所取代时,司法就遭遇了最为深刻的信任危机。司法信任危机在社会的蔓延主要不是因为法官个体成员的品质出现了问题,而更可能是因为司法制度所建构的承诺遭遇到了信任问题。只有在承诺发生之初,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假定为有权参与建构承诺,并以其实际行动监督被授权的制度实施者,对制度性承诺的普遍性社会信任才是可欲的。因此,有效应对司法的信任危机的关键或许恰恰在于通过有效实施司法公共参与等适应国情的"制度化的不信任"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民司法”最大的政治难题在于如何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司法”。按照“国家与社会分离”的理论命题,“人民如何司法”的问题可以被转换为“如何建构理性司法公共参与机制”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临时的权力参与者,为了避免在历时性的重复博弈中遭受不可预期的不利,最好的“自利”行为恰恰是在自己有权参与的一次性博弈中做出“利他”行为,即“维护正义”。如果“正义”亦恰恰是人民所期许之司法,那么,一个能够解开“谁来监督监督者”之权力死结的政治负责制也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4.
检讨"妨害公务罪"的司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县委书记、县长等人的下台,公众瞩目的湖南嘉禾县强制拆迁事件几近尘埃落定。回顾个中细节,很多事情值得玩味。 拆迁户李会明夫妇等三人曾因阻止政府的违法拆迁而被扣上“妨害公务罪”逮捕,现在,他们虽然已被释放并获得了国家赔偿,但是,检讨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的“妨害公务罪”,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法律,防止类似嘉禾那种侵犯人权事件的再次发生。 新华社的报道说,在谈及释放李会明夫妇等三人一事时,嘉禾县公安局政委王永平曾称,放人是因为“商贸城拆迁的大前提错了”。在我看来,这句话点出了“妨害公务罪”被谬用的根本原因。 在逮捕之前,一方面,商贸城拆迁机构的错误拆迁行为被定性为公务行为,并且这种行为直接侵犯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另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利,李会明等人用适当的强力阻止侵权者的错误行为。但最终,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因为“妨害公务”而被定性为非法。  相似文献   

15.
司法信箱     
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原单位可否给予开除等行政处分?编辑同志: 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应由被告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但一些单位对被宣告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名人姓名因为其背后隐含的巨大商业利益而频频成为被抢注的对象,本案即属将名人姓名拼音抢注为域名的典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对名人姓名的保护仍不统一的情况下,本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认定抢注名人姓名的行为构成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另外,名人姓名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本名,还可以包括其他可以与自然人产生识别性的姓名拼音等。  相似文献   

17.
代议机关至上,还是司法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小波 《中外法学》2006,(4):426-447
公民社会是成员间的和平状态,因为它在立法机关内设置仲裁者,来解决可能发生于任何人之间的一切分歧,战争状态就被排除;正是通过立法机关,共和国的成员才团结并联合成为协调的活的实体。立法机关是赋予共和国以形式、生命和一致性的灵魂;藉此,分散的成员相互影响、同情和联系。——约翰·洛克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讲,司法的标准应当是确定的和不变的,不能因为时间和对象的不同而在司法活动中有所差异,这体现了司法的公平性。但我们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4,(11):95-96
问:罪犯中什么人可以获得减刑,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减刑?(广东读者:刘君)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在刑罚执行期间,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减刑条件的犯罪分子,依照法定的程序,将其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的刑罚执行制度。这里所说的减刑,被减刑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的减刑,是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来按期进行的。我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  相似文献   

20.
司法·司法学·司法职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5,(3):126-132
传统上对“司法”或“司法权”的理解过于强调了国家对司法或司法权的垄断性,突出了司法的国家强制性与司法权行使中的程序性及国家意志的主宰性,在内涵上略显单一和闭塞,并未穷尽“司法”或“司法权”的应有之义。司法学既是一门探讨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学问,也是一门探索司法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学问,同时还是一门总结司法管理规律、探索司法运作程序、论证司法改革问题的学问。它不仅研究司法权的行使,还研究辅助司法权行使的体制、机制及方式问题(如属于“司法行政”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司法学对国家司法活动的研究是以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为基点而展开的,因为司法职权配置是国家司法体制与司法管理机制得以确立与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