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一个突出的人口现象。流动人口管理是中国政府人口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基于对中国大陆地区三百多件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法规规章作为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政府社会管理、特别是法制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表现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流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人口迁移流动存在“南强北弱”和“北人南迁”趋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长更快,人口更明显地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聚,带来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若干核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等。结合人口迁移流动态势,直面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战略任务,提出应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更加平衡的国家发展,以及在不同地区实践多样性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秀云 《党政论坛》2008,(13):51-53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剧,迅速步入人口流动的活跃期。上海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繁荣的经济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外来人口集聚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大都市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学理论》2010,(20):71-73,124
随着京津冀大都市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跨流域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大都市区日益成为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三增长极。本文详细阐述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运用极化一涓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析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调整、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来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5,(3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各地方、各部门都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现阶段的人口流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人口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而 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吴邦国说,当前在我国出现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和跨地区流动,与过去因天灾人祸外出逃命找饭吃而产生的人口流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当看到,现在的人口流动是伴随着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化消费作为整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切实拉动文化消费,我国试点城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文化消费实际的有效途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基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协同,惠民惠企”的运营模式,从供给创造需求,供需精准支持,核心品牌引领,线上线下联动,区域协同共享,政策创新推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全国各地激发文化消费活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北京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剧,迅速步入人口流动的活跃期。上海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繁荣的经济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外来人口集聚地之一。文中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特征,就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反推拉”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会往能改善生活条件的地方迁移,全国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也印证了“推拉理论”。但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反推拉”模型,即贫困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当地人有着“拉力”而非“推力”,发达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有着“推力”而非“拉力”。这种“反推拉”模型决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难以依靠人口转移得以根本解决,而依据西部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地区的本土特色经济,以解决本区劳动力的就业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要强化城市管理必须细化城市管理钟建初城市是一定地域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是生产、流通、消费较为集中的场所。城管工作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能否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卫生健康、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该地区搞活经济,对外开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消费是人们使用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其具体特点各不批同,但作为文化消费,它们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则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文化消费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两类。物质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的活动。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对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的渴求。文化消费的质量不仅反映了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直接表征了人们的总体文明程度。物质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消费价值观影响和支配信教群众的消费行为。当前,宗教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并对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工布地区,信教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部分信教藏民存在信仰的盲从性。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重点以及消费对象等四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心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特别是1988年以来,每年来上海,了解和指导上海的建设。对建设上海和任务和目标,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标。(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开发浦东,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开发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经济振兴要找到突破口。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黄奇帆,《邓小平开放开发思想与上海浦东开发》,《人民日报》1994年1月14日)他说…  相似文献   

13.
王洋阳 《学理论》2010,(9):49-50,133
流动人口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路径之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现代化进程主要通过人口流动路径来完成,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本优化和人力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配置再配置的发展变迁过程。人口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而不可避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流动人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并引领着人力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其群体数量和人员素质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自身的利益需求增加,由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0,(32)
一大批没有上海户口的人才,以各种方式进入上海工作,他们进出自由, 不受国籍、户籍、人事档案的限制。这种通过社会化服务管理方式进行的人才 柔性流动,已成为上海人才流动的重要机制。到目前为止,以柔性流动方式来上海工作的各路人才已达12万余人,为上海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柔性流动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两头在外”(国籍户籍和单位家庭在外) 与“哑铃模式”(一头在外一头在沪)、即关系不转、户口不迁、双向选择、能进能 出,人才柔性流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价值,使人才在最佳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党员外流更为普遍。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动党员,评估他们的积极作用,克服其负面影响,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中亟待探讨的新课题。流动党员的出现和增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人口比较集中的县城到偏辟的乡村,从企业职工到普通的村民,从党员干部到一般的群众,人们的思想都在不断地解放,观念都在不断更新。即使在边远的农村,那种闭关…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组成。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两种生产的能力,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简称文化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社会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两大系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市场道德刍议王治中一经济活动无论多么纷繁复杂,绵延不断,都包含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各有自己的物质内容,同时也都表现出各自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容,其中也包括道德内容。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的生产和交换的经...  相似文献   

18.
人是生产活动中能动的"活的劳动",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中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推进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人口,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对提高中原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原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使中原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使上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怎样?人口环境对上海发展战略格局有什么影响?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王建民教授。教授:我们人口学界正在研究和规划上海人口结构的调整、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总规模的控制等问题,一流城市必须有一流的人口环境,上海将是一个一流的城市,它必须有一流的人口环境。所谓人D环境,简单地讲,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D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迎接世界经济向东亚转移的挑战,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来。上海过去改革开放的16个年头已经尝到了劳动力素质提高、人才增长刺激经济发展的甜头,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8.9%的较高速度增长。今后要充分发挥上海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更应把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和引进大批人才。一游动力素质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儿般而言,劳动力数金的增长,会引起经济的增长;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