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政府和家庭的责任及其关系问题是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探索建立"共担·互补·协调"机制,对于构建行之有效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政府一家庭"责任共担模式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取得了有益经验,具有先发性和典型性.进一步完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必须发挥政府主导责任,探索研究家庭养老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失独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其养老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老年化的到来而日益凸显,政府基于社会治理需要、基于承担因政策实施中产生负面影响责任的需要,理应担当起"失独家庭"养老之责任。近些年来政府作了些探索,但现有规定笼统,可操作性差,无针对失独家庭、失独老人的专门立法保护;扶助标准较低、方式单一,目前作为政府承担失独家庭养老的重要方式——社区养老又缺乏规范。为此加强法律制度供给,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失独家庭养老责任的前提保证。诸如政府要完善现有经济扶助方式,规范失独家庭的养老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乌鲁木齐市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于2003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初步形成了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等养老模式。由于家庭规模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乌鲁木齐需要探索与发展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互动式异地养老、异地集中养老、住房养老等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4.
敬老院是村社集中供养模式的组织载体。在乡村社会场域中,敬老院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村集体的组织动员。村集体不仅是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的重要主体,而且通过养老服务外包构建了风险共担、分流治理和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维系了敬老院的日常秩序。因此,村集体是统合地方政府、乡贤群体、农民家庭和养老服务公司等不同主体的核心,由此形成"多元一体"的村社养老秩序。面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困境,通过发掘基层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村社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第一选择,这种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符合我国经济分配、社会心理、道德风俗的要求,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亟待完善与重构,需要从强化道德保障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社区的社会养老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实行家庭 社区的养老方式是重要的选择。据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发挥政府在家庭 社区社会养老方式的主体作用——体制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必须提高全社会对养老社会保险的积极支持和自觉参与;必须强化全社会养老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最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逐渐出现养老保险、土地保险等新型养老模式,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制度成为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  相似文献   

9.
闫金山  乌静 《探索》2015,(2):119-124
在福利多元主义范式下,为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的养老责任分担态度,通过对2010年CGSS城市居民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的自利和政治信任对其养老责任分担态度具有显著影响。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自我养老,协同政府、家庭构建多元养老责任分担格局,并促进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雪原 《新视野》2003,(2):70-72
建立在“二元经济”基础上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人口”管理,是制约人口城镇化的“瓶颈”,也是形成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的突破,关键在于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养老保障改革寻求物质基础;维护家庭养老非正规群体行为,为社会养老正规行为的建立赢得时间,发展市场取向的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连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经济条件、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对于传统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存在某些程度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政府政策执行、社会养老金增值等对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构建大连农村多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作为现在的中青年人也即未来的老年人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自力养老的理念,做到未“老”绸缪,尽早对几十年后的老年生活进行理性安排。要巩固家庭养老功能,确保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考虑提高社会养老的成分,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像萧山这种经济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低门槛、广覆盖、低保障”的农民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要通过增加和强化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构、拓展和深化“星光计划”、探索和建立养老服务储备制度、组建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提倡和鼓励老年群体之间开展互助服务等举措来构筑和夯实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民生保障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养老保障历经萌芽、试点、探索到特色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等六个阶段。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我国养老保障政策的显著特点,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养老保障体系实现了保障内容从单一救助到多层次保障、责任主体从一元到多元、保障对象从少数到全覆盖、政策设计从碎片到整合的历史跨越。展望未来,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我国养老保障需要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两架马车”并驾齐驱,通过优化、规范,奋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新阶段,实现提质、增效,开创养老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睑试点。“新农保”的试点推行,揭开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新篇章。由此也产生了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种种疑惑与争辩,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矛盾或是共融?本文在分析和思考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试图对此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嵌入型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于一身,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势,是破解我国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难题有效途径。实施嵌入型居家养老,必须准确定位老年人及其家庭、政府、社区和专业养老机构的责任,各尽其责并形成合力,尤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其中的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现阶段,构筑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五保供养为补充、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为发展方向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良好选择。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而言,依据农村居民的身份类别特征,失地农民和务工农民可以建立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模式相类似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务工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而对拥有土地、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则可以根据自愿性原则,建立"个人缴费为主 财政补贴为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农村非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相比,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基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了该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建德市在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养老工作基础薄弱、养老政策不完善、市场机制运用不足、养老社会化程度低等。因此,应努力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新途径,在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模式创新、发展农村养老产业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