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红 《党史博采》2003,(9):30-32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出版。仅汉文版一种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领袖“选集”与“字典”,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  相似文献   

2.
刘付春 《党史文苑》2005,(10):19-22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至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一不留神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一种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领袖"选集"与"字典",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高玉宝>一书手稿,后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3.
明红 《党史文汇》2005,(2):45-49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1949年至 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 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 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累计印数就多达 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的印数.  相似文献   

4.
提起《高玉宝》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半个多世纪前,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一不留神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作品一经推出,立即轰动一时,并先出版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和近20种外文版本,其中仅汉文版累计印数就达450余万册!书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并被拍成木偶电影和课本剧,1995年又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尽管世事变迁,但谁又能否认得了高玉宝的作品给几代人烙下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5.
明红 《党史纵览》2003,(8):28-33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至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了书名、主人公、作者同名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相似文献   

6.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9,(2):48-48,5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中文版累计印刷发行S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该部小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高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逸间趣事。  相似文献   

7.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人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的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8.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8,(11):47-47
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编入了中小学课本并拍成了电影。然而,高玉宝“战士作家”的来历却鲜为人知。一次,高玉宝与笔者闲聊时,讲述了他的“战士作家”来历。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婺源县支行的职工。从孩提时就读过《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的课文,还看过连环画,宣传戏,自然对高玉宝这个名字印象很深。而高玉宝的“入党申请书”却是第一次看到,它印在高玉宝名片的背面,当时,我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震撼住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交出如此情真意切的“入党申请书”,充分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的忠诚和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实在感人肺腑。细赏这份“入党申请书”,其中要数“党”字用钟来表示最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电影《地道战》中的一个镜头:夜间,鬼子包围了村…  相似文献   

10.
1994年3月,作者在辽宁大厦解放军代表团615号房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辽宁省人大代表高玉宝。他1.69米的个头,黑黝黝的面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穿着一身合体的军装,给人留下一个老战士神采奕奕的印象。 高玉宝藉贯在辽宁复县,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广东剿匪,立过六次大功、两次小功。50年代初,《高玉宝》问世后,《半夜鸡叫》激起了人们对旧社会的愤恨,《我要读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奋发向上。1988年他离休后,除了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高玉宝》续集(上、下册)外,还着手《我是一个兵》的创作与修改。  相似文献   

11.
漫画幽默     
漫画精品“半夜鸡叫”有个财主“周扒皮”,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半夜学鸡叫催促长工起来干活。这是美术片《半夜鸡叫》的故事,作为阶级教育的教材,50岁以上的人都看过。古时候没有钟表等计时器,人类只好以鸡鸣为天亮的标志。而人们对于鸡的评价则是毁誉参半。诗经·齐风·鸡鸣》里  相似文献   

1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相似文献   

13.
1847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委托为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二人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一书。1848年2月18-19日,《宣言》在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哈里逊印刷所出版,该书有23页,而且装帧简陋,第一次的印数虽然只有几百册,但它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至今,《共产党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的片断文字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1920月8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本在我国出版,至今,已经陆续有十几个中文版本问世。2008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历史,看看较早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五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3):35-36
对许多“90后”来说,“周扒皮”“半夜鸡叫”等名词或许已经很陌生。不过这些却称得上是上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记忆符号。《半夜鸡叫》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一度出现在小学课本上,成为那个时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文盲战士”成为共产党员,又经过革命军队大熔炉的锤炼。最终成为享誉全国的“战士作家”,他就是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作者高玉宝。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语录"出版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中国发行了一本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它的发行速度之迅猛,发行量之大,近乎一夜之间攀居世界之首。据报载,仅“文化大革命”几年之内,国内就出版了30多种文字,500多种版本,总印数以亿计算。以“毛主席语录”为主体,在中国大地掀起的浩瀚的红色海洋呼啸澎湃。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里里外外必须悬挂大红色的“毛主席语录”牌。军队是红海洋的源头,《毛主席语录》的发源地,因此,对毛主席表示虔诚的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信仰毛主…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的变迁》,是一本长篇历史自传性小说,它已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几种外文版本,在国内再版七次,印数达三十一万余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赞赏,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学读物。全书分三卷:第一卷,从清末变法维新前后到辛亥革命失败;第二卷,从北洋军阀统治到大革命失败;第三卷,从十年内战到全国解放。书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大多是真实的。书中形象地描述了一八九四年到一九四九年间中国社会的变化情况,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社会上不时出现对土改必要性与合法性质疑的声音,诸如地主并非是小说《半夜鸡叫》中周扒皮那样的人物,实际上他们有的省吃俭用、为人厚道,有的热心教育、济困扶危;地主出租自己土地是正当经营活动,不存  相似文献   

19.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属于中共闽粤赣边区组织系统,通常被称为“闽西南白区党”,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共福建地方史、闽粤赣边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蔡重明任编写组组长、陈天绶任副组长兼主编的《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斗争史稿》一书(以下简称《史稿》),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地方党史研究,特别是福建白区党的斗争史研究中的一项可喜成果。通读全书,谨以“风雨闽西南,丹心照汗青”为题,略谈《史稿》的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