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加强对党员价值观的教育李新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深化,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党员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吸取外界成果的开放意识,使人...  相似文献   

2.
慈善事业是一项以“道德人”人性假定为基础、第三域组织为依托的崇高且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现有慈善事业运行机制不完善,以及体制转轨导致人们价值观出现偏颇。发展慈善事业应唤醒人们的恻隐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参与慈善事业的自觉性;利用自愿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手段扩充资金募集渠道;走点、线、面相结合的救助路线;建立发展慈善事业的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人们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意识、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在逐渐增强,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负效应也不可忽视。我们有些同志经不住新形势下的各种考验和诱惑,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严重扭曲、变型和错位。因此,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 首先,坚持用科学理论对职工进行教育。理论上的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就会迷失方向,甚至步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理论教育广大职工。对职工进行科学理论教育,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在思想教育中推进实践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是推进实践的基础性工作。十八大报告用24字高度概括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认同力和凝聚力。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胡建平 《奋斗》2002,(6):35-36
首先,只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就是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7,(3):38-39
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在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在职村(社区)干部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增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本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创新背景: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直接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些企业,由于忽视了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关注与疏导,出现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员工的幸福感并没有同步提升的怪现象;有的单位实事做了、好事办了,而大家的满足感并没有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员工感到主人翁地位在下降,致使其主人翁意识弱化,雇佣思想替代主人意识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正面新闻信息的对立面,是大众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正、负两种效果。教育者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引导: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加强正面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帮助大学生抵制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吴向东 《党建》2023,(8):17-20
<正>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人们的价值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值观,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强调加强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价值观建设刘俊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即价值取向必然相应地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求什么样的价值观与之相适应?人们又怎样才能树立这样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兵团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兵团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这需要我们对兵团人价值观的变迁做深入研究和探讨,在研究之前需要注意以现代性的视野去全面考察兵团人价值观研究的价值基础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也是整个文化观念系统的核心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定的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不断更新和发展,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念一经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反  相似文献   

13.
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成才与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组织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流动性较大、忽视团队精神建设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二是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人员流失现象;三是加强沟通,增强整体协作意识;四是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帮助团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及近年来的许多报告中,都特别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只有加强价值规建设,发扬我们的政治优势,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道德规范;才能真正认清我们在实现共同理想中的历史责任,真正懂得人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下;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从而抵制各种消极腐朽的东西。价值观的重要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1,(6)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决定并确证了人们思想变化的进步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邓小平理论深入人心,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民族精神空前振作,新的进步意识日益增强。只有深入实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种种思想羁绊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改革和改革带来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1,(11)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们心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通过对当代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的探析,加强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