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统一对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思想认识要建立社区党建的新格局,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目前一些同志对此还存在不同的想法:街道的同志认为,社区内有关单位对社区党建不重视、不关心,对市委有关文件贯彻执行不力,因此,认为社区党建新格局主要问题在于社区内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而在辖区内的单位基层党组织认为,开展社区党建,无非是要我们尽义务,没有什么权利,而且对单位来说是增加了负担,是街道把有些事情转移到他们身上,因而对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积极性不高。我认为这两方面的看法在于对社区党建新格局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实际…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全部工作的基础,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相比,具有参加对象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工作方法的示范性和吸引性等特点。因此,社区党组织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一定要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组织领导机制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既包括居住在街道的所有居民,也包括街道辖区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在领导精神文明建设时,必须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各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共同进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3.
陈学峰 《党政论坛》2008,(17):33-35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经过探索与实践,一些城市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条块分割”的体制使社区内单位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难以在社区党建中形成合力;二是社区“特殊群体”党员居多,教育管理难度增大;三是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4.
金鑫 《学理论》2009,(10):55-56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建设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也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中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管理职能不断转换,企业社会职能逐渐剥离,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由政府、企业及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步回归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而进入社区,从而使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障碍,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社区党建是块块单位党组织牵头,条条单位党组织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一种新的党建…  相似文献   

6.
姜雷 《理论视野》2010,(12):54-55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取代单位成为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在多层次的政府治理结构中,社区是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很多社会问题根源于社区,也需要从社区入手解决。我国学者提出了三种社区治理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政府推动下的社区自治,以及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在管理城市、服务社会中的地位越显重要?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杨业玲 《学理论》2009,(18):140-141
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党建工作承担着服务、维稳和管理三大职能,虽然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确、工作任务繁重,难以进行工作创新、人财物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社区权责不统一,与驻区单位在党建工作中的协调比较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明确社区党建职责、找准社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全面推进社区工作、注重选配,提高社区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待遇、简政放权,赋予社区更大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体制的逐步打破和社区体制的逐步建立,社区党员构成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等的党员构成不同的是,社区党员的来源宽泛、构成复杂、流动无序、差异性大等特点日益明显,利益构成日趋松散。面对这一新问题,如何充分认识它带来的新挑战和提供的新契机,努力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城市基层先进性建设中的新任务,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单位化背景下的乡村关系——杨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单回顾乡村关系制度变迁的基础上,考察了BJ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单位化现象,探讨了在单位化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表现形态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分散农户的原子化,而另一种倾向是以集体经营为主的村民单位化。在单位化乡村社区,村民的地缘意识、血缘意识在下降,而单位意识在提升和凸显。在城市化进程中,单位化了的村民担心自己被排斥在单位体制之外,而小心呵护着单位与村民之间的庇护与被庇护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单位化村庄中,乡村关系表现为单位体制下的上下级关系,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村民自治的自治空间因此变得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每个人无疑都是社区的成 员。生活和工作在社区里的每个个人和单位,都希望 所在社区是一个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文明友善、安 定祥和的和谐社区。没有人希望生活和工作在一个 环境脏乱、冷漠无情,乃至龃龉不断、冲突和暴力充 斥的不和谐社区之中。社区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人 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益,建设和谐社区反映了社 区居民和单位的共同愿望,代表着社区居民和单位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由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文明社区又有其特定的标准,是指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为载体,其辖内有一定数量的文明小区,能够连点成块,能发动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做到“社区环境整洁,社会秩序安定,社区组织健全,社区共建普遍,社区服务完善,社区文化丰富,社区风尚良好”。它将是政权的基础,精神文明的载体,人民安居乐业的基地,综合治理的落脚点。所以没有一支…  相似文献   

13.
陈虹霖 《学理论》2009,(18):77-78
社区是现代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也是社会基本构成单位,社区与社会有很多必然的联系。由于社会是社区的有机整合,社区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需要从社区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共性上准确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车婧 《学理论》2014,(3):67-68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的进程不一,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多种类型社区并存的特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拥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和一定规模的人口,通过长期发展形成相对独立、但有强烈的单位特色的工作、生活区域。虽然单位制逐渐解体,但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还长期存在,单位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形成了典型的单位型社区。在典型的单位型社区中,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单位和社区的关系?其治理路径的选择,一直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党巩固城市政权的基石、执政为民的基地、城市工作的基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凸显社区地位,发挥社区作用。为此,我们应从狠抓“五共”措施入手,切实找准共建工作与部门、单位职能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各自优势,认真履行各自职能,引导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做到有钱出钱、有人出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努力形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工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在城市,由城市现代化带来的城市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以及“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引发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1991年国家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强调政府减少干预,居民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发展社区服务,增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的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质是要使社区从国家领域中分离出来,回归到社会领域。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完善社区管理就要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治理代表了社区管理的新走向,治理包含管理又超越管理,它是管理、服务、建设的有机统一。在社区治理中,除了发挥政府、社区主体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和发挥其他社区组织、驻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社区管理由行政主导的传统体制,发展为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公民社会发育的要求,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逻辑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区论坛得以形成和运行就是各行为主体(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寻求自利而进行博弈的结果,但同时这种博弈又是一种互惠博弈――一荣俱荣。社区论坛的实质是一种通过协商对话达到利益整合的机制,它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育,进而推动社区自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3,(12):F0004-F0004
殷行街道是上海市一个特大型社区,有常住人口约20万,辖区有49个居民区党总支,500余家单位,面积达7.98平方公里。近年来,在探索实践“1+3”区域化大党建模式的基础上,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杨浦区委的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立足基层、融合资源,开展了由辖区单位加盟的同建共治的党建“小联盟”活动。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0,(29)
重新确立社区管理工作的事权范围,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到居委会任职,居委会的干部改吃“皇粮”,提高他们的待遇。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了新气象 海南省委、省政府所在的海口 市振东区,是民政部确定的 “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这个区由于存在着职工下岗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企事业单位逐步将医疗、养老等社会职能和保障职能分离了出来,更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需要由社区来承担。比如,这个区现有3000多人通过居委会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