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在历史上隐退了,二战时期登峰造极的大炮狂轰坦克猛冲的战争也已经成了陈年旧影。在近些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精确打击、制电磁权、信息战、网络战、非接触战争…等一系列新战法、新样式,给了全世界一次又一次强烈地震撼,也使世人开  相似文献   

2.
大卫·爱德华2003年3月18日在Z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无情的和致命的》,从媒体的角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的公众并没有充分了解伊拉克战争的规模和恐怖性质。  相似文献   

3.
评析战局变化须尽量了解实战中双方的战役企图及达成企图的部署与战术,而要更清晰地认识双方的战术运用,则须从宏观上对整个战争形态作更精确的把握。战后的战史家将特别注重此次战争在战争形态上的特征,即这是一场美英在特定军政条件下、运用信息化部队发起的总体控制战。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美军自 2 0世纪 90年代推进的军事革命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通过军事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军事转型” ,美军已经将其技术优势真正转化成了能力优势和决策优势 ,使其军事能力与以往相比又有了大的跃升 ,不仅具备了打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而且确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像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局部战争一样 ,伊拉克战争也将极大地促进美军新军事革命的进程 ,加快其军事转型的步伐 ,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强化其世界军事霸主地位 ,并对世界军事格局和大国军事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霸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霸权战略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冷战后主导发动的又一场局部战争。从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发动的几场战争来看,尽管情况各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都同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有关,其实质是要确保美国在今后世界的主导地位,延长它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和超强地位。从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第一场空前程度的言息化作战.美军在战争中使用的信息化武器已达到90%多,而在海湾战争中,仅为8%;从目标选定、信息获取、传输反馈、火力攻击这一过程,过去为48小时,而现在仅为10秒钟.从新闻舆论战的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美军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攻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战争之前,美军仅向伊拉克境内派出的"影子杀手"就有上万人,他们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侦察与策反,暗杀与爆炸等活动.其行动往往出于威慑的目的.在战争之中,美军除在战场投放了81种、3170多万份各类传单外,还建立飞行广播电台,向伊拉克人发放收音机,发送电话、短信息等,美军对伊拉克国家战略情报的获取,轰炸目标选定后现场再判定,以及从对伊拉克高官、共和国卫队和一般武装部队官员,直到普通伊拉克公民的舆论攻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时间性、空间性和重要性上说,舆论战的作用都非常突出.全面信息威慑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属性.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舆论战有许多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霸权、垄断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月6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英国http://www.marxist.com网站发表了一篇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宣言,宣言反映了英国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现将其中有关这场战争与美国霸权、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的论述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26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MEGA)德—日—俄编辑小组成员宫川彰先生应邀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经济》的学术报告,并和本刊编辑部成员作了进一步的学术交流。现将宫川彰在报告和学术交流中的主要谈话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政治“反弹”的经典范例之一。伊拉克战争迫使伊拉克变更政权,而这种政权变更又在2006年11月14日反过来制造了美国的政权改变。2003年4月5日,伊拉克战争伊始,我在为《亚洲时报在线》撰写的《战争将结束超级大国的时代》中写道:“这场战争再次强调了军事力量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最初是反恐自卫,而后是解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则是入侵、从其恶魔领导人手中解放伊拉克人民。很快,它就将变为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使伊拉克人民富裕,或者拯救他们从属于一种邪恶文明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近周年。然而包括美、英在内的国际社会围绕伊战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一年过去了,尽管美军抓获了萨达姆,扑克牌上的通缉名单也所剩无几,但美国迄今未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有力证据,使其对伊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合法性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场战争却有了更深的认识。美国“倒萨”的目的,并非仅是为了反恐,更  相似文献   

13.
美国陆军装甲指挥部最近解密的文件显示: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在美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军重装甲车辆仍非“不坏之躯”。实战反映出来的是未来装甲车辆防御应有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后,黑非洲国家反应不尽相同。由于非洲在国际社会的弱势地位,多数黑非洲国家不敢公开同美国对抗,往往以集体名义,如通过非洲联盟部长级会议等传递反战情绪。少数黑非洲国家高举反战旗帜,公开同美国唱对台戏。南非、肯尼亚、毛里求斯、赞比亚、尼日尔、纳米比亚和乍得等国政府或领导人发表声明,反对以战争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个别黑非洲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学者、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伊曼组尔·沃勒斯坦在2002年至2003年中,针对酝酿中的伊拉克战争,以他的世界体系论和长时段历史理论为视角,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下面将其中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基础、引发合法性衰减甚至危机的根源。相关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面对战争逼迫而不得不自卫防御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在国际社会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争取与增强战争或其他国际行为的合法性,也有诸多启示。理念价值基础是合法性形成的根本;国际规制基础的强弱对合法性具有直接支撑或消解作用,应当积极遵守而不是挑战基本而合理的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往往赋予战争天然的合法性,应当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乱的历史。尽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就向往没有战争的理想世界,然而,战争仍然不断发生。因而,探索和追寻战争的根源,便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1)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战争的起源学说进行纵向层次分析;(2)对西方学者有关战争根源的理论进行横向层次剖析;(3)把这两种层次分析结合起来,尝试性地提出有关战争根源的新的基本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筑一个关于战争根源的层次分析理论框架;(4)力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审视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国际与国内战争以及战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5)从基本命题出发,推出一个总的基本结论,并由此大致勾勒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瓦迪·哈拉比是美共经济委员会委员、美共报刊的重要专栏撰稿人。本文是哈拉比近日给我刊寄来的专稿。他认为,美国经济日益受大垄断集团控制,特别是洛克菲勒家族集团控制,伊拉克战争、美国大公司腐败等事件的背后都有这一家族的影子。文章全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以反恐为第一要务的新霸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一、新保守主义势力 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明显增大 布什政府本来就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布什内阁中的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把欧洲国家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更使美国与欧洲的裂痕长期化、复杂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四次局部战争都显示了美国与欧洲盟国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渐行渐远。同时这场战争也使阿拉伯国家将进一步分裂,除了海湾地区的几个小国以外,伊拉克也加入到中东的亲美派阵营中来。美国为了进一步打击和削弱反美派阵营,将继续扩大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和裂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