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桂花村坐落在龙里县湾滩河镇盘脚山下。这里群山怀抱,植被丰茂,风景宜人。村脚下有一口古井,此前,全村人都靠着这口井水生活。近年来,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要自己从村脚古井挑水吃,这牵动着在外务工儿女的心。"不出门找不到钱,出了门又牵挂家人。父母70多了,腿脚不利落,娃娃又才几岁,总担心他们在家挑水时发生意外。"村民王德邦说。脱贫攻坚、同奔小康,安全饮水  相似文献   

2.
正临近端午,雨水逐渐多起来,锦屏县偶里乡寨欧村一组,外村嫁过来的姜秀来一大早就担起水桶,到几百米外的水井挑水。"下雨了,自来水变浑,洗菜可以,不敢烧水喝了。"姜秀来坦言。天天挑水喝的不只是姜秀来一家,清凉凉的井水,养育寨欧村一至七组上千名群众。村里每家媳妇在嫁过来的第二天,会在长辈的引领下,到村头的水井边祈求风调雨顺。  相似文献   

3.
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古纯村,只见一口口鱼塘清波涟涟,一群群鱼儿肥美丰腴,村民忙着打鱼过秤,乐呵呵地点着票子.要说哪家的鱼儿最好,首推党员张贤中.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有一片鱼塘,捞鱼苗是这里村民的主要工作,靠一缸一缸的往外捞,一年就能捞出几亿元的收入,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几亿元的大产业,居然是从一个村民的奇遇开始的。以杂鱼养鳜鱼上世纪90年代,西樵镇上一个叫陈少华的村民,有一天他来到村边的西江打鱼,一网下去捞起了20多条鳜鱼,要知道当时鳜鱼一斤能卖四五十元钱,也就是说这一网少说也值千八百块钱。  相似文献   

5.
小镇     
我的家在安化县一个边陲小镇,名叫平口,是1960年柘溪水库蓄水发电后选址重建的移民镇,当时全镇人口只有3000多人,总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0.6平方公里。虽说柘溪水电站离镇只有50公里,可人们只能望“电”兴叹,晚上居民照的是桐油灯,更谈不上工业用电。全镇居民饮用水只有两口水井,雨季还平安无事,一遇干旱,深夜排队挑水是常有的事。街道是用鹅卵石拌石灰泥土铺的路面,一到雨天道路泥泞,路人叫苦不堪。整个小镇除邮电支局和镇政府有摇把式电话机外,对外联系主要靠写信,发电报。那时没有公路、铁路,出门除了坐船,就靠走路。我的家在街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段时间,在虎林市新乐乡富荣村,自来水顺着无数条管道的漏点渗入沙土,消失得无声无息。和水一起流失的,还有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该村自来水设施安装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管道老化、跑水严重,村民只能到机井房排队挑水。而面对村民的怨声,同样在排队挑水的村干部一脸的无奈:“不是村里不想修,集体账面上一分钱没有,拿啥修啊?”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村官"向我反映:村民徐某自1996年以来,一家4口长达4年多的应交税费分文未交,累计欠款达1038元,村上多次催收未果,负面影响极大,要求乡上组织工作组强行催收.思考已久仍无良策的我感到束手无策,非常头痛,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我悟出了一点真谛--村干部要做好农民的工作,就要善于与农民"勾兑勾兑".  相似文献   

8.
甘泉润心田     
每年冬天一到,吃水问题都会成为辽宁省北票市台吉镇坤头村村民最发愁的事。村里原先打的水井都干了,要吃水就只能去挑几里地外的山泉水或是到全村唯一有水泵的那户人家去拉水。冰天雪地,路滑难走,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打开天涯社区网站,还能找到一条发表于2014年6月6日的帖子,题为《留守老人的饮水之困》,详述了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窝沿乡大榜村的饮水困难.大榜村土地贫瘠,很多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老人们留守在家,每逢干旱,就要翻山越岭去挑水喝.建一口蓄水池,是当地老人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家家有个小鱼塘,胜过开个小银行."说起如今村上的产业发展,天府新区永兴镇丹土村村民无比自豪. 丹土村曾经是出了名的后进村,一直以来村上虽有养鱼的传统,但单家独户养殖存在品种杂乱、育苗成本高、鱼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销售难、效益低,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要改变这一现状,永兴镇党委认为,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在永兴镇党委指导下,永兴水产养殖技术协会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深入实施"三个引领",成功打响"丹龙"水产养殖品牌,实现协会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总有人问我,你80多岁了,早已卸下村支书的担子,为啥还在不停地为家乡忙碌?我告诉他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过去、现在、将来,这是我的使命。过去,党和人民群众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报。我自幼父母双亡,四处流浪,吃的是百家饭,住的是草窝,后来是乡亲们养育了我。我的家乡草王坝石漠化严重,全村灌溉和人畜饮水,要么靠山坡自渗水,要么守着一口望天井不分昼夜地排队挑水,接一挑水需要等一个多小时;如果想要喝山谷小河里的水,那么上下山一趟就得4个多  相似文献   

12.
野槐峪村地处莱芜北部山区,是一个只有83户186口人的小山村。曾经,这里是莱芜最穷的村庄之一,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多少年来,村民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2006年,李笃发的出现,让村民的梦想开始慢慢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13.
"水库变鱼塘,水质被严重污染,问题多次反映给了当地相关部门,为什么拖到现在还没解决?""为何承诺村民4月底要解决的渣土隐患,一拖再拖?当地主管部门是否存在工作不作为?"  相似文献   

14.
要问我这辈子最高兴的是什么,那就是前些日子,胡总书记来我家做客,还品尝了我栽种的新鲜葡萄.南隆镇望月村离县城只有4公里,但就是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村民还是迟迟没有富起来.  相似文献   

15.
村前的山头上有一口水井,很深的水井,石头砌成的井口。这口水井不老,它是去年我们村"两委"一手钻出来的,就是这一口普通的水井,却藏着许多不平凡的感人故事。2009年11月2日那天很冷,我第  相似文献   

16.
<正>“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喝的日子,就是不一样!”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前光村村民钟诗城看着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热泪盈眶。时间拨回到2020年7月,石柱县农村饮水管理协会临溪镇分会会长王永调研前光村,发现钟诗城仍在山下挑水喝,觉得有些诧异:“镇上自来水都入户了,为何还有群众在挑水喝?”  相似文献   

17.
小青岛,隶属于乳山市乳山口镇。是一个只有0.45平方公里的海中孤岛,和最近的陆地有5海里多的路程,村民进出全部依靠船只。岛上122户人家370多口人,由于远离陆地,无法安装固定电话,“捎口信”曾经是村民对外联系的惟一途径。1992年,山东移动网络覆盖了这个孤岛。2003年,为解决手机信号不太好的问题,移动公司专门在小青岛上投资50多万元安装了一个直放站。  相似文献   

18.
大房身村是一个只有千余口人的小村子,位于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部。你*别看这村子小,却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光是省、市级荣誉称号就有十多个。!这个村是公主岭市有名的瓜菜和苹果梨专业村,*年四季,这里都车来人往。去!年!这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三千四百元。而在十年前,它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贫一困村,人均收入只有七百八十元。那么,大房导村是如何由穷变富的呢?!要想富变思路l和许多村子1样,过去大房导村的村民主要靠种玉米为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发现,单靠种玉米维持温饱尚可,而要致富奔小康却很!难…  相似文献   

19.
正井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远古的人逐河而居,水井使人类可以远离江海湖泊繁衍生息。井水经过了大地的过滤,变得清醇甘洌,更适合人类饮用。井是故乡的象征,古人用"背井离乡"来比喻游子的远离。长满青苔的水井,古老破旧的院落,高大歪斜的树木,总能牵动游子的思绪。老家街上有眼井,临着主街道,各家挑水都不远不近。井口直径有  相似文献   

20.
一个挑水夫有两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只有裂缝,另一只则完好无缺。每次挑水,完好无缺的好桶, 总能将满满一整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而有裂缝的破桶在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了。一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