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衔接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瓶颈"。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通识类课程与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与心理学类课程以及教育理论性课程与教育实践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贯通,重视引导并指导师范生在不同课程所激发和产生的学习经验之间加强深层次关联。唯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可能真正促进师范生在职前专业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进而达成教师教育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学的传统学科视野中,教育只是普通教育,大学教育并不隶属于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没有大学的复兴,没有学科制度化浪潮的出现,也就没有教育学的今天.大学教育实践规训了教育学,为其提供了组织建制和学术队伍;但教育学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存在以及大学教育实践对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的意义.从学科规训视角出发,教育学的重建必须注意教育学与大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大学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必须重新检视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的方方面面,必须从学科制度化与制度化学科的角度重新思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从目前实际看,矫正教育学科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加强矫正教育学科队伍建设是目前建设矫正教育学的关键,需从遴选学科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和不拘一格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方面入手。为促进矫正教育学科队伍建设,还需正确对待学科带头人,完善激励机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及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和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从学理上讲,两种形态的教育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伴相生,彼此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实中的教育学课程形态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教育科研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据此,未来的教育学可能分化出三种品格:其一是大众教育学;其二是"临床"教育学;其三是人文教育学.无论是大众化还是精英化,无论是实用性追求还是超越性追求,我们的旨趣都在发展人、生成人.因此,只要"成人"之需要存在,教育学就不会终结,教育学的课程形态也将不断演变、发展乃至走向相对意义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矫正教育学属于教育学,从其学科性质和内在结构可以将矫正教育学表述为是以法学为基础,以教育学为主导,以犯罪学、心理学、哲学等为辅助的教育学;矫正教育学是以研究矫正教育对象的心理、思想及其行为正向转化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学科体系包括矫正教育学基础理论类、矫正教育史类、矫正教育技术与方法类和比较类。矫正教育学必须创新,法学、犯罪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原理的有机结合与改造是矫正教育学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两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增强"两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博深的理论知识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艺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矫正教育学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领域,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全面、细致,矫正教育学应当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分支学科,其中,矫正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矫正教学论的学科架构包括:矫正教学基本理论,矫正教学的发展与特点,矫正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矫正教学课程论,矫正教学方法,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与教学风格,教学组织形式,矫正教学评价及学习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师生共创"作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转化率、将"高深学问"转变为"现实成果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钩、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率较低等现实问题的功能。本文基于12596份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教师"师生共创"认知分析后得出,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和体制,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加大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将"师生共创"与现有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以期达到明确"师生共创"的组织形式,强化对"师生共创"作用的认知和发挥。  相似文献   

9.
矫正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矫正领域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是揭示这一特殊教育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学科性质属于教育学体系。这一学科包括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构成的静态知识结构,还包括由思想观念、价值理性和各种技术、方法构成的动态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界引发了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重点和学科名称的思考。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否应该突出"政治",学科名称中是否还应保留"政治"二字。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教育"始终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