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浩雷 《前进》2002,(7):16-18
1945年,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访问延安时,曾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而要真正做到人民来监督政府,人民来参加国家的管理,须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辛忠波 《中国保安》2005,(14):19-2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监督条例”)已于2004年2月17日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监督条例》共分5章:“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47条,6600余字“。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则是贯穿条例通篇的主线。《监督条例》的主要特点和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不要监督和制约?这是《监督条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法治和…  相似文献   

3.
卫继周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今年早些时候,在《瞭望新闻周刊》上见到一篇文章说:只是在十六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认识”才“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高度”。笔者以为,此论实在是低估了党早先对民主的认识水平了。更远的不说,毛泽东在60多年前的“窑洞对”中讲的只有民主,“才不会人亡政息”,就已有了这个意思。毛泽东、黄炎培1945年“窑洞对”中,对克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间,毛泽东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  相似文献   

4.
民主问责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他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今年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 ,确立并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的基本格局。总结其为我党党内监督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对于全党实施《党内监督条例》 ,切实做到从规律层面上认识和把握党内监督问题 ,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党内监督的新思路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中旬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自我约束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党内制度规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条例》中明确写入了“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内容。“干部问责制”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一届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7.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民主监督。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许多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形成了一种周期率,共产党执政后有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支配的新路?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邓小平在1987年10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就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这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民主监督。胡锦涛强调,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7月3日中国新闻网《胡锦涛: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监督》)相信随着党内民主监督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也会加快其步伐;在奔小康的征程上,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既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贯彻也需要民主作基础支撑。只有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这一条例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9.
吴科发  黄慧君 《前沿》2006,2(10):22-24
半个世纪前,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讨论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需走民主监督之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完善的民主监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保持长期执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其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对条例的起草背景、经过和条例的特点、意义作一简略的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高度重视党内监督,这为党保持肌体的健康和活力,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了关于党内监督的内容。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规定设立党内监督机构———检察委员会。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起,以…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8.
19.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