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信息     
《侨园》2005,(2)
新加坡对海外留学生的经济资助计划(1)学费贷款计划。学费贷款计划由新加坡教育部管理,面向新加坡各大学和理工学院的学生,最高申请额度为学费的80%。留学生也可以申请该资助,但必须与新加坡政府签订合同,承诺毕业之后为新加坡的机构工作3年。值得一提的是该贷款在学生就学期间是免除利息的。  相似文献   

2.
龙井石 《侨园》2008,(3):34-35
据悉,时下在海外,诸如"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类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地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3.
辛连 《侨园》2007,(3):36-37
创办16年的新加坡私立语文学校“华语文中心”,日前获颁新加坡旅游局设立的首届新加坡教育奖“最佳强化课程奖”。教育奖目的为推广新加坡教育品牌,表扬个人或团体的贡献,借以吸引更多外地生前来求学。最佳强化课程奖是7个奖  相似文献   

4.
郑江 《侨园》2005,(5):77
日前,记者从新加坡有关部门了解到,为吸引国际学生,新加坡新推出以保护学生利益为宗旨的"消协保证标志"等三项计划.  相似文献   

5.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教练和运动员走出国门.加入到他国运动队,其声势浩大,被称为"海外兵团".纵观国人对待"海外兵团"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横眉冷时"到"理解万岁"的转变.然而,当世界体坛众星聚集北京奥运之时,面对中国"海外兵团"的这场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回家"阵势,无论是参赛人数的众多还是涉及项目的广泛,其挑战势头着实令中国人感到了压力.尤其当中国运动员输给有"海外兵团"执教或参赛的他国运动队时.不少中国人的理智与情感的天平就变得不容易把握了.  相似文献   

6.
签证移民     
《侨园》2013,(2):56-59
加拿大推"创业"移民计划吸引高科技人才及企业家加拿大联邦公民移民部长康尼日前公布,移民部由4月1日起设立一项着眼招揽海外高端精英人才和企业家的新"创业"移民计划,鼓励海外企业家赴加拿大创办高科技企业,这将是加国企业家移民制度的重大改革之一。这项计划试行五年,做法是海外企业家先要向加国的创业基金或投资公司,申请取得对其创业计划的支持和资助。获得立项批准后上报移民部提交企业家移民申请,之后赴加创建公司。在五年试行期间,移民部每年订立配额2750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加坡教育部去年下兰年向匡会提交"私校教育法案",接受新架构监管的酋批私校在2009年底开始注册.昕有私校必须存法案通过后的18个月内注册,不然有可能被取消资格.  相似文献   

8.
郑江 《侨园》2005,(Z1)
日前,记者从新加坡有关部门了解到,为吸引国际学生,新加坡新推出以保护学生利益为宗旨的“消协保证标志”等三项计划。“消协保证标志”计划:保护学生利益“消协保证标志”计划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学生可以到新加坡教育网站查一下你所就读的学校是否加入了“消协保证标志”计划,如果加入了,双方要签订一个协议(英文的),学费打到银行,由银行分期分阶段代付学费;还有一个是,学生把学费放在新加坡的政府保险公司职总英康保险公司,如果你就读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12月的北京早已是天寒地冻,但位于赤道附近的美丽岛国新加坡却依然是炎炎盛夏。北国和南国气温的差别并未使不久前离京返新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对公司事务的"痴心"发生任何的变化。可以说,这位目前正遭遇其事业"滑铁卢"的商界巨  相似文献   

10.
缺乏办理"雇主担保"经验申请成功率偏低 近期,澳大利亚私立学院出现倒闭潮,最近又有学生工作签证丑闻,连喜事件一方面表明海外学生在澳大利亚获得工作签证的难度加大,不及海外有经验人士易获得担保,因而不异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也表明海外学生缺乏办理"雇主担保"的经验,导致申请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刘必旺 《学理论》2011,(13):246-247
在华人占70%以上人口的新加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与我国有着相似之处,其教育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适用性。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包括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办学理念,又以高职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其"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为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7月13日,辽宁省华文教育基地--辽宁师范大学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国家的50名海外营员和领队在这里欢聚一堂,自编自演了一台特别的节目.他们或演奏乐器,或演唱歌曲,虽然彼此还不熟悉,但每个人都落落大方,毫不怯场,争相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为期一周的2008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辽宁营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分析了新加坡成功跨越发展"瓶颈期"的历程,认为,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并坚定地贯彻落实;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利益整合,兼顾各方面利益;执政党广泛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坚持"人才立国"国策;以及形成遏止腐败的健全制度等经验,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加坡经验的某些局限性,提出应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借鉴新加坡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6日上午10时,"海归桥"网站开通仪式在辽宁凤凰饭店凤聚厅举行.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滕卫平出席了开通仪式,并为网站开通揭牌. "海归桥"(www.haiguiqiao.com)网站是沈阳皮尔马克海外学子创业中心历经两年,在对"海归群体"和仍在海外的"海未归群体"的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海归、海未归学子和华侨、华人为海外受众与资源主体、以辽宁省各级人民政府和在辽沈的大专院校、企业为依托,以沈阳为基地,立足辽宁,覆盖全国,辐射世界华人群体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专程回国慰劳国共两党抗日将士.国民党为了让陈嘉庚"感恩图报",拨巨资在重庆安排了十分隆重的接待.不料,陈嘉庚却怒斥国民党是:"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接着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和邻居老大娘奉送的一味鸡汤盛情地招待陈嘉庚.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于是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新加坡,陈家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赞扬共产党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断定国民党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国家认同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多民族混居、多民族共学、多民族共进"的新加坡共同体构建。回溯历史,新加坡构建国家认同的范式经历了由"制度"到"文化"的转变,国家认同动力机制经历了由"外生"向"内生"的转换,国家认同理念也经历了由"共存"到"一体"的嬗变。新加坡国家认同正是在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民统合。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启示我们:应以文化为根本、以公民教育为动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来推动我国的国家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09,(9)
李君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曾任辽宁省沈阳新型建材总厂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厂办主任等职务: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后,任对外经济研究室主任,他还曾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直机关三胞联谊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从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四次重大教育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新加坡政府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秉持着"务实原则",让教育系统所培养出的人力资源持续配合不同时代的产业需求,即"教育发展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曙光 《侨园》2007,(5):2-3
"无论千里万里,我们的根,在中国!"这是2007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辽宁营活动开营仪式上,来自美国马里兰的刘逸凡代表全体海外营员发出的心声。此次夏令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辽宁省侨务办公室合作举办,时间从7月  相似文献   

20.
华侨在海外谋生,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有,因此,业缘团体很早就产生了。《新加坡华族会馆志》曾对新加坡的行业团体作过详细的介绍。1869年成立的北城行,是新加坡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行业团体,它是建筑工人的行业组织,因该行崇奉鲁班,每年旧历的6月1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