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作战对手变化、敌我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辩证地看待阵地战这一作战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军阵地战理论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毛泽东阵地战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阵地战经验,逐步形成了我军阵地战的系统理论,阵地战能力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从不具备打阵地战到能够打现代化阵地战的能力。总结毛泽东阵地战理论与我军阵地战发展历程,对于我军在新时代发展阵地战理论,履行历史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初期,坚持在华中敌后作战的新四军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敌后各方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和国民党等极力制造各种谣言攻讦、诬蔑新四军,以损害新四军在全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在国统区的“发声筒”。皖南事变以前,《新华日报》从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报道,树立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促进了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与了解,增进了国内外对新四军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产党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读者阅读《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现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抗战八年,我军作战、创建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三八年十月,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时期。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红军即通电请赴华北前线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介绍1933年9月27日,《青年实话》第2卷第27期刊载了反映抗日先遣队主题的漫画《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介绍抗日先遣队转战敌后,承担了准备与入侵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中华民族高举抗日大旗,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不仅在正面战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作战,而且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运用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八路军部队在敌后战场取得很大胜利,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拉长了日军的战线,延缓了日军侵略的节奏,赢得了宝贵的抗战时机,将侵略者拖入"持久战"的泥潭。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在冀中大地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行动,他们不仅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抗日军民的必胜信念,而且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贺龙部的抗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万山海战     
<正>1950年5月25日至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东省珠江口的伶仃洋外发动了万山群岛作战,这是我军战史上第一次步兵、炮兵与海军舰艇部队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这次作战含舰艇作战、舰艇和炮兵支援步兵的登陆作战、步  相似文献   

8.
李聚奎是我军的一位著名战将,红军时期他曾长期在林彪领导下作战。作为林彪手下的一名师级指挥员,他勇敢机智、大胆灵活,积极而不是消极简单地服从命令,对于刚愎自用、粗暴武断的林彪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使林彪改变决心和命令,最终赢得对我有利的作战形势。一、改变林彪的正面强攻计划1934年2、3月间,我军在  相似文献   

9.
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所创造的,负有独特的作战使命。敌后战场由抗战初期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到战略相持阶段的1940年下半年开始挑起中国抗日的重担,成为与日军作战的生力军,上升为主战场,她对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管军号退敌一个营 这个“奇迹”,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的追击作战中。 1950年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黄昏,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上发起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当时,我50军第149师和39军第116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  相似文献   

11.
肖毅 《广东党史》2011,(10):48-50,5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组成,以下简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它在东江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协同英美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盘踞在东江流域的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12.
国共两党领导的两种敌后抗日游击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革命武装,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造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对夺取抗战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国民党及其军队于抗战初期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也抽调相当数量的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探讨国共两党领导的这两种敌后抗日游击战的特点并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国共双方对抗战规律的不同认识,了解以共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的1935年,全中国兴起抗日高潮时,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十年后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壮志凌云的誓言实现了。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战争是在先进的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为提出符合国情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国共两党领导人对此进行了理论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研究的前列。毛泽东根据中日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基本情况,以及战争性质的进步与退步,国际社会的多助与寡助等特点,1936 年7月16日同美国进步记者斯诺谈话时,即提出了以持久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思想。此后,中共又提出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期间,广东人民以粤北为大本营坚持抗战6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和各界民众的持续努力下,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顽强抗击为全国持久抵抗、培养战力赢得了时间,使粤北抗战成为中国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阶段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应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曲折而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出现过三次抗日救亡高潮,可分为两个时期,七个阶段,其间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日战争的军事特点是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的过渡,还不是完全的相持阶段;抗日战争一开始不存在和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解放区敌后战场;解放区我军的对日局部攻势作战,是亚太地区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对日战略反攻的组成部分,具有战略反攻的性质;中国战场本身没有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抗敌妙招,除了诸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战手段外,广大军民还有许多精妙创新,为在敌后战场坚持战斗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四军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军民首创的令人捧腹的"生化武器"——"臭狗阵",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这个名字在清河、渤海军区老幼皆知,他带领八路军战士打鬼子,促生产,巩固了清河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是我军一位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屡建奇功的将领。挺进山东清河,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国夫于1937年12月被选送抗大学习。1938年5月初,抗大学习结束后,杨国夫与50多名干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延安,向山东敌后进发。5月16日,杨国夫等经过艰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49年第三野战军第廿八军接到解放平潭岛命令,于8月24日进驻福清,投入战备工作。渡海作战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只有征集渔船为渡海工具。我军战士大多又来自山东,不善泅水,渡海作战绝非易事。 9月13日,军部电台进入前沿指挥所,  相似文献   

20.
陈辉 《湘潮》2006,(2):41-44
1960年11月21日,在缅甸爆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边境线,与缅甸国防军携手作战,共同对付窜入缅甸的国民党军残余部队的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一场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中缅为什么要联合勘界?为什么要联合警卫作战?战果如何?英国霸占缅甸后,利用历史上中缅关系融洽、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