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29年底,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驻涪陵国民党20军(军长郭汝栋)奉命出川到鄂西"剿共"。当时士兵已6个月未发饷,官兵思想混乱,大多不愿出川。1930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抓住时机,在涪陵特区(以涪陵为中心,包括丰都、南川、彭水3县)发动兵变,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此,省委派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特区主持工作。李鸣珂到达涪陵后,建  相似文献   

2.
《武陵风云》序彭塞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共涪陵地委党史研究室向同伦等编著的、反映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以下简称二路红军)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实文学《武陵风云》一书出版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二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四川省委、省...  相似文献   

3.
文俊 《红岩春秋》2016,(4):18-19
正党的"六大"召开以后,四川省党组织在驻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的刘文辉部暂编第1师第2混成旅中建立了军支。1930年8月,四川省行委决定在江津、合川两处同时举行兵变,建立四川红军第七路游击队。四川省行委本准备于9月5日在江津举行起义,因计划泄露,遂决定于9月3日提前起义。发动江津起义,当时省军委部署的理由是:江津驻军部队国民党第24军第1师第2混成旅建立了秘密党组织,团营建立了支  相似文献   

4.
正杨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重庆市长寿区)。早在学生时代,他便从事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派遣,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他参加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先后担  相似文献   

5.
正巍巍武陵山绵延千里,起伏跌宕,蜿蜒横亘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境。在武陵山余脉仙女山与铜矿山的交汇处,有一片纵横20多华里的平川——革命老区涪陵罗云坝。80多年前,在这片平和宁静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并诞生了四川省历史上最早的人民军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以下简称"二路红军游击队")。罗云坝上响春雷20世纪初,中华大地兵连祸结,狼烟四起。罗云坝,这片崇山峻岭中的乡村,此时也饱受痛  相似文献   

6.
何乾健 《红岩春秋》2010,(2):F0003-F0003
2010年4月7日,“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80周年暨红军烈士陵园开园仪式”在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举行。 1930年4月7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涪陵区罗云乡正式成立。此后,武装力量由成立时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建立了13个乡苏维埃政权,开辟了30多个乡镇游击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1929年6月29日蓬溪爆发了震动全川的武装起义。这就是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旷继勋为旅长的邓锡侯所部江防第七混成旅4000多名官兵的革命起义。起义历时一个多月,建立了四川第一支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军”,在蓬溪县城县衙内建立了四川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这个政权虽然只存在了1个月,但在四川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10.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党史博览》2008,(6):49-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的前身是1927年至1928年工农暴动产生的两支红军部队:一支是由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另一支是由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相似文献   

12.
张鸣 《福建党史月刊》2013,(19):24-24,25
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武装上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失利后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为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2月,彭德怀率工农红军第5军来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不久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以6个旅约3万兵力向井冈山进攻。  相似文献   

13.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14.
1929年底,中共四川省委为了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根据党中央在各地组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精神,决定在全省成立一、二、三、四路红军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开辟涪陵、武隆、丰都、石柱、彭水、  相似文献   

15.
正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12支师级建制主力红军队伍,涌现了59位开国将军,张贻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生于1909年1月,是该县南溪镇南湾村吴家湾人。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红二十五军班长,独立第四师排长、代理副连长,红三十一军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教导队政委,援西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立夏节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  相似文献   

16.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7.
杨洪 《世纪风采》2008,(3):40-41
吴焜,1910年出生于四川万县一户穷苦人家,父母早年病故,两个哥哥也先后夭折。为了填饱肚子,他做过放牛娃,当过纤夫。他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吴煜内心充满了愤怒,长期的隐忍终于爆发成对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渴望。1930年,他参加了红军川东游击队,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吴煽历任营长和团参谋长。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2月14日深夜,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共秘密特别支部以及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人领导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从此,董振堂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一个对中国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的旧军阀,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并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红军高级将领。一宁都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宣布加入红军。  相似文献   

19.
鲁青 《党史博览》2001,(10):55-56
红军时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 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 此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参加起 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 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 第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官 教导团等武装,总兵力3万余人。这 支武装可被视为人民解放军最初的 规模。 在土地革命时期,囿于当时的 历史环境和条件,中央军委对全国 红军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编 制,各地红军发展不平衡,编制和名 称也不统一。1930年1月,中共中央 制定了编组红军的计划,统一安排 了各部队的番号,提出了“猛烈扩大 红军” 的口号和具体方案。这一时 期,各地红军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获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四川共发动了69次武装斗争,在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这十个地方红军组织中,有的是党在军阀部队中进行工作发动革命兵变,有的是农民暴动与兵变相结合举行武装起义,有的是主力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结合开展斗争;这10个地方红军组织中,一路红军、二路红军创立了根据地,川东游击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