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天,老张和老李二人在闲聊,中间发生了一场小争论:老张:“我看,我用不着学外语。”老李:“为什么?”老张:“将来做翻译干部的人区当学外语,我将来不做翻译干部,所以用不着学外语。”老李:“哈!你这话里还有一个推理呢!不过,你的这种推理是不正确的。”老张:“怎么?为什么不正确?”  相似文献   

2.
挡不住的送礼大军1992年底,32岁的丈夫龚民被调到邻县任副县长,主管城建和交通。不久,我也调到他所在县的财政局工作。原以为做“县长太太”很风光,谁知我遭遇的却是无止境的担忧和害怕。一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家交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说:“我在学校门口被一个不认识的叔叔拦住。我不明白那位叔叔咋会知道我的生日。他说想买礼物送我,但又不知道买什么。说完硬塞给我这个信封。”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万元钱。晚上龚民回来,我把女儿在学校门口收到钱的事向他说了。龚民说:“这个老李!”我忙问是哪个老李,龚民说:“老李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美国朋友,在中国做访问学者,与中国大学生朝夕相处一年。交流感受时,首先跟我大赞了中国学生求知欲强、对西方文化了解很多、英语基础好,但同时,关于中国年轻人,他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困惑。困惑之一:中国的女孩子好像不谈恋爱就直接结婚?美国朋友说,他见到的中国女大学生,学业大多非常出众,但唯独在恋爱结婚方面,显得比较胆小。父母会要求她们说,"大学时期以学习为主",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又希望她们赶紧找个人结婚,还最好是有钱人,以免被"剩"下。于是大学毕业之后,很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女孩,  相似文献   

4.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到了结账的时候,他非要AA制,让我有些不愉快。回宾馆的路上,他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在威斯康星一所中学里。有两个孩子出去爬山,一个中国孩子,一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0,(10)
<正>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跟美国记者斯诺谈到在长沙读书的一件往事,他说:为了发泄排满情绪,"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  相似文献   

6.
正作家王蒙有一篇《雄辩症》,说某公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请坐!"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医生无可奈何,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  相似文献   

7.
案例 老李听说卖鱼比种菜挣钱多,于是,想在家附近物色一块鱼塘。刚好邻村老王嫌养鱼太累,不想养鱼了。于是老李找到老王,提出把自家的耕地拿出和鱼塘互换,两人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8.
姬建民 《实践》2007,(3):42-42
王书田是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他秉公办案,执法为民,用生命守护天职,用奉献谱写忠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王书田心里常算两笔账:一笔是"小账"。他说:"为看病,欠了很多钱,这是能够计算的账。家人、亲属为我付出很多,欠的是亲情账:同学、朋友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给予很多关心和支持,欠下了友情账、人情账。这些账也许一生一世  相似文献   

9.
一位即将退休的朋友对我说,有个曾叫他叔叔、继而叫他老师的年轻人,因为有了点权力,现在却轻慢地对他直呼其名,他颇感老小错位,心中不悦。我宽慰他说:姓名乃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本来就是供人叫唤的,就让他叫去好了,不值得自寻烦恼,做人应该豁达大度一些。于是他默默然,接受了我的劝慰。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年轻时有些长者叫我“小陈”,感到很亲切。一般人都直称姓名,也觉得很自然。随着年龄增长,于是有人改唤我“老陈”,有的则以职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18日,任期最长、年龄最大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与世长辞,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生活了67年的中国,但他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在没有见到沙博理之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不少关于他的情况。他在其自传《我的中国》一书中写道:"我在中国的时间比我在出生地美国的时间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对生我、养我的美国深。中国老一辈朋友都说我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的探亲假,回到美国不到假期过完,  相似文献   

11.
因一块肉绝交1913年至1918年5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蔡和森、李维汉等人。这些热血青年经常聚集在一起畅谈理想,探讨科学。1936年,毛泽东与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曾谈到这样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要买些肉,而且当着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谈些买肉的事情。"毛泽东说:"当时我感到恼火。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位朋友对我说,人老了之后,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我认为她讲得很对.  相似文献   

13.
耻辱之戒     
孙亮 《学习导报》2012,(6):61-61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4.
耻辱之戒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5.
学会忘记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  相似文献   

16.
漫画幽默     
方法不同 妻:这次选拔干部你还是不提老李,又是什么理由啊? 夫:他群众基础差,人际关系不好! 妻:怎么又这么说了? 夫:20年前,搞人方法是“生活作风问题”,现在流行的是“群众关系问题”。 生活作风已经不重要了,就连我都…… 妻:快说,你都怎么啦? 夫:……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一:快过年了,村民老李邀请儿子的同事们到家里来吃"刨汤"(杀猪后,吃全猪肉、猪杂的民间说法)。晚上7点过,同事陈某等人来到老李家。好客的老李抬出自酿的刺梨酒招待客人。席间,同事们都说陈某酒量不错,老李及其弟弟李小某便都向陈某敬酒。陈某酒兴大发,越喝越开怀。酒席下半场,陈某开始显出醉态,老李便把陈某扶到自己的卧室休息。次日凌晨1点左右,老李的妻子进屋查看陈某的情况,发现他醉得厉害吐了一地,便赶  相似文献   

18.
许多北京人的口头语:生了病不说看病,而说看医生。一些人责怪别人得了病不及时治疗,也说:“你怎么不看医生?”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语言现象。医生有什么好看?生了病,需要看的是病,是病人,应当是请医生看病,看病人才对。  相似文献   

19.
正慕松在6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小孩出生以后,岳母就来北京帮忙。不久前,爱人带她去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和囊肿明显,于是就带她去一家三甲医院看病:第一步,测甲功,做B超。人太多,等了一个星期才做,又等了一个星期才拿到结果,可第一次看病时接待的医生不在,只得又等了一个星期。医生看到结果后,继续约吸碘率测  相似文献   

20.
"请你说一下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户到门诊看病有哪些优惠?""这个,具体啥内容我说不清楚……""三联村现有的贫困户有多少人脱贫了?""这个……具体数字我不知道.""你说一下老曹作为贫困户,看病怎么还花那么多钱?""这个……他家的情况我不是太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