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外交界人士与香港渊源久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初期。彼时,廖承志赴港筹组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廖氏70年代初曾为外交部党组第二书记。1972年秋,他曾以外交部顾问身份和周恩来、姬鹏飞等人一起与前来北京的田中角荣首相、太平正芳外务大臣谈判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7日晚20点30分许,田中角荣一行在周恩来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中期,周恩来多次说过:“我们的北京机场随时准备迎接鸠山首相、重光外相的飞机降落。”尽管鸠山一郎有意促成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但是,由于日本外受美国的压力,内受执政党亲美反华路线的制约,鸠山内阁对周恩来的建议未能做出积极的响应。这一等,就是16年。当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以首相身份来访的第一人,不是鸠山一郎,而换成了田中角荣。田中角荣成为完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划时代的日本首相。  相似文献   

3.
1972年9月27日晚20点30分左右,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以及大平正芳、二阶堂进等人。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陪同会见。 “架已经吵完了吧?不打不成交嘛!”毛泽东一边与田中角荣等日本贵宾握手,一边幽默地说。田中角荣首次领略到了毛泽东的风趣。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27日晚20点30分左右,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以及大平正芳、二阶堂进等人。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陪同会见。 “架已经吵完了吧?不打不成交嘛!”毛泽东一边与田中角荣等日本贵宾握手,一边幽默地说。田中角荣首次领略到了毛泽东的风趣。  相似文献   

5.
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角逐日本自民党总裁取胜,成为新一届首相,并组织新的内阁。82天后的9月29日,他与周恩来总理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社会评论这是一桩——  相似文献   

6.
正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下榻北京钧鱼台国宾馆。在宾馆,当田中看到周恩来伸出受过伤的胳膊脱风衣有些不太灵便时,便抢在工作人员前面,主动帮助周总理。周恩来说:"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来替我脱风衣呢?"田中讲了一段充满感情的话:你把我安排在这里,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你就是我最尊贵的客人,我应该为你服务……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日两国人民为之奋斗了整整20年的邦交正常化终于实现了,这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毛泽东、周恩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丁明 《党史文汇》2009,(4):14-20
1972年9月29日,正值菊花飘香、枫叶正红的金秋时节,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指出:"自本声明公布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件别致的礼物——一张彩色的信笺,上面有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事过多年,田中角荣每每回忆起来仍感慨再三:"周恩来总理送给我的那张彩色信笺,尽管上面只写有六个字,但守信之意却是最重要的大事,必须遵守厉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思想历来为人推崇。古人讲,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需要有三个条件,即:"人所以立,信、知、勇也。"可见,古人把诚信摆在了做人处事的第一位。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其本意是指交友之道:即:"诚信无欺,交友之要义。"在古人  相似文献   

11.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准备接待日本首相时,毛泽东让秘书找来当年由《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编著,并于1934年出版的七卷本《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作为参考材料阅读。  相似文献   

12.
林木 《党史博览》2006,(1):28-29
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1月11日下午4时45分,周恩来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首都百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周恩来送行,长安街上一片悲泣声。遵照周恩来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9月9日零时10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9月18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百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9月18日这天,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收听了北京追悼大会的实况后,接着举行了追悼大会。从9月9日到18日,全国城乡一律下半旗致哀。▲▲7月6日下午3时01分,…  相似文献   

13.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恢复中断多年的外交关系。《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后,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一起前往上海。田中当场提出,希望能与大平一起乘坐周总理的专机飞沪。总理微笑着回答:"我的专机是苏制伊尔-18,性能、舒适度都远不及你的专机,就免了吧。"但田中坚持己见,因为他想与周总理举行一次"机上会谈"。伊尔-18专机起飞不到10分钟,田中就呼呼大睡。大平见状十分尴尬,要把田中推醒。总理忙按住大平的手说,"不要叫醒他,这几天他太劳累了,就由我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经三次到衡阳。其中第二次到衡阳的时间,有说1938年11月底的,有说12月初的。笔者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可以弄清周恩来第一次刊衡阳的确切时问。周恩来第二次到衡阳的路线是:从南岳出发,途经衡阳.前往桂林。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同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于11月25日到28日参加了蒋介石在南岳召集的军事会议。周恩来离开南岳到衡阳,肯定是在南岳军事会议闭幕以后,即28日以  相似文献   

15.
在和平解决两安事变时,蒋介石当面表示,希望能在南京与周恩来直接会商两党合作的事宜。中共中央注意到这一意向,周恩来的南京之行已在酝酿之中。可是,在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被扣后,中共中央考虑到周恩来的安全,改变了原先的计划。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等连日给在西安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重庆、绍兴的3处祖坟。从周恩来敬祖与平坟的矛盾冲突中,  相似文献   

18.
<正>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在骑马过延河时,尾随其后的江青嫌周恩来等人骑得慢,挥鞭策马强行从一行人中间穿过,致使周恩来的坐骑受惊,周恩来从马背上跌落,造成右臂骨折。周恩来忍受着剧痛步行来到中央党校会客室,由中央卫生处医生做了简单的包扎后打上石膏。因为延安的医疗条件很差,尽管医生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处理,但还是没有接好。当年8月18日,三位在华工  相似文献   

19.
1972年5月12日,周恩来的保健大夫张佐良在为周恩来做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检查时,从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里发现了4个红细胞;三天后,再一次为周恩来复检时,红细胞的数量变为8个!复检是在北京医院进行的,检查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九个大字。但周恩来一如既往,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顽强抗争着。  相似文献   

20.
悼念周恩来     
林木 《党史博览》2006,(4):28-29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