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反""五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抵制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严重"五毒"行为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通过运动,清除了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进一步密切了党、人民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为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特别是把辽宁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月30日米市恢复交易。从6月中旬起,上海米市价格大涨。一些不法粮商利用他们手中对粮食渠道的控制,大量囤积粮食,操纵粮食市场。为了应对不法商人和投机势力对新生政权的挑战,中央决定委派陈云到上海挂帅指挥,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当时,上海粮食南市场和北市场成为共产党打赢经济战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对外关系日益发展,国际友人来北京参观临别时,都要购买一些纪念品留念,文物、古玩成为其购买的主要对象。而经历旧中国畸形发展的古玩市场依然很不规范,一些不法商人因国外友人不懂行情而肆意欺骗、漫天要价,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还有一  相似文献   

4.
沙敏 《北京党史》2014,(2):44-47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对外关系日益发展.国际友人来北京参观临别时.都要购买一些纪念品留念,文物、古玩成为其购买的主要对象。而经历旧中国畸形发展的古玩市场依然很不规范.一些不法商人因国外友人不懂行情而肆意欺骗、漫天要价,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1949年至1956年国家政权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学者们的研究目光多集中于民间慈善组织"被改造"的历史。其实,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带来了民间慈善组织命运的根本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并非单一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立体式、多面的、丰富的互动、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国家政权在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团结改造"中,最终实现了"依靠人民力量建设新中国救济福利事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新视野》2012,(4):48-53
对于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建构不仅关系国内民众的认知和态度,而且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和政策。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扭曲的宣传和报道,力图丑化中国形象、颠覆新生政权,由此使国家形象建构变得更为必要。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具有表达、感染、聚焦、强化功能,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诠释、展示了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孙康 《党的文献》2012,(4):50-57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由于此次访问对中苏两党两国都关系重大,双方对此高度重视。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是此次访问的纲领性文献。该报告充分而详尽地介绍了中共采取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与政权性质,阐述了中共对中苏两党关系、新中国的外交取向、中苏两国关系等方面的主张和实际做法,同时也回应了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关切,努力消除斯大林的某些疑虑,为此次秘密访问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争取苏联对新中国外交及国内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援助,巩固新中国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溪土 《世纪桥》2006,(5):35-36
中国共产党从解放战争后期至1949年10月,领导各界人民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履行了自己的政治承诺,奠定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广泛地参与政权,有职、有权、有责,参政议政,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民主党派队伍有较大发展,扩大了统一战线政权的基础。统一战线政权的建设,对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个光辉历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如何解决农民的吃饭、如何解决农业的生产发展等问题,一直是每个负责任的政权和统治者应认真考虑和努力要解决的大事情。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和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更是把这个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考虑,并很快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简称一拖)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就是解决当时农业生产问题的最典型实  相似文献   

10.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参政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弘 《理论学刊》2004,(2):97-99
战国秦汉时期,王朝的更替、国家政策的变通、国家经营与管理工商以及卖官增收的需要,是商人得以参政的四大原因。商人跻身官场,获得政治地位,标志着工商职业在社会分工中地位的改善,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比较有利的。同时,商人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构成基础,促进了政权本身的稳定性,也大大减弱了商人阶层的反叛倾向,缓和了封建政权与工商业者的矛盾。不过,商人参政有时也导致逆向反应,官商结合不免会造成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乡村村落是前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现代化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政权,通过集体合作的经济社区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空间、阶级关系纽带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国家政权的直接监管取代村落自治、中共意识形态取代儒家伦理等手段和环节,采用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对传统乡村村落空间进行了有效的改造,终于将村落这一宗法社会的核心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在长沙和平起义;8月5日,湖南宣告和平解放。这是继北平之后全国第一个省级政权的和平更替,创造了和平解放的"长沙方式"。湖南和平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燃放了一束绚烂的礼花,也为新湖南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如果搞不成,也可以争取回湖南"——毛泽东重庆谈判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任务,就是巩固新生政权。当时对新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实力强大并继续与中共为敌的美国政府。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了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在政治上,用强力征服和镇压了一切可能的反对者。但是,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不同,它主要不是靠武装侵略或割地赔款来取得其在华利益,而是通过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渠道,施加对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基本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是新政权最担心的。而民众中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心理,则严重地妨碍着新政权各项政治措施的有效实施。1950年秋冬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封锁,给新政权提供了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时期,中央法律委员会按照中央的指示,根据形势需要,深入开展法律研究,组织起草全国性宪法、村县市政权组织条例等重要法律草案,研究筹办政府学校,组织培训司法干部,参与华北人民政府司法工作,为建立新中国人民政权、法律体系、司法制度以及政法队伍骨干人才的培养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努力,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建立新中国的新法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从近年来披露的案例来看,通过领导日程安排伺机而动的现象逐渐增多。有些别有用心者通过出卖领导日程获利,有些不法商人借助日程故意接近官员以达不可告人之目的。但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深,"亲""清"政商关系的日益巩固,这一围猎官员的招术也必将失灵。那么,领导日程是否该保密,中外规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救灾是中共及其新政权首次乡村社会危机的应对与治理。国家与农民在乡村救灾中既有共同的目标预期,也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就决定了国家以政权为后盾建构救灾语境下与农民关系的同时,农民也以自身的方式去影响救灾语境下同国家的关系。乡村救灾语境下国家与农民关系呈现出协同性和差异性的双重特征。这种双重特征,是乡村救灾中国家与农民利益博弈的结果。对这种双重特征关系模型的检视,促成了中共加快乡村集体化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为揭开房地产业腐败易发、高发的迷局,新华社记者曾到山东省监狱,与2005年震惊全国的青岛房地产腐败大案主角之一——青岛市原市长助理、原崂山区委书记王雁进行了对话。王雁反思说:"开发商以影响政府的行政行为为特点寻租牟利。从那些道貌岸然的不法商人可疑的谦恭后面,我看到了他们从牙缝里发出的冷笑!"  相似文献   

18.
官场本应成为为党分忧场、为国干事场、为民谋利场,而不是成为不法商人、心怀觊觎者的"猎场"。然而,在政治生态恶化的地方,一些官员往往先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最终束手就擒,被人牵着鼻子走。凡官员都有一定权力和资源,这恰是一些升官发财者需要借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着眼于建立平等的新型外交关系,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近代中外关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确保了新生政权的安全与巩固,开创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毛泽东个人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基本肯定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一边倒"外交战略确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成功接管是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步,它对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掌控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接管城市战略中的分期问题并着力探析其中若干典型政策,对研究和理解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城市战略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