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有的党史书说戴季陶曾出席1926年1月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事实上戴季陶并没有出席。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反对国共合作,为排斥共产党大造舆论,为此遭到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严厉批评。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宋庆龄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果断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旅居海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为了树立起“正统”地位,一直企图拉拢宋庆龄。1929年,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蒋介石借此机会派戴季陶前往拉拢和劝说,企图让宋庆龄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由此宋庆龄和戴季陶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3.
李琦 《党的文献》2011,(4):106-112
仇鳌(1879—1970),字亦山,湖南湘阴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曾襄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首倡辛亥革命,担任国民党湖南支部主要负责人。1921年帮助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并任校长。1949年参加争取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仇君好,1939年生,原北京市机械局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戴季陶,名传贤,字季陶。原籍浙江吴兴人,生于四川l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但不久又变为坚决反共者。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都说浙江出商人,实际上,国民党的政要出自浙江的更多。有三位国民党人与创建中共关系极为密切,他们都是浙江人,这就是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三人中,沈玄庐和邵力子都于1920年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时加入了中共,只是戴季陶事到临头出乎意料地没有加入中共。他不仅没有参加,反而在中共一大召开的3年之后成了国民党右派的旗帜性人物,发誓要把中国共产党人赶尽杀绝,绝不养虎遗患,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共派。一、《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催产婆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这三位国民党员都是笔杆子,用现在的话说,几乎就在一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6.
列平 《党史文汇》2003,(3):38-39
第三章戴季陶神秘失踪周恩来初展才华宣侠父被开除出军校一事还未平息下来,军校内又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即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神秘失踪。对戴季陶戏剧性失踪的原因,军校师生各有猜测,流言蜚语也顿时在军校传播开来。一些国民党师生乘机造谣,说戴季陶的离职是共产党背后捣的鬼,想排挤、打击国民党。其实,戴季陶的离职是国民党右派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与共产党无一丝牵连。戴季陶,又名戴传贤。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反清革命运动。并以“天仇”为笔名口诛笔伐清王朝,誓与清政府不共戴天。辛亥首义时,为保卫汉口,他奋不…  相似文献   

7.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是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后因与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发生矛盾而不辞而别。 戴季陶走后,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  相似文献   

8.
邓宝珊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新疆伊犁起义。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二军旅长、师长。1949年1月和傅作义一起促成了绥远起义。开国大典之后,邓宝珊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深受甘肃各族人民的爱戴。  相似文献   

9.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 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之初,任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孙中山对他极为不满。 一天,戴季陶因和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争吵,“委屈”之余不辞而别。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戴季陶、蒋介石、汪精卫等对三民主义进行曲解篡改,将其异化为反共反人民的理论;以宋庆龄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始终高举新三民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对三民主义加以升华,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真正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11.
戴季陶的一生复杂多变,早年研究和宣扬过马克思主义,甚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初创。可是。时隔不久。便歧路徘徊。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炮制所谓“戴季陶主义”。为国民党清党反共提供理论武器,最终沦为一名顽固的反共分子。  相似文献   

12.
正车耀先,1894年8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灌口场(今悦来镇)一个贫苦小贩家庭。辛亥革命后,参加了由"保路同志军"组成的川军。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离开旧军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并以经营"努力餐"餐馆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12月,中共四川省工委成立,车耀先致  相似文献   

13.
正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从小酷爱诗词古文,后来自称"幼时颇有诗癖"。青年时期的杨匏安追求进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一起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不久参加八七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他是广东党组织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很早就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并以之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但民国建立后,他把更多精力倾注于军事,无暇顾及宣传。在屡屡受挫后,孙中山终于在苏俄的启发下重新拾起了宣传这一利器。1923年蒋介石率领"孙逸仙代表团"的访苏之行,推动了孙中山对国民党的改组,而改组后的国民党明显加强了宣传工作,很快便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沈定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清末投身辛亥革命,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参与中共建党活动,国共首次合作后参加国民党的"西山会议派"反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开始对沈定一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五四时期沈定一的有关活动或思想,缺乏对他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在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指出今后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6.
正汤恩伯(1899—1954),浙江武义人,国民党元老陈仪(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国民党老同盟会会员)一手培养起来的铁杆反共分子。1900年到1907年,陈仪曾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就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参加了浙江独立运动。民国建立后,他被推举为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长兼陆军小学校长。当时,汤恩伯只是浙江体育专门学校一个穷困潦倒的平民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重庆举行正式谈判,共同商讨和平建国之方针大计。 在重庆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除参加谈判外,大部分时间用于拜访各界人士,广交朋友。甚至连一贯以反共顽固派著称的陈立夫、戴季陶等人,毛泽东也以礼相待,与之坦诚交谈。 陈立夫,陈果夫之弟。陈立夫与陈果夫创建中统,死心踏地地效忠蒋介石,拥戴蒋为国民党的唯一领袖。陈立夫掌握的中统,不仅在国民党内排斥异己,打击其他派系,而且尤其仇视共产党和工农运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纳张群等人的意见,企图通过政治谈判来迫使中共屈  相似文献   

18.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此人是民国史上一个少有的“变色龙”式的人物。早年留学日本,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天回国后,参与了上海共产党组织的发起和筹备工作,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一度代理中央局书记。不久,回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求学。1924年,在戴季陶等的拉拢下,脱离共产党,投靠了国民党,并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历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国民党中央宣…  相似文献   

19.
刘瑛 《湘潮》2022,(7):35-36
<正>英烈小档案郭亮(1901—1928),湖南长沙人。1920年秋参加新民学会,1921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9月领导发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11月被选为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副总干事,1923年夏继任总干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加入国民党,被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负责工农运动。1925年5月被公推为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主席。1926年5月,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6月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别委员会委员,大力声援北伐,8月任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20.
韩枫 《党史纵览》2005,(8):54-55
1939年3月,我在大姐、中共秘密党员韩淑仪的帮助下,在广西桂林市国民党统治区,参加了全国闻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那年我13岁.1941年"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中共广西省委书记李克农的指示和安排,新旅的一部分骨干团员分批撤退,经香港、上海安全转移到江苏北部的盐阜抗日根据地.当时我也跟随团体到达了盐阜区,并于194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被选为团务委员、党支部委员,参与了新旅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