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人说,他在工作上是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喜欢"折腾";有人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因为他研发的专利技术让更多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好师傅,在单位掀起了创新钻研的热潮。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班长陈润晶这样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2.
许宏珍  孟斌  贾学峰  郭坚 《先锋队》2012,(22):32-33
有人说他"痴"——在交通工作岗位17年,数不清的夜以继日,无数次的顶风冒雨,"一上工地好像就不知道累,比谁都精神。"作为党员的他说:"交通人就要甘当一颗铺路石。"有人说他"傻"——光顾"公家",不顾自家。自己身体不顾,家里老人孩子照顾不上,一心扑在修路上,刻苦钻研,艰辛尝试,节约工程资金30余万元。在他的字典里,"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好。"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夏,一位在皖东抗日前线负伤的游击队负责人,到武汉治伤,当他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周恩来汇报工作时,含着热泪做检讨,对自己没有指挥好战斗深表自责、懊悔,周恩来鼓励他说:"打就打了嘛,敢打就是不错……"并安慰他安心养伤。这位严格要求自己的游击队负责人,就是张如屏。历史的烟尘,似乎遮掩了许多英雄的轮廓,说起"张如屏",如今鲜有人知,但他在江淮大地上的战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官员落马不稀奇了,但"朱泽君被查"还是引发各界关注,有人惊愕,有人扼腕,有人喟叹。一位早年提携过朱的领导说,穷苦出身的朱泽君特别能吃苦,苦活累活都自己揽下闷声干,不抱怨也不骄傲。事实上,朱算得上是有才华的官员,他是作家、业余词人,他所作词的歌曲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播放。他的政绩也颇突出,主政增城10年,增城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上升49位,挤进前10强,县级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地级市。他主政梅州期间,也被认为是当地发展最快的时期……然而,这样一个有才华、能干事、政绩突出的官员,却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落马了,这是为什么?莫非真如一位熟知他的领导所言"可能是官做大了,人也变了"?伴随官位升迁,朱究竟有着怎样的蜕变历程暂不得而知,但从某些细节或可窥一二。据称,其  相似文献   

5.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一块"功德石",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上面刻了一个名字——杨春明。他说,这个名字改变了103个穷苦娃儿的命运,给全镇4000人带来了希望。他要让这个名字像长白山一样名昭天下,像三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农村老人,他家屋旁有些水坑、粪坑。为了方便过路人,便自己掏电费,在屋旁装上了一盏“路灯”。有人说,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盲人点灯不是干傻事吗?我认为,如果从盲人个人利益看,他  相似文献   

7.
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阳光和稻田里的一样,耀眼又充满希望.聂守军捧着刚刚颁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激动之余,心里还是惦记着试验田里的秧苗. 从北京回到绥化,聂守军家也没回,一头扎进稻田里,蹲在田边查看秧苗长势.阳光明媚,他不得不眯起眼睛,但仍眼神犀利,扫过每一株秧苗,快速而准确. 在26年漫长的时间流变里,聂守军坚强地守着黑土地,与水稻较劲,与自己较劲.有人说他"轴",有人说他"犟",有人说他"不变通",但聂守军心里明亮,研发口感好、产量高、抗倒伏等多品质兼容的优质水稻,是他不变的初心. 于是,在稻田里,他将一个人站成了一支团队,耕耘着黑土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正王凤仪是清末民初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进过私塾念书,却靠着自己的善行与品德,活出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有人说王凤仪是"民国奇人",有人说他是"民间教育家",知名中医学者梁冬说他是"儒家的慧能"。1864年(清同治三年)11月1日,王凤仪出生于热河省(今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的一个蒙古族  相似文献   

9.
原柳州市国税局局长杨立峰是一个自信心爆棚的"高明人",他曾私自将300万元公款"借"给成克杰之子做生意,有关部门查了三次均未查出;他曾与一位"大人物"斗法,结果不但没"栽",反而将其"扳倒".杨立峰在一次大会上公开宣称自己"十年中箭不落马".他说:"除了联合国没查过我,该查的都查了,我不还好好的吗?"杨立峰没有说自己中箭不落马的原因,但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学会人生游泳术,劈波破浪过大河."  相似文献   

10.
正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在四师七十一团六连却有这么一个人,他靠一双腿,跑遍连队大小角落;他凭一张嘴,让许多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让许多职工群众的关系得到改善,让许多纠纷得以平息,让许多争执者握手言和……他就是七十一团六连首席调解员谢启晨。要说他的名字有多大分量,连队职工群众的口碑就是一杆秤。大家都说:"谢导来了,事情就好办。我们信他,服他。"对于大家封给他的称呼——"谢导",谢启晨也有自己独特的注释。他说:"我要做的就是为职工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写诗抒发对从政的思考,有人将赋诗作为推动工作的"润滑剂",有人在怀乡的诗歌中,仍不忘表达爱民的情怀。"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3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兰考时,吟诵了自己在1990年所填的一首词。被认为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及他自己爱民为  相似文献   

12.
正1990年6月,徐向前元帅因为肺病住院治疗,那天出门前,他看着自己居住的小院,轻声说:"这次去,就回不来啦……"一位百战沙场的元帅,早已不惧死亡。面对前来探望的老战友李先念,徐向前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两年之后,李先念病逝。临终前,他也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  相似文献   

13.
利令智昏     
有人说,贪官并非笨蛋,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聪明着呢,只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地方.这话我信.福建省建阳市原市委副书记李兵就是这么一个人.特剐是他那关于"埋地雷"的比喻,就足以作为他聪明智慧的佐证.他说:"领导干部违法就如同给自己埋地雷,有的是定时的,有的是不定时的,埋得多了,自己都不知道埋在哪里、埋了多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颗会被引爆……"这比喻,多么形象,多么富有哲理,又多么耐人寻味!你能说他这个市委副书记不聪明、没水平吗?  相似文献   

14.
正离开湖北老家独闯北京,蔡聪想让自己的人生开启更多可能。广播记者、杂志编辑、非视觉摄影师、残障意识培训……在旁人看来,这些盲人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他都做到了。"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在网络节目《奇葩说》的辩手选拔赛上,盲人蔡聪一上台就"语出惊人",但接下来一段幽默自嘲却发人深省的演讲令他"圈粉"无数。蔡聪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既没有愤怒,也没有苦大仇深,颠覆了众多网友预设的"身残志坚、与命运搏斗"  相似文献   

15.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一句古诗。有位县委领导最近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套用此诗说:"百姓冷暖官先知",他说,春江水暧之所以鸭先知,是因为鸭常在水中游。而百姓冷暖官先知,是因为当官的要有群众观念,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知晓群众的冷暖……  相似文献   

16.
<正>"同志,请问这里是区纪委吗?我有点儿事情想找组织反映。"门口一位五十来岁、皮肤黝黑的男子小心翼翼地说。"对,有什么事您请说。"我站起来回答道。"我想向组织自首,主动交代我的违纪问题。"他一脸真诚地说。在纪委工作两年了,第一次有人主动上门来"自首",我听了,连忙招呼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一边听他讲述,一边做好笔录。原来,来访的这个男子  相似文献   

17.
他是何许人?有人说:"城市有多大,他工作的场所就有多大;马路面积有多大,他工作的范围就有多大。"城市是他的"办公室",街路是他的"稿纸",扫帚当笔,汗水为墨,他为城市的新美如画书写动人的诗篇。有人说:"他是朝阳市学历最高的清洁工。"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就穿起环卫制服,扛起铁锹,挥起扫把,干起在某些人眼中"没面  相似文献   

18.
<正>饱读诗书却甘愿当一个村官,有人佩服他"脚踏实地",有人质疑他"读书无用"……面对争议,他的心无比坚定,那是一股劲,将满腹经纶转化成治村之道3月4日晚上,32岁的曾祥旭与硕士研究生班的一位老同学叙旧,送别开着奔驰的同学后,他坦然地开着自己的微型车回了家,这一夜,他同样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到了村委会,开始新一天的村官工作。曾祥旭是龙泉驿区同安街道阳光村党支部书记,这位80后村支书注定无法当一个平凡的村官,因为他戴着一顶博士帽,在博士的光环下,他的一举一动都  相似文献   

19.
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廷·巴特尔吗? 关于他,从四面八方不同渠道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无法像以往的采访一样,事先就对人物或事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有人说,他与众不同——不恋城市,酷爱草原;也有人说,他忠于爱情——为情所系,扎根草原;更多的人说他是“三个代表”的忠实践行者,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想着老百姓…… 带着种种猜测,我们来到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阿巴嘎旗(旗相当于县)洪格尔高勒苏木(苏木相当于乡)萨如拉图亚嘎查(嘎查相当于村),走进廷·巴特尔的家,走进他的生活。 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脸膛红润、体魄健壮、完全牧民化的中年汉子。  相似文献   

20.
缺钱不缺德     
谁也没有想到,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4万个网页描述,3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