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期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一次交谈中,张学森先生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得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千古英雄"的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我们带着一丝疑惑赶紧请张学森先生细说原委。他微微一笑开口道:  相似文献   

2.
吕正操将军是张学良的老部下,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吕1922年参加东北军,曾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吕受中共华北局指示,率领东北军691团走上抗日之路。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获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又被称作"飞虎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飞虎队"怎样得名,却众说纷纭。翻阅"飞虎队"创建人陈纳德将军的回忆录,我们惊讶地发现,连他本人也未弄清楚这个问题。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近代中国航空史上,还有一支更早取名为"飞虎队"的航空队,它的组建与张学良有着紧密关系。第一支"飞虎队"在东北诞生1921年10月,时任奉军第27师卫队旅长的张学良赴日本参观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将军的挚友和幕僚.张将军在美国定居后,我和姐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张将军夫妇.  相似文献   

5.
倪良端 《党史文汇》2001,(10):27-29
宋庆龄举荐给张学良的"朋友" 1936年3月初,刚刚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后回到西安的张学良,接待了代表国民党送信去陕北苏区的老朋友董健吾.叙谈中张学良介绍会谈成果时,毫不隐讳地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董健吾表示支持,说:"将军此举乃抗日的实际行动也!"末了,张学良恳请董健吾:"你对中共方面熟,帮助寻一位来吧!"  相似文献   

6.
将军风采西安事变爆发后,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乘飞机到达西安,住进西安金家巷一号张学良公馆。当时,我在西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已近一年,8月末发生了国民党特务逮捕我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的“艳晚事  相似文献   

7.
赵杰 《党史纵横》2006,(12):25-26
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张学良>大型纪实片摄制组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有幸贴近了曾掀动了历史一页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和一些知情者.  相似文献   

8.
据《近代史研究》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向中共中央提出入党要求。现保存有两个文献可资佐证:一是1936年底,中共派驻东北军的联络员刘鼎在致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说:“日要求入我党员,求专人训练”。此即指张学良将军曾不止一次向刘鼎谈到他的入党要求。二是同年7月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洛甫(张闻天)给共产国际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具体说明了张学良将军提出入党问题的经过以及中共中央打算吸收其入党的具体考虑。电报发出后,共产  相似文献   

9.
1991年岁尾,在香港有一次两本书的首发式颇为轰动.这两本书是《张学良文集》和《张学良将军手迹》.原因是两册文、墨均为传奇将军所作、所写,首次集中起来,弥足珍贵,异常光彩.作为后一本书的编纂者之一,似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1986年初,我有幸参加了《东北军史》一书的编写工作.由于需要,查阅和搜集了有关张作霖父子的大量档案资料.我对张家父子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诸多的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许多高级领导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叶剑英是张学良将军最敬重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将军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千古功臣”.他对军阀割据后的统一,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对西安事变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所起的杰出贡献,都是众所共知的.张学良将军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现在就张学良的教育思想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细雨霏霏,薄雾轻拂,虽然已是5月,但奉化溪口仍感凉意阵阵。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心中涌动着对民族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崇敬之情,独自专程来到位于雪窦寺旁不远的“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寄托长久以来积蓄在心中的对敢于在民族危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兵谏”形式发动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西安事变领导者张学良的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我有幸获得了一次赴台湾采访的机会,成为张学良将军半个多世纪来首次采访他的大陆记者。同行的还有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位记者。那次对张将军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两年来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4.
华清池扣蒋回忆张化东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当时在张学良将军的卫队营第七连任指导员,亲自参加了攻打华清池、扣留蒋介石的战斗,虽已事隔近五十年,但当时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西安事变爆发以前,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我党...  相似文献   

15.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病危之际曾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其中提到两位,一位是当时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已经牺牲了的吴石将军。张学良将军世人皆知,而吴石将军则鲜为人知。 不满独裁 倾向革命 吴石字虞薰,福建闽侯人。1894年出生,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后至日本深造,学  相似文献   

16.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将军坐着自备的飞机,由洛川飞来延安,我同赵绍宗等到机场把张将军迎到天主教堂内。陪同一起来的有王以哲和黄显声二位将军,其中还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张学良将军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前夕,是否正式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此前国内媒体曾有透露。特别是去年笔者出席在沈阳举行的纪念张学良逝世周年座谈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张学良研究者和史学家们,都对张学良是否加入中共一事颇感兴趣。然而,由于历史档案资料的匮乏,关心这一史实真伪的人们,难免对张学良申请加入中共一事,多持怀疑的态度。现从新发现的张学良1936年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上,无疑对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一悬疑多年的历史问题,不能不产生新的联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14日,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因病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传奇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发动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又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受到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此后,长期身陷囹圄,成为20世纪的中国的一大冤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本文拟就张学良与抗日战争做些研究,以此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杀父之仇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出身绿林,1916年任奉天督军,一度曾任北洋政府首脑.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死.张学良继父业于危难之中,成为主政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杀父之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后来不止一次说到“我恨日本!”“我对日本非常不满.家仇国难集于一身,同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在接受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我不知道父亲被炸死,部下仅告诉我是负伤,所以我晚了几天才回家.如果当时告诉我真相,我会立即赶回去.我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