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国门 对外开放 1978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领一个政府代表团出访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代表团成员除了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之外,还有北京、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市主管经济工作的同志共20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向西欧发达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邓小平对这次出访非常重视,他亲自来到代表团的住地北京饭店,听取谷牧等人出访前的详细汇报。邓小平一边吸烟,一边静静地听代表团汇报。最后,他言简意赅地对谷牧等人说,你们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些问题”。谷牧等人体会到,邓小平对于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  相似文献   

2.
今年 3月 5日 ,是周恩来诞辰 1 0 5周年纪念日。 2月 2 0日 ,中国老年学会和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人民公仆 人民怀念———纪念周恩来诞辰 1 0 5周年座谈会”。宋平、吴阶平、谷牧、罗青长、钱信忠、崔乃夫、杨德中、朱仲丽、于若木等出席座谈会。会上 ,一些老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追忆了周恩来总理崇高的品格风范和光辉业绩。本刊特选登吴阶平、何祚庥、冀朝铸、张彩珍 4位同志的发言 ,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谷牧十次到汕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牧,长期主管特区工作,对汕头特区的建立及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他是来汕头指导检查工作次数最多的一个。他分别于1979年5月、1979年11月、1983年4月、1984年12月、1987年2月、1989年3月、1990年12月、1991年12月、1993年10月、1995年3月,总计10次视察了汕头。对汕头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提出过许多具体的宝贵的意见,并帮助特区建设解决了许多具体的困难。每当特区建设者谈到汕头特区的建立及发展,人们就会很自然想起谷牧。  相似文献   

4.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5.
1956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待了一位年轻人。周恩来把这位年轻人从头到脚审视一遍,高兴地对邓颖超说:“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多像他的爸爸。” 周恩来所讲的那位年轻人的爸爸,就是多次和周恩来一块  相似文献   

6.
正在周恩来幼年时,他的小婶母(嗣母)陈氏有位亲姨娘住在淮安城内的东岳庙附近,周恩来称之为姨外婆。姨外公名叫龚怀朴,是常州人,他多年任山阳知县的钱谷师爷,家境比较殷实。龚怀朴有个独生子叫龚荫荪,博学多才,后来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他对年幼聪明的周恩来很器重。在1907年周恩来先后失去生母和嗣母后,他特意让周恩来到他家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的关系,可以用周恩来对毛泽东“忠心耿耿”4字来概括。正如索尔兹伯里指出那样:“直到1976年生命终结之时,他都未对毛的领导提出任何异议。”“从遵义会议以后,不论他担任何种职务,实际上他都充当了毛泽东的参谋长。周毛的这种关系,也是中国政治中史无前例的。” 和大多数中共高层领导人士一样,周恩来对毛泽东怀着真诚的崇敬,他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978年至1988年,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头十年中,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参加了改革开放的准备和实施工作,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指挥官。在对外开放初期,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要内容。谷牧身处改革开放第一线,既是中央决策层的一员,又是经济特区实践的具体执行者,被誉为"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谷牧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当事人之一。1983年4月,谷牧视察了广东3个经济特区后,去看望叶剑英元帅。叶剑英说:"谷牧你懂经济,搞特区我放心。小平说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你就是侦察兵,要杀出一条血路。计划经济搞不通,也许你搞特区能给中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0.
启蒙老师 1901年至1913年7月,周恩来同志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小学校时,学校里有一名叫高盘之(又名高亦吾)的老师,是一位思想进步、正义爱国、倔强耿直的知识分子,他担任周恩来的历史教师。高老师与周恩来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师生感情。1941年高亦吾先生病故。临终前,他嘱咐儿子高肇甫:“以后你要想办法找到周恩来,经常同他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1.
谷牧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实践者.在建立经济特区和推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实践中,他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意见,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经济特区思想.谷牧的经济特区思想,不仅直接指导了经济特区的具体实践,而且为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可以追溯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此后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中,习仲勋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从1950年9月起,习仲勋历任圈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务,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习仲勋则认为,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的13年,与其朝夕相处,亲聆教诲,其言行深深感染着他,使他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3.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安全部部长罗青长,曾经写文章记叙了周恩来临终前的召见。那是1975年的12 月20日,周恩来在和他交谈中间突然昏厥,他不忍心让病中的周恩来再增劳累,悄悄地离开了病房。人们多把罗青长称作周恩来最后召见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当周恩来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说周恩来的作文写得“心长语重,机畅神流”。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的才能为校董严修所器重,他称周恩来有  相似文献   

15.
1975年秋冬,周恩来病情开始迅速恶化,经常昏迷不醒。12月20日凌晨,周恩来醒来,叫秘书立即打电话给负责台湾工作的罗青长,请尽快来医院见面。 罗青长,这个周恩来弥留之际特意要见的人。担任过中共中央联络部长助理,中央调查部部长兼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要职。在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他主要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周恩来的伟大精神对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九凤 《湘潮》2008,(5):6-9
转战陕北期间,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员。他对于转战陕北的回忆,大多是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相似文献   

17.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他的故乡江苏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至今仍留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诸如周恩来回没回过家?周恩来是不是坐在飞机上看过淮安?周恩来没给家乡建设做实事等等.这些传说虽反映了他大公无私、顾全大局等美好品质,但有的传说却因为人们大多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使他蒙"冤"受"屈",甚至有损他的形象.笔者作为他的同乡后辈和几十年从事周恩来研究的工作者,曾对有关他的传说进行大量深入的调查、走访,现在该是还史实真情于天下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今年77岁了,作为江苏淮安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听到当地人评价周恩来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周恩来做官绝对是一位好官、清官,但他就是没有为他的家乡淮安做任何实事。"其实这是绝大多数人因为不了解周恩来才有的误解。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埃及回国,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时,巧遇淮安钦工镇建华村的姑娘李正兰。他深情地对李正兰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周恩来怎么会不爱他的家乡故土,不为故乡亲人办实事呢?淮安的衡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关心,才开挖告竣,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周恩来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对广东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建国后,他先后20多次到广东视察。在热火朝天的工厂,在青葱翠绿的农村,处处留下周恩来的光辉足迹。他为广东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人民永远怀念他。19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在此前后,我省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区东北的一幢普通居民楼宅里,住着一位忠厚、老实的江西老俵,他曾随侍在周恩来身边4年多时间,周恩来的4次历险他都是贴身警卫.为保护周恩来,他身上留下两处枪疤.然而,他的名字与事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