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字邃园,湖南临澧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曾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中央苏区的经济"大管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谈判代表,与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并称"延安五老"。东渡日本学新知1904年,林伯渠经选拔考试,被选送到日本东京弘文学  相似文献   

2.
延安五老     
林木 《党史博览》2006,(7):28-29
“延安五老”是延安时期中共党内对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的尊称。其中,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与林伯渠的友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进入20世纪后政党政治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民主主义者并肩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一个典型。 在那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先后走上了爱国主义的道路,李大钊和林伯渠也不例外,他们为寻求救国之道走到一起,相识、相交,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林伯渠曾两次赴日。第一次是1904年春东渡日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22日的延安《群众日报》,刊印了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深入绥德分区专署检查生产救灾工作后在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题目是《领导者应掌握主动》。细细读来,林伯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执着的为民情怀跃然纸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把握全局的领导者,真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所要求的那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林伯渠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的任命,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大多数资料一致认为:林伯渠系第六军副党代表,其他各军的党代表则均为正职。这就使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资历较深的林伯渠为什么不能担任正党代表?《林伯渠传》的编者,则把“副”字去掉,使林伯渠同其他人一样成为正党代表。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根据档案材料的记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林伯渠同志诞生12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林老已是60开外的人了,但他并没有因为年老体弱、积劳成疾而放松对工作的高标准、对自己的严要求。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为座右铭,始终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艰苦深入,奋斗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伯渠同志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林伯渠同志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维护党的正确路线的坚定立场和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以来,林伯渠的亲友分别给临澧县林伯渠故居筹建办公室捐赠了一批自己珍藏多年的林老革命文物。这批珍贵文物将为林老故居增添新的内容和光彩。林秉元同志捐赠的有图书二千五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1,(8)
正林伯渠是从我们三湘大地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这里不详细述说林伯渠的生平和业绩,只重点列举5件在他一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1904年春,林伯渠东渡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1905年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他是我们党内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为数不多的老前辈之一。  相似文献   

9.
1941年9月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参议会负责人林伯渠、谢觉哉等举行了一次宴会,革命老人和老儒硕学,济济一堂.席间,林伯渠倡议成立怀安诗社,并即席咏五律七律各一首,开唱了这个诗社活动的第一声.与会诸君随之唱和此起彼落.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6,(3)
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一日,“暑炎逼人”,林伯渠遂辑录西方各国格言七十三则,以“供销夏之用”。辑录的这七十三则格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年林伯渠的志趣和他对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考。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有很多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仍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以下为湖南省档案馆校注的《林伯渠日记》中《泰西格言》全文。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6,(3)
今年三月二十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林伯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林伯渠同志家乡的人民,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党内,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被称为“五老”。他们是最早入党的一批中共党员,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功勋卓著。林伯渠,这位中共“五老” 之一,他的一生以忠诚和执着为后人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在三个关键时刻,没有走错路 1945年3月,在边区政府为林伯渠举行的60岁生日小型祝寿会上,应大家的要求,他回顾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总结说,在三个关键时刻,他没有走错路: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同盟会分裂了,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组织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经李大钊等朋友的宣传,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入了党;第三次是大革命失败后,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林伯渠,名祖涵,号邃园,1886年3月20日(阴历2月15日)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林伯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50年前的10月1日,是他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以新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为创建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林伯渠同志与世长辞,享年74岁。 林伯渠在探寻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曾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结下深深的友谊。1941年,他在延安写的自传中,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李大钊是我二次到日本时最好的朋友。”1958年10月4  相似文献   

14.
简讯六则     
《湘潮》1986,(4)
省委举行林伯渠同志诞辰百周年纪念会 3月20日,是林伯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8月18日上午,省委在长沙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参加纪念会的有:省委、省顾委、省纪委、省人大常委、省政府、省政协和省军区负责人,省直机关各部、委、办、局负责人,离休、退休的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和人  相似文献   

15.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是家族后人的价值准则。家风好则家道昌盛,家风差则害人害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艰苦朴素,身先士卒;不搞特殊,保持百姓本色"的红色家风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学习林伯渠的红色家风,对于培育新时代良好家风,提升社会道德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发生的财政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的方针",边区政府决定开发盐业,动员军民运盐。由于情况复杂,又急于求成,计划庞大,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谢觉哉与林伯渠之间的分歧,妨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后来毛泽东多次出面调停,化解分歧,最终实现了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6,(3)
林伯渠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民主革命时期,林伯渠在故乡湖南工作过五次,每次时间短则四、五天,长则三年半,合计起来虽不过七年,但他那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献身革命的顽强精神,却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谢承新 《湘潮》2018,(12):43-46
树木葳蕤宛如苍龙,堰塘两口恰似明镜,门前古柏朴实耸立……站在林伯渠故居这幢典型的湘北民居前,“功昭德永”的家训迎面而来,不禁令人想起了王震在林伯渠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林柏渠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是我们党内在本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为数不多的老前辈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林伯渠,字邃园,号伯渠,湖南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为一个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元老,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层、党派的抗日积极性,进一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  相似文献   

20.
报刊文摘     
了解社会,懂得艰辛 林伯渠从自己的革命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浅塘中出不了捕鱼高手,暖房中长不了参天大树,只有深入实践,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造就社会栋梁。因此他要求自己的子女树立革命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多深入基层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 1938年,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见到要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女儿林利。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