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代芹 《党史文苑》2010,(10):29-31
1970年1月,地处赣西北的江西云山垦殖场笼罩在瑟瑟的寒风中,萧克将军同农垦部的几个“走资派”一道,被遣送到设立在云山垦殖场红湖分场的农垦部“五七”干校。再次来到曾经浴血奋战和工作过的地方,萧克将军心潮起伏。  相似文献   

2.
开国上将萧克在“文革”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下放到江西永修县云山垦殖场劳动。1970年秋,我受命收集永丰县党史口述资料,冲破“文革专案组”的刁难,来到“五七干校”敬访萧克部长。后来,萧克回京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1972年冬.我赴京第二次登门拜访,聆听萧老热情侃谈。两次接触中,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4日,曾经横枪跃马几十载的开国上将萧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萧克将军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4.
韩洪泉 《党史纵览》2017,(12):27-30
<正>萧克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纵观其数十载革命生涯,策马立功勋,提笔著妙文,居功不傲,宠辱不惊,终能享百岁高龄、传百世芳名,成为共和国将星璀璨的云幕上亮丽夺目的一颗。萧克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试述其奇人、奇情、奇才、奇书数端,重温将军传奇生涯,重沐将军高洁品格奇人萧克早年投身革命,戎马征战半生,其阅历之丰富,在开国将军中亦不多见。他是真正的"老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8,(12):38-42
2008年10月24日,曾经横枪跃马几十载的开国上将萧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萧克将军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6.
<正>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  相似文献   

7.
正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军中,提起"三萧" (萧劲光、萧克、萧华),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三萧"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三人长期担任解放军总部和军种负责人,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担任师级及以上单位军政主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萧克、萧华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屡建战功。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们三人的履历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萧劲光、萧克更是在大革命时期就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8.
董保存 《湘潮》2008,(12):19-21
2008年10月24日中午,手机上收到萧克将军秘书的信息:“萧克同志刚刚走完了他102年的人生历程,去见他的老战友们了。”我看着信息,没有惊讶,也没有感到特别意外。但眼前出现的,却是与将军交往的一幕幕难忘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拜访廖成美将军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96年1月5日上午,笔者依约来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萧克将军家,在谈话中得知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闽西籍老红军廖成美将军也住在附近武定胡同23号之后院,我便和爱人林捷一同前往。廖将军住的是一座北京老式四合院,室内装饰简洁,摆设整齐,听说来了福建的客人,他心里非常高兴,赶忙出来迎接。当得知我是卢胜、熊兆仁等首长处的秘书时,更是格外的亲切。他的身体极好,步履轻快。他一边让坐和倒水,一边向我询问福州老战友们的身体情况。不一会儿,我们就像成了老朋友似的,讲话非常随和。叙谈中,廖将军向我讲述了他在闽西红军游击队难忘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0.
郝洪喜 《党史博采》2008,(12):19-20
2008年10月24日,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因病去世。虽然萧克将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在包括承德在内的冀察热辽广大区域内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会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8,(12):14-18
2008年10月24日以102岁高龄谢世的萧克上将,是最后一位辞世的红军方面军首长级领导人。萧克是黄埔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1936年,29岁的萧克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在萧克将军的戎马一生中,红军时期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11月底,在经历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将军辗转潮汕、广州、韶关坪石回到湘南,经高小同学、共产党员萧亮引荐,与中共临武汾市特别支部取得联系并恢复党组织关系,尔后和中共宜章碕石支部取得了联系。1928年春节前,萧克回到老家嘉禾县小街田村,与受"马日事变"影响回乡的地下党员黄益善、在湖北崇阳发动农民起义失败后回家的二哥萧克允等人组建中共嘉禾南区支部,秘密开展革命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4日,在北京西三环边上一个宁静的院落里,老将军吕正操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 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百岁上将.在健在的三位开国上将中,和97岁的萧克、92岁的洪学智相比,吕正操是最年长的.  相似文献   

14.
正1934年10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行至甘溪,陷入国民党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之中,被截为数段,红六军团遭受重创。紧急关头,当地农民刘恩娃、刘光荣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带路,十多天后帮助红军主力突出重围。革命老区,红色石阡。在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阳东坳半山腰,矗立着一座青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碑上萧克将军题写的"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气贯长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很多将军在马背上吟成了不少千古名句,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我读了不少的将军诗之后,便有了一种感慨,他们的诗和文人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他们的诗是他们的人生写照。比如萧克将军那本装帧素雅的诗集,就是这些将军诗的代表作。诗中那么多的风雨雷电,那么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多的奇特经历,那么多的鲜活人物令人心潮起伏。一、汤原晤丁玲冰封雪冻嫩江寒,相见同惊两鬓斑。共历风波差一字,别时顾频语犹难。这首诗写于1962年10月。当时萧克将军被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错误批判后,降职到农垦部当了副部长…  相似文献   

16.
刘冬生 《湘潮》2021,(1):61-63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7.
萧克将军.是目前唯一在世的红军高级将领,也是目前健在的开囝上将中.唯一同时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并且.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还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8月31日,红六军团由宁远进入道县。9月1日,右路经刘家神、松柏塘、夏柳直奔潇水河,在来到洲背渡口架桥摆渡,抢渡潇水。左路在后江桥击败"铲共义勇队"的阻击,经黄家、七十弓到达潇水东岸,准备从茶园渡口过潇水。当天下午,左路军6000多人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党代表任弼时的率领下,行至七十弓村口。侦察员向萧克报告,说国民党道县"铲共义勇总队"的4个支队共1000多人,已在潇  相似文献   

19.
<正>1941年2月4日,在指挥密云马营的战斗中,一位年仅30岁的指挥员不幸壮烈牺牲,战友痛哭,百姓同悲。1944年,在他牺牲三周年之际,平北丰滦密联合县为他建立了纪念碑。1984年,在他牺牲43周年后,北京密云县政府为他重建了烈士纪念碑,萧克将军手书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他,  相似文献   

20.
赵宗山 《湘潮》2016,(4):255-261
2015年6月26日,我再次上北京向将帅子女汇报塑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雕像的工作情况,萧克的儿子萧星华将军约我们开车接他去拜会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在北京贺捷生带我们到慈禧太后亲题惠丰堂饭庄聚会,她说,这里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膳的地方,也是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应试中举的地方,使我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更使我感受到贺捷生待家乡亲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贺捷生要司机将任弼时的女儿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