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敏 《广东党史》2009,(2):31-33
2007年是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N年,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了不少革命老前辈及党史、军史工作者反映三河坝战役的资料,其中对湮没了近80q-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三河坝战役前后的若干情况说法有异。本文作者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发现孙一中并非一些史料上所反映的战死在三河坝,而是在三河坝战役中负伤,后党组织委以重任,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为此,本文作者在作进一步查考的基础上,对孙一中的若干情况作如下的综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参加南昌起义的萧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坦白地说,三河坝战役之因,并不一定结出井冈山会师之果。不过,纵观这两者之间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由于朱德对革命道路的自觉坚守和大胆探索,主导了这一历史过程,其结局却正是从起点果然走向了终点。换言之,萧克的这个评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周年座谈会,重温三河坝战役这段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此,让我代表将帅后代和亲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进行三河坝战役8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梅州市委和大埔县委等单位在这里举行纪念座谈会,既是对当年我党、我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三河坝战役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八一南昌起义结合广东情况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纪念。我很高兴应邀来参  相似文献   

5.
<正>参加南昌起义的萧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坦白说,三河坝战役之因,并不一定结出井冈山会师之果。不过,纵观这两者之间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由于朱德对革命道路的自觉坚守和大胆探索,主导了这一历史过程,其结局却正是从起点果然走向了终点。换言之,萧克的这个评述,须有朱德这个要件才能成立;如果没有他的党性和人格魅力,没有他的  相似文献   

6.
春游三河坝     
2010年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玩友五人,从梅州驱车70公里,至中央苏区大埔县三河坝旅游区浏览。三河坝旅游区,位于大埔县三河镇,因由梅江、汀江、海潭河合汇成韩江,故称三河坝。此地上通闽西赣南,下接潮汕出海,自古为闽粤赣三省之盐运枢纽,亦是闽粤赣边区出海要塞,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河坝四河八岸,景点众多,东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相似文献   

7.
1927年的三河坝战役是南昌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用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战斗,在党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河坝战役蕴含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革命奋斗精神;加强纪律建设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等。这些独具中华民族精神符号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河坝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入粤后经历的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是朱德率领的八一起义军一部、广东党组织、当地农军和民众共同抗击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光辉范例,是在革命的探索和实践中起义军实现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变以及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转折点。三河坝战役后起义军经过一系列整顿,为党和中国革命保存和培养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927年发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境内的三河坝战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次战役及其之后的艰苦转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求实创新、依靠群众以及担当拼搏等崇高革命精神。它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全党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激励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尾山山顶,是为纪念牺牲在这里的南昌起义军烈士而建。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经闽西上杭、长汀、永定,进入广东大埔。9月下旬,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九军教育团3000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南下潮汕,扼守三河坝。10月1日至3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07,(5):F0004-F0004
今年7月31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军区政治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梅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由大埔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在大埔县隆重举行。中共广东省委常  相似文献   

12.
三河坝战役后,朱德为保存革命火种,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出困境;在赣南实行"三整",将旧式军队改造成新型人民军队,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正规战转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在韶关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团结合作,为人民军队树立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对缔造人民军队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埔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广东省第一个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的老区。惊心动魄的三河坝战役发生于此,畅通无阻的大埔红色交通线确保大批领导人和战略物资由此进入中央苏区,指挥南方六省的中共南方工委也曾隐藏于此,又是罗明、杨辉图、肖月华、饶彰风等老革命的故乡。为了缅怀革命先辈,重温父辈的革命事迹,继承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选题,是完全沿用了中共中央通告的提法。南昌起义失败后,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就南昌起义失败事件发出了第13号《通告》,对南昌起义进行总结。《通告》内容共五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南昌暴动与南征的意义"。本文正是借此作为标题。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划时期的伟大壮举。今天,我们纪念南昌起义,缅怀在三河坝等战役中牺牲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4):99-102
1927年9月初,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朱德率领部分兵力,留守当地,阻敌抄袭主力后路。这就是有名的“三河坝分兵”。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4,(19):39-39
正1927年9月初,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朱德则率领部分兵力留守当地,阻敌抄袭主力后路。这就是有名的"三河坝分兵"。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的起义军损兵过半,四面都是敌人,思想上和组织上也相当混乱。时近冬天,官兵们仍然穿着单衣,有的甚至穿着短裤,打着赤脚;无处筹措粮食,常常饿肚子;缺乏医疗设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前,朱德同志率八一南昌起义军一部驻守大埔县三河坝,与国民党军阀钱大约部激战数昼夜。汀江,梅江,梅潭河,汇合成滚滚滔滔的韩江。光荣的三河坝啊,朱委员长战斗过的地方。怀念,敬仰,颂扬,交织成一曲曲赞美的乐章,献给光荣的三河坝,八一起义军浴血奋战的疆场。七十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朱军长率兵南下势不可挡,二千名起义军来到三河坝,猎猎战旗映红山乡。朱军长“田氏宗词”传真理,句句说到贫苦百姓心坎上;他迈步登上笔枝尾山,运筹帷幄筑起铁壁铜墙。朱军长亲自指挥起义军, 四处把守紧锁韩江, 浴血战斗数昼夜, …  相似文献   

18.
李戈瑞 《湘潮》2011,(4):9-11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全部南下,欲往广东汕头寻找外援。起义军进入广东后分成两路,一路是起义军主力行至汕头、揭阳地区;另一路在三河坝,由朱德指挥。当朱德得知潮汕方面起义部队主力遭敌攻击时,当即率领部队由三河坝南下接应并与敌激战,行至饶平时得知广东潮汕地区主力遭受失败,便接应了由潮汕地区撤出的约200人。  相似文献   

19.
三河坝战斗是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进行的一场重要战斗,朱德是最高指挥者.朱德在三河坝战斗中表现出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处变不惊、遇事冷静,善于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智慧;具有很强的革命坚定性;敢于担当的精神,使原先不是他直接领导的部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领导,跟随他转战湘南、粤北,举行湘南起义,之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实现伟大的会师,汇成红色革命洪流,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金一南 《新湘评论》2012,(16):35-35
1927年9月初,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朱德则率领部分兵力留守当地,阻敌抄袭主力后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