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8年夏,毛泽东接见有关中央和地方领导人。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组织新闻稿,将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余秋里之名省略。毛泽东审阅时间:“还有余秋里嘛!”陈伯达无奈,只得将毛泽东原话“还有余秋里”转抄新闻稿上。后,凡报道中央大事,余秋里必居名单最末一名,且冠“还有”两字,当时广播于名单念完后,亦总停顿一下,曰:“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余秋里。”意在将其打入“另册”也。余秋里当时掌政于国务院生产组,与谷牧一起辅佐周恩来统筹全国“促生产”工作,名单上位居其前之人,多为“抓革命”之领导。此亦为一段特殊历史之传奇映射。  相似文献   

2.
雷厉 《广东党史》2000,(2):12-15,28
80年代初期,保定驻军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引起了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的高度重视,他三下保定,认真总结推广保定地区的经验。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对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1982年9月,余秋里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0月,余秋里去北京军区了解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的情况。随后,他提出要去保定驻军看一看。 11月21日,余秋里来到保…  相似文献   

3.
1985年,余秋里将军其侄余黑古考军校,成绩过线,进京看将军,曰:“伯伯打个招呼,进好一点的学校。”将军曰:“没有必要。”后黑古转业时,将军亦不发一言。侄女余满秀1986年当兵,次年考军校,文化分不够,打电话给将军,盼给下面打个招呼,将军亦日:“没有必要。能上就上,上不了回家种田。”  相似文献   

4.
正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原第一集团军)"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享誉军内外的英雄连队,经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六连炼就了"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精神。从1939年到1949年这10年间,独臂将军余秋里对"硬骨头六连"的诞生、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使六连成为听党指挥的典范、能打胜仗的楷模、作风优良的榜样、基层建设的标杆。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原第一集团军)某部六连,是一支享誉军内外的英雄连队,经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凝炼出"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精神,被国防部、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的光荣称号。在1939年到1949年这10年间,独臂将军余秋里对"硬骨头六连"的诞生、成长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开国总理,乌兰夫是蒙古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斗争和建设岁月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风华正茂相识异邦乌兰夫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1928年夏天,当时,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做教学翻译工作。周恩来是在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
正陈永贵是新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带领大寨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陈永贵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走进中南海,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在陈永贵的成长过程中,周恩来总理给予了许多关怀和帮助;对周恩来总理,陈永贵也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总理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52年12月,陈永贵接替老支书贾进才,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紧紧依靠广大群  相似文献   

8.
罗瑞卿应当说是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同周恩来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位。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但是他们相识则要追溯到红军时期。1931年底,周恩来化装成富豪,留着满脸大胡子,进入中央苏区。红军中的指战员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胡公”。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他于1927年初进入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他知道周恩来正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正谷牧是新中国经济建设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他曾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对周恩来,谷牧始终把他作为敬佩的领袖、敬仰的恩师、敬爱的尊长看待。而对谷牧,周恩来也一直比较赏识和关爱。抗战初期初识周恩来谷牧本名刘家语,山东荣成人,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年仅20岁的谷牧到北平投身左翼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0.
梦菲 《党史文汇》2004,(1):26-28
一说起数字,我们就会联想到它的逻辑理性,它的简洁明了,它的极具说服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8,(5)
周恩来无论抓哪项工作,一向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以"数"服人,以理服人。某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席上的一位西方记者站起来抢先向周恩来发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提问实质上是在讥笑中国贫穷。  相似文献   

12.
中南海的殊誉,出任石油部长临近春节的古都北京,正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令。凛冽寒风吹得路面上滴水成冰,本来汽油紧缺只得烧煤气包的各式汽车更少了。这天下午3时,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驱车准时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才40岁出头的共和国中将,虽然左臂袖筒空飘飘的,身穿笔挺的将军呢套装,踏着稳健有力的军人步履,依然显得英气勃发。他昂首阔行十几步,蓦然身子一怔,毛泽东主席伫立在寒风中迎接他的到来。一种受到最高礼遇而产生的激动情愫,使他心头一热,连忙以深怀敬意的语音打起招呼:“主席!”“噢,我们的‘亲…  相似文献   

13.
正1958年初,毛泽东、周恩来选将,余秋里中将脱下军装出任共和国石油工业部(简称"石油部")部长。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余秋里率领石油战线的广大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组织了中国的石油大会战,拿下了大庆油田,为国家抱了个"大金娃娃",使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相似文献   

14.
正1983年秋,根据总政治部的安排,济南军区召开基层政治工作座谈会。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赶到济南,认真听取各野战军军政主官汇报基层政治工作情况。在众多的发言者中,六十七军政委周克玉引起了他的注意。时年54岁的周克玉发言朴实、生动,没有八股气,用鲜活的实例,将新时期以来野战军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都说得很清楚。余秋里很是欣赏。会议间隙,余秋里向济南军区政委陈仁洪详细  相似文献   

15.
1958年2月底,余秋里来到德胜门外石油部大楼正式赴任石油部部长。 上任之初,余秋里连续用了两周时间,深入部机关,认真调研。在之后短短的两个月内,余秋里主持召开了7次部党组会议和部委会议,统一认识,共商大计,并讨论完善石油工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等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59年12月下旬,余秋里部长和李人俊副部长随同周总理从北京到哈尔滨参加东北经济协作区会议。会后,他和国家计委的陈处长,黑龙江省石油管理局的顾局长以及秘书李晔从哈尔滨坐火车到安达,搭乘汽车前往松辽勘探局前线指挥部的所在地──大同镇进行实地考察。松基3井喷油后,安达至大同镇的公路刚刚通车不久,还没有铺沥青路面。望着窗外广袤无垠的平原阔野。他对身边的同志说;“在北京我就计算了,我把葡萄花到扶余的地图天天看。葡萄花是个大电灯泡,下面圈闭很大,平坦得很,估计储油面积是很大的。”汽车迎着寒风,向前疾驶。远处闪…  相似文献   

17.
1964年4月11日下午,革命圣地井冈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参观团,叫做"政协文史专员参观团".团长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当大客车一进入茨坪时,溥仪兴奋地观望着这大山深处矗立的一幢幢高楼大厦.他激动地大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过去我不太理解毛主席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去,而偏偏选择井冈山做革命根据地,现在,我理解了."随行的一位专员便好奇地问道:"那你给我们说说看,你究竟悟出了什么道理?"溥仪便仿佛如有所悟地指着窗外的宾馆、招待所说:"你们看,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房子可以供红军使用."听他这样一说,陪同参观的一位吉安地区领导马上解释道:"这些高楼大厦是解放后才修建起来,供中外宾客来参观时用的.过去这里是穷山沟,只有几座用土砖垒起来的平房,大部分是茅草屋,条件非常艰苦."  相似文献   

18.
余秋里,1914年11月5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工作中,有胆略,有魄力,有干劲,有坚强的毅力,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处事坚决果断,善于在困难的环境中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余秋里,1914年11月5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工作中,有胆略,有魄力,处事坚决果断,勇于和善于在困难的环境中开创新的局面。他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正>余秋里是著名的独臂将军,擅长做政治工作,尤其善于抓典型。他抓典型的灵感源于儿时放羊,驱赶羊群时发现,头羊往哪儿走,羊群就往哪儿走。他认为,典型就是“领头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十分注重到基层抓典型、树标杆,“硬骨头六连”“诉苦三查”,“铁人”王进喜、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等,或由他培育,或是他发现,被树为典型。他抓典型的工作方法,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