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李大钊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他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及其重要意义。2.李大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率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率先在我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原因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五四”时期“三次论战”的提法过去,我们一般都把“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所进行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与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梁启超、张东荪等人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与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黄凌霜等人进行的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统称之为“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论战”。这种“三次大论战”的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3.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从1915到1927延续10余年,参加者数百人,发表文章近千篇,专著数十种,是近代中国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高潮,关系到中国社会变革的性质和方向。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发表直接参加讨论的文章并不很多,但他提出了不少十分深刻的观点,成为论战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因此,对他在论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是不无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始终围绕着救国救民的主题,通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反复比较、批判和分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原因可以概括为:青少年时代奠定思想基础;五四前后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扬弃";五四前后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宪明 《理论学刊》2020,(1):151-160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中国传播者,其孔子观在五四时期颇具典型意义。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针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客利用孔子复辟帝制及实行文化专制而作了"实在的孔子"和"历史的孔子"的区分,反对军阀政客利用孔子而倡导尊重"实在的孔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从时代变迁、学理等角度论证孔子学说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不过,孔子学说中有关人生修养等的精华部分,仍是其人生实践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对此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流布影响深远。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译介与运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解读受到当时流行的"左"派思潮影响而产生了一些偏颇:其一,"把西欧历史模式放大为普世规则,陷入历史单线进化论";其二,"忽视反映社会形态的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导致中国历史宏大叙事的紊乱"。李大钊、瞿秋白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将唯物史观视作"经济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许益新 《唯实》2012,(8):26-29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势力间进行了三次论战,其中第二次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运动之目标、中国的阶级状况、中国的前途等方面。本次论战中,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中国革命的诸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阐述,有着极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反对资产阶级思潮泛滥、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理论建设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1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20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旧址建成。北京大学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神圣殿堂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同时,也对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杜绝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中国的继续流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扫除了障碍。在第二国际各党中,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最有势力和影响。当时一般人都把它当成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正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开展较早的一个城市。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为特征,上海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上海的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办报刊、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投身实际斗争,深入工人运动。在北洋军阀政府视马克思主义为“洪水猛兽”,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宣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之际,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共产党》等为阵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2.
党史知识     
《湘潮》1993,(7)
类别__《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初期的《新青年》,是宣传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参加编辑并为主要撰稿人。从  相似文献   

13.
<正>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在现代文化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在"五四"初期的几首白话诗清新活泼、谐美流畅,充满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股新鲜气息。同时,诗的思想性更趋深沉、含蓄。五峰山与李大钊有着不解之缘。李大钊从青年时代至1924年,曾多次到五峰山游览、度假。1917年和1924年因政治斗争还两次入山避难。李大钊白话诗现在可以看到的共有8首,其中7首是在五峰山创作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特殊理路、理论内涵、西学背景、思想特征,同时明确指出了李大钊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缺失。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本文着力论证了李大钊当年未参与社会主义"论战"的缘由,深刻揭示了"问题与主义"讨论之后所呈现的思想升华,特别是认识论命题的展现。本文认为,李大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赵德昌 《党史文汇》2012,(10):31-33
电影《台城1923》,再现了李大钊发展弓仲韬入党后,派他回家乡直隶省安平县台城村,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艰辛历程,引起了强烈反响。强调理论灌输,提高民众阶级觉悟为了建立共产党,李大钊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还利用纪念节日开展活动,广泛宣传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在民主浪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潮激荡下,1920年5月1日,李大钊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在纪念会上,李大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  相似文献   

16.
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在诸多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此,中国共产党在五四精神指引下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一、五四运动在"反传统"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经历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天津;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天津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建党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发展到崭新阶段。这一过程中,天津地区的进步团体,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促进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汉全  刘宏伟 《新视野》2023,(5):41-47+98
李大钊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终生以救国救民、民族复兴为己任。他在中西文明的比较中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自信中华民族能够对人类“作出第二次大贡献”。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主张借鉴和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并身体力行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研究,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有益探索。李大钊是五四时期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早期思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在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革命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五四时期他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发展,不仅指引着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前进道路,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条件。本文试就李大钊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发展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则逐步演变为“五四”前后中西文化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既互相联系又有某些差别,他们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综合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研究这一段历史,将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