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阳早和寒春这对美国夫妇青年时代就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延安,他们与大家同吃小米住窑洞,饲养奶牛,转战陕北;在陕北三边,他们参加创建新中国牧场;在西安附近的草滩农场,他们同中国工人一道为畜牧机械化而奋斗;在北京,他们大力宣传延安精神,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40多年光阴,数万里征程,他们在中国广阔田野上留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群体:他们原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他们同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的加入了中国籍,有的甚至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今年90岁的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著名新闻记者和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薛琳 《党史文苑》2023,(1):30-32
<正>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是他们为建设光明的新中国铸就了不朽功勋和作出了牺牲,才有今日中国之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追昔抚今,饮水思源,他们将被人们永远敬仰、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和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4.
林庭芳  卢军 《探索》2006,1(1):21-24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伟大的著作;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中国革命起了伟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正确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对正确认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他关心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重用他们,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今天在新形势下,重温列宁关于信任和重用科学家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邓小平体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积淀,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思想体系上一脉相承,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研究他们的体育思想,对推动我国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立于1874年,是世界近现代著名军校之一。1900年后,中国人开始到该校留学,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重要的军事将领、政界要员,对传播国外先进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现将他们的情况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正>胡耀邦与罗瑞卿,一个是从中央苏区的"红小鬼"成长起来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一个是屡任要职的新中国开国大将。在抗战初的抗日军政大学时期,他们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前夜,他们还一起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而运筹谋划。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他们的战友情历久弥坚。战争年代的情深谊长在中央苏区时期,胡耀邦一直从事青少年工作,曾在少共中央局任职;罗瑞卿则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2)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成为扭曲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因素。综观它在中国的表演,可以梳理出其三条主线。第一,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甚至反对和否定近代以来的一切革命。他们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他们批评所谓"救亡压倒了启蒙",否定五四爱国运动。在他们眼里,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民大众及其领袖人物,浑身充满了错误和罪过,应该被打倒,昔日革命对象身上倒是具有值得挖掘的闪光的东西。第二,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一切建设实践和成就。他们否定指导新中国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推动"四个自信"建构的原点和的强大外在动力。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历了多次的挫折最终促成中国化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用来武装人民群众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他们的自信心一步步增强;在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证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度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现代化是文化自信的建构提供充足的养料,文化自信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得了民族独立和翻身解放;后半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值得自豪和珍惜的历史。但是,有些人却声称:由于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所以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成了一部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因此,应当“告别革命”,反对革命的一切后果。他们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说得一团漆黑,把旧中国说成是一片光明。有的甚至公然赞美外国的侵略,主张中国应投入他们的怀抱,成为他们的附庸。 本文针对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和平改良为什么失败、资本主义建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论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搞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用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了而不是阻滞或破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灵魂工程师。他们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成才观念的形成和巩固;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 新的形势和跨世纪的责任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要尽量在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引导学生以宽广的世界性眼光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全面发展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激励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可贵的探索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如果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曾经参照苏联模式的话,那么,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便察觉到了苏联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来。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建设思路愈发清晰,而十九大擘画的蓝图,让世界更加看好中国未来。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和发展经验受到海外智库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评析,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即带有校园文化的生活方式特征,也被打上社会变迁历史进步的时代烙印。他们身上种种矛盾交织的特点,几年前还被社会以“天之骄子”“建设栋梁”的主观期望所忽视和掩盖。1986年底到1987年是中国大学生社会印象急转直下的转折点。学潮中他们的咄咄逼人,义无反顾;毕业分配后的接触不良,接连被退;校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来就是我们党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环节。笔者认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四个实践中关系问题。一、把理论武装工作和思想养成统一起来从根本上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科学理论的创新史;80多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总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升华,总是在科学理论的武装和指导下实现的。反观当代的大学生,他们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一切成果,他们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动乱;没有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要尽量在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引导学生以宽广的世界性眼光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全面发展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激励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荐书     
正《毛泽东与彭德怀》本书记叙的是毛泽东与彭德怀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特殊、命运攸关、经历曲折。在历史大潮中,他们的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与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  相似文献   

20.
段振国 《共产党人》2011,(13):41-44
<正>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也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情况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特点,正确处理新时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做好老干部工作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