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恐怖主义、移民问题、极右主义等种种危机征兆在欧美地区以井喷的态势不断涌现。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深层危机的外在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壮大的新自由主义正在丧失其曾经所具有的凝聚共识和鼓舞人心的力量,面临来自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挑战和不满。具体而言,多元文化主义所主张的"宽容"暴露出难以解决的悖论。普世主义对国家和国家认同的压制,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反对之声。不断蔓延的恐怖袭击背后,则透露出青年一代对新自由主义主流文化的抵触和对抗。深刻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困境,对于我们合理看待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是主要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政党晚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大多以民族主义为旗帜,以寻求民族独立解放、民族发展富强为宗旨目标.民族主义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与西方国家近现代政党有很大不同,即使在民族主义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也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外来移民在英国人口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英国政府也曾把支持文化多样性作为国策。但随着伊斯兰恐怖分子活动加剧,伴随文化多样性出现的民族文化冲突日益受到关注。以卡梅伦为代表的保守分子和其他右翼分子的言行预示着一种新形式的种族主义情绪正在英国悄悄蔓延。持续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正被许多人谴责为导致当今英国社会矛  相似文献   

4.
王思羽 《国际展望》2024,(2):141-160+166
准军事力量是民族国家概念与西方现代军事制度的早期实践产物,是一种在组织结构、文化甚至职能上与军队类似的半军事化力量,并拥有显著的政治属性。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脆弱民族国家雏体和激进的民族主义,共同拓展了非正规武力的使用空间和暴力的道德尺度,强化了军事精英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与议程中的影响与作用。这构成了一种准军事主义的社会性文化土壤,直至冷战末期都被镌刻并保留在一些国家的制度记忆与民族身份的象征符号中。21世纪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挑战的上升推动了不同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使准军事力量获得了新的安全角色转型契机。通过对土耳其、波兰和乌克兰不同准军事力量的形成、演变和当代角色调整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的准军事力量的模糊性在制度和规范影响下弱化,且在军队与警察之间获得更清晰的角色定位,并从原先的文化产物转变为制度产物。  相似文献   

5.
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长期被贬义使用的概念 ,被等同于文化保守主义或排外主义。到底该如何评价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 ,文化民族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本文在探究文化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以及中国近代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后 ,认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它首先是一种文化保全主义 ,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制度形成和转型的关键节点,政治精英和宗教团体在受到多种结构性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其不同互动策略及政治遗产决定了中东国家政教关系的多样性.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本土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之一,叙利亚复兴党在宗教治理领域长期被政治权宜考量所绑架,缺乏清晰的意识形态指引,采取了弱制度化、管理安全化、依赖"外包"的制度建设策略和保守、波动而模糊的价值观引导措施,导致它未能成为沟通国家与宗教团体、推动国家建设与国族建构的核心平台.其种种政策弊端为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伊斯兰主义反对派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适宜的国内土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陆港两地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双非子女"、水货客等系列社会问题,引发了部分港人的不安。在此背景下,香港社会出现激进本土主义的主张和行动,甚至出现激进主义的极端形式"港独"(香港独立)。这一现象与香港本土意识的发展、殖民主义影响及国民教育受阻、移民政策的变化、港人的悲情和自困、外部势力干预,以及对"高度自治"的误解和曲解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两种激进本土主义的观点,"香港城邦论"预设城邦认同,歪曲陆港两地关系,挑战中国国家结构;而"香港民族论"则打造了所谓的"香港民族"身份,鼓吹虚幻的民族自决。当前,香港激进本土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对香港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对印度社会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是当代印度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当代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有世俗和宗教两种表现形式,且在冷战后又有新的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两面性和排斥性特征。当代印度文化民族主义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对印度社会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 ,苏联东欧剧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乃至全世界的危机 ,激发了反全球化的新民族主义浪潮。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全面渗透导致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劳动社会危机和欧洲政党制度危机。这些都为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复兴提供了适宜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土壤 ,各国极右翼势力的迅速发展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政党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导致整个西方政治文化不断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同,中东欧国家近20年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波兰等国的平稳演进型,即政治发展相对平稳、民主制度比较巩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接近;另一种是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前南地区的冲突裂变型,即政治发展受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民主化引发了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建立西方式民主制是各国政治转型的既定目标,两种类型都不会退回到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党政治;但民主化并不是中东欧历史的终结,国情的多样性为各国培育新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欧盟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的诸多缺陷,此后欧盟寻求改革却屡陷困境。依据后功能主义理论,欧盟成员国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与欧盟认同兼容性有限,在面对欧盟外国家移民群体时,排斥性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更是占据主导。因此,欧盟始终难以健全既公正团结又稳定灵活的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体系。俄乌冲突爆发后,成员国积极接纳与安置乌克兰难民,实际上是对乌克兰公民展现出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欧盟为了提高区域内部政策一致性,在移民和难民问题上或许只能突出欧盟内外分界,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在未来也会愈发侧重外部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数据本地化和数字保护主义正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议题。数字数据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些国家通过相关政策争夺数据所有权,数据议题日益与民族主义叙事相结合,数据民族主义由此产生。作为一种由市场、社会与国家等驱动逻辑共同促成的复杂现象,数据民族主义关注数据的排他性控制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回应性、国家中心主义和议题拓展等特征。数据民族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客观政治现象,也是对数据领域全球化与国际权力争斗的一种反应,对全球数字贸易制度、国家主体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大国互动都有较大政策影响。中国和国际社会应该认识到数据民族主义的必然性,预防其潜在风险,关注其合理诉求,维护各国数据治理自主性,约束数据处置流程中的封闭化和政治化倾向,倡导负责任的数据民族主义,在主权、能力、安全和利益之间达成平衡,积极推进全球数据治理。  相似文献   

13.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大幅崛起。极右翼政党具有族裔民族主义的实质属性。欧洲议会选举显示,欧洲选民分野从阶级分野向族群和地区分野转化,极右翼政党是得益于该政治转向的族裔民族主义政党。从供给—需求模型的角度看,极右翼政党崛起的供给因素主要在于极右翼与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模式的契合,以及主流政党在移民问题上内化了极右翼的主张,共同(合流)趋向极化;更为重要的是需求因素,即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联的、由其产生危机的民族国家模式、代议制民主、福利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四方面的共同放大作用,急剧增加了欧洲选举市场中对族裔民族主义政党的政治需求,从而导致极右翼政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概念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后,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围绕对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忠诚所形成的政治思潮和实践活动。它既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摒弃、排斥,对传统俄思想、价值观等文化的再认同;又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抑制俄的困境,以国家权力为诉求、以重现俄大国地位为目标、以民族国家的构建为己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它与俄国家利益相一致,是为了维护俄国家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思想和行为,是试图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欧亚主义已上升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学。原因在于:它超越了"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百年争论,不仅明确了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和国家身份认同,为俄罗斯提供了爱国主义基础,重塑了俄罗斯历史观和民族价值观,而且还为俄罗斯现行的总统体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和世俗心理基础,为振兴俄罗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案,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政治实践,对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政治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国家价值观、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但该学派通过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来构建新俄罗斯的观点,对周边国家来说是消解国家身份认同的抗拒性力量,易造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疏离,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价值观念的文化转型。后工业社会中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不同于阶级政治的“价值观政治”,选民与政党之间的联盟沿着自由与保守的价值分界出现了重组,各种文化议题成为政党竞争的焦点。文化反弹理论认为,由于不同世代群体之间存在价值观念的对立,所以受到后物质主义文化霸权排斥的保守群体,通过支持激进右翼政党进行反弹。文化反弹理论的政治文化分析为解释激进右翼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新视角,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影响。但保守群体的文化焦虑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对激进右翼政党的支持。在选举制度的约束下,反建制领导人如何采取理性的动员策略回应社会需求,将直接影响激进右翼政党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20.
格林菲尔德在<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中认为,现代世界历史中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直接动因或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是民族主义.本文认为,现代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推翻王朝国家而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而现代民族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样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因此,人们不仅要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而且要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才能有利于现代世界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