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国振 《党史文苑》2012,(14):19-21,27
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共借助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对唤起社会历史记忆、树立孙中山之旗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表达中共对台主张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14日,我们到达洪德城,17日到达陕甘交界的老爷山。老爷山有一座古庙,三间庙宇均是用火石和红砖砌成,远远望去,十分壮丽。听说这个庙在甘肃、陕西、宁夏都有点名望,庙里除有几个和尚长年供奉香烛之外,还有不少善男信女长途跋涉来此敬神。山上有口井,虽无水源,但有水。那水全是下雨时的积水。我们南方人觉得稀奇,北方同志却不以为然,说这里的井大都如此。我们进庙,和尚十分客气。他告诉我们说,由于此山很高,又地跨三省,处在甘肃、陕西、宁夏的会合处,为此鸡鸣一声,三省皆闻,故此庙又有“鸡鸣三省的老爷庙”之称。我们也讲了讲,到此地只不过是路过,并无他意,目的是北上抗日。于是,稍稍歇了一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会宁,地处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因“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素有“秦陇锁钥”之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便成了这段重要历史的见证。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漫步会宁街头,处处可看到“会师”的遗迹,时时可听到“会师”的故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会师楼。1936年10月2日凌晨5时,红军特别支队从宁夏同心城出发,长途奔袭,一举攻克“西津门”城楼,并以“西津门”城楼为战术支撑点,攻占会宁全城。朱德、徐向前、左权、聂荣臻、陈赓、杨得志等许多红军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俄界的时候,由于原属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样、周恩来组成5人团指挥军事,同时  相似文献   

8.
戴安林 《世纪桥》2008,(9):10-13
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彭德怀元帅,曾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是从丧失根据地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南方的各主力红军相继在反"围剿"斗争中失败,被迫离开经营多年的根据地,陆续踏上漫漫长征路;长征又是以能否找到或者建立新的根据地(立足点)作为其胜利与否的标志。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各路红军都一直在为建立新的根据地进行艰苦的努力,这是红军能否真正转危为安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说,长征的过程就是党和红军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红军长征胜利有若干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是在遵义会议上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纠正了当时中央军委着干领导人所犯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军委领导,执行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战役指导,挽救了当时中央红军战争态势的危局,以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和英  相似文献   

11.
卢冀宁  张海 《求是》2006,(20):23-24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面对数量上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围追堵截、严峻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数不清的艰难困苦,红军毫不畏惧,英勇顽强,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勇往直前,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7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总结其间蕴藏的丰富经验,对于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的胜利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走上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相继爆发。以毛泽…  相似文献   

12.
至今,中国共产党成立已95周年。期间,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托于党的一步步成长壮大,在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铭记的实践经历,其中长征就是一次伟大壮举。到今天,长征取得胜利已80周年,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梳理长征胜利的意义,对未来发展将大有裨益。因此,简要总结长征对于中共历史的意义,并从三个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长征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长征结束时,仅剩下5.7万余人,加上沿途扩红2万以上的补充兵员,实际损失约四分之三。此外,南方各根据地或转为游击区,或完全丧失。如此巨大的损失,为什么还说长征是胜利的?毛泽东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沿途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反动军队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合力“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15.
长征开始时,由于博古、李德采取避战方针,搞大搬家式转移,致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被动挨打,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从长征时的8.6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时敌人已  相似文献   

16.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张云亭  相似文献   

18.
7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客观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几十万敌军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陡峭险峻甚至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激流汹涌甚至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沼泽遍布甚至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等无数天然屏障的阻隔与困厄,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分裂主义的危害,多次使力量已经比较弱小的红军濒于绝境。可是,在这前所未有的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红军能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什么呢?这与党的先进性分不开。一、党的先进性为党领导红军夺取长征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19.
柳建辉 《求是》2006,(21):31-33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壮举。长征的胜利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预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胜利,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长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集体,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成熟,保证了党的先进性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它震撼全国、震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