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李育才(1917—1946),又名李践,陕西澄城人。澄城县第一高小毕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10月,任决死第四纵队第十总队二大队五中队政治工作员。1939年,升任连长。1941年8月,任晋西北军区(1942年8月改为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五团二营副营长。同年12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俘虏,后被押往东北战俘营做劳工。1942年9月,成功逃离战俘营。1943年3月,回到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  相似文献   

2.
1942年,正值抗战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光达请缨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抗日前线。受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他率领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军民通过开展统战工作、大生产运动、练兵运动、反"蚕食"斗争,将第二分区建设成为晋西北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的发展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3.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许光达(注: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 向中央提出要到抗日前线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分配他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4.
张其豪 《党史博览》2011,(10):19-20
1942年10月,晋西北根据地人口由300万减少至100万,晋绥边区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当时,作为晋绥八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对敌斗争最前哨的交城山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2/3以上。交城山根据地能否保住成为决定整个八分区存亡的关键。此时,毛泽东电示晋绥分局,发出“挤敌人”的指示。华国锋领导团结全县抗日力量,科学运用毛泽东的“挤”敌思想,勇敢、机智、灵活地掌握毛泽东游击战术,取得了“挤”敌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06,(5):45-45
张希钦(1910—1998)东明县人。1930年考入国民党南京陆军军官学校。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军事学校炮兵队长,1936年参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临汾战地总动员会参谋主任,八路军晋西北游击支队支队长,暂编一师参谋长,副师长,晋绥军区第八分区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参谋长。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父亲杨秀山(1914—2002),湖北洪湖人,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〇师骑兵营政委,三五八旅第四团、七团、七一六团政委,旅副政委,吕梁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一1937年深秋,父亲赶到五寨。此前,一二〇师来到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五寨,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  相似文献   

7.
温宇轩 《党史文汇》2023,(11):58-62
<正>晋绥革命根据地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包括晋西北、晋西南和大青山3个地区。虽地处贫困山区,但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尤以煤矿为最多,因此根据地的主要工业为矿业。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革命根据地辖区共有300万左右的人口,约8万的各业工人,其中工矿业工人巅峰时期有近2万人,占工人总数的25%,这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晋绥革命根据地工矿业工人生活状况好坏,  相似文献   

8.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重要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东北我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开辟新的战场,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晋绥军区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部队,共49000余人联合作战.令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与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西出绥远,歼灭绥远守敌,并相机攻占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解放全绥远,以钳制国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8月28日,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副旅长的赵承金率部从延安出发,经过陕西、山西到达河北承德后,乘火车到达锦州,后转车到沈阳。赵承金被任命为沈阳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兼东北人民自治军保安4旅旅长,协助苏联红军维护沈阳社会秩序,建立人民政权。解放战争中,赵承金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西满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龙江军区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10.
李季春 《党史文汇》2006,(11):F0004-F0004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座落在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兴县茶壶有崖村。它于1961年建成,馆址距原中央晋绥分局(北坡村)1000米,即原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相似文献   

11.
贺关分兵晋西北开创根据地军民团结反围攻收复七县城19:17年11月14日凌晨,一队人马踏着雪路,从神池县义井镇走出。这队人马._上是八路军12O师师长贺龙、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军法处长黄新远等师司令部人员。此次行军的目标,是向南经五寨、奇岚到岚县县城,同在那里的师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共商在晋西北实行战略展开、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大计。12O师于9月9日渡河进入山西后,先到侯马集中待命。9月I7日,毛泽东发出要12O师转至晋西北管洛山区活动的指示,19日又专电彭德怀:“贺龙部应位于晋西北,处于大同、太原之…  相似文献   

12.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帅将中,顿星云(1912—1988)无疑是一位纵横驰骋、能征善战的虎将。他1912年2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八路军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分区第八分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4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副军长。  相似文献   

13.
山西保德县县城面临黄河、背靠大山 ,河对岸是陕西的府谷县 ,黄河把保德和府谷两县分为河东、河西。抗战期间 ,河西府谷一直驻扎着国民党第 2 2军第 86师第 2 5 8团。1 942年春 ,中共中央委派许光达同志以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 2旅旅长的身份 ,从延安经兴县来到保德。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当时管辖6个县 (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 ) ,这里实际上是晋绥军区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当时神池、五寨、岢岚、偏关四县已被敌人侵占 ,这使我军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不但反“扫荡”的周旋余地小 ,还随时都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郄智 《党史文汇》2009,(4):58-60
1943年6月28日,刘少奇就人性、是非、善恶等问题给续范亭(时任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兼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复信,毛泽东看后写了重要批语,明确指出:"自然性、动物性等等不是人的特性.""即说人,它只有一种基本特性--社会性,不应说它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动物性,一是社会性,这样说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论,实际就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15.
唐越 《党史文汇》2014,(11):F0002-F0002
正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原为晋西北著名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先生的故居和私家花园。该馆由上下两个院子组成,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等人,在岚县史家庄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1941年8  相似文献   

16.
入绥作战纪实(下)杨成武贺老总视察包头就在包头解放不久,我接到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的电报,说他要到前方来。贺老总很关心绥远,当时他刚从中央开完会回到晋西北。接到电报后的第三天,他来到了我们兵团司令部所在地──托克托附近的一个村庄。刚住下,他就提出要...  相似文献   

17.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07,(16):26-27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禁忆起了"一把手"将军——贺炳炎同志。解放战争时期,我从吕梁第十军分区政治部调到了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斗剧社第二队——是一个曾编演过  相似文献   

18.
在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32岁的八路军将领,他就是曾任红军大学干部团政委、中共山西省委军事部长、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的黄华。记得在撰写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组织史时,我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黄鲜由晋西南、晋西北转战冀鲁边区新海县,于1943年6月29日被叛徒行刺遇难,安葬在山东省无核县第六区一片向阳的山坡上,1953年3月迁葬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当时,我就在想,倘若日后有机会到济南,一定要去黄华烈士墓前看看。或许,在那样的氛围中,我可以体察一下瞑瞑之中的那位年轻的八路军骁将,率领游击健儿…  相似文献   

19.
1946年初秋,我随绥蒙军区战斗剧社第Th队奉调晋绥军区。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了晋绥军区的住地山西省兴县蔡家崖。贺龙同志当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我们早就知道,贺龙从事革命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革命军中一员名将、骁将。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也许正因为贺龙那传奇式的英雄经历,不少人都把他想象成李逢、许格那样的勇夫悍帅。其实我们的贺老总不仅有儒将之风,笑容常驻,雅气横溢,而且酷爱京剧艺术。我们到达晋绥后不久,就在贺老总的亲切关怀下,与原晋绥军区宣传队合并成立了晋绥军区平剧院,由…  相似文献   

20.
正梁树棠,山西灵石县(今交口县)双池镇人。1913年生,毕业于太原工业专门学校,1936年春红军东征到晋西南时,即参加农民协会工作,同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他被派到灵石县双池镇一带组织领导地方游击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灵石县委联络站负责人,5月任县委宣传部长。1939年1月任中共灵石(河西)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41年10月调任晋西区党委直属兴县县委书记。1942年10月任晋绥分局八地委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