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华 《党史纵横》2014,(7):34-38
正龙云是民国滇系的第三代掌门人,是滇系四巨头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蔡锷、唐继尧、卢汉)。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始终满怀着爱国的情怀。当年,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他愤怒地跳上擂台拳打法国拳师;红军长征路过云南境内,他背着蒋介石对红军鼎力相助;抗战时期,他积极参与抗战,在滇西大反攻中立下汗马功劳;解放战争时期,龙云与我地下党组织联系紧密,向往光明之路。由于与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黎余 《红岩春秋》2014,(5):28-33
正抗战爆发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解放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的历史重任。但在日本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不断的政治诱降面前,国民党最高当局的抗战信心动摇,亲日势力不断抬头。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精卫携众从重庆叛逃至越南河内,不久在香港  相似文献   

3.
李农 《世纪风采》2012,(12):32-34
1953年2月24日,早春的南京城,细雨霏霏、北风劲吹。下关码头的江面上,滔滔江水搅动而起的巨浪不时掀起一阵阵浪花。  相似文献   

4.
王燕虹 《世纪风采》2006,(11):14-15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1903年生,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兼国防部副部长。大革命年代,肖劲光担任北伐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肖劲光在南京经历了一场生死斗争。在黑云弥空、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头。由于他机警大胆,得以脱险。  相似文献   

5.
正据曾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江渭清回忆,毛泽东自1953年2月22日乘华东军区海军"洛阳舰"到南京至1971年9月11日乘专列停靠南京,前后18年间,曾公开或秘密视察和经过南京20余次。1953年2月赴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首次视察南京,也是深入基层调研、活动内容较多的一次,更是具有浓厚的"毛式"风格的一次视察活动。俭朴、节约,不打扰地方工作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利用不到4年时间完成了全国土地改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25日,哈尔滨市纪委向全市的新闻媒体通报了一起特殊的案件,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管理处副处长王铁军被查处。这一消息立刻在哈尔滨引起强烈的反响。心虚露出尾巴“小鬼”畏罪潜逃许多企业的老总反映,王铁军太黑、太横,不给钱不办事,有时给了钱也不办事,在企业界造成很坏印象。市纪委调查组经过调查,发现此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2000年8月25日下午,王铁军被带到市总工会招待所实施“两规”。当市纪委的同志通知他“请你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交代问题”时,他先是一口咬定:“我没问题,如果你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8.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不但搞乱了地方,还要在军队“放火烧荒”,分别于1974年1月24日、2月25日在北京擅自召开万人大会,搞“三箭齐发”,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山东问题”,是“四人帮”硬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把正常的战备工作,说成路线问题制造冤案。  相似文献   

9.
八连进了考场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连队,跨进南京路后,八连便不再普通了。 毛泽东曾把中国共产党进城比作“进京赶考”。可以说全国解放之初,最复杂的“考场”要数上海,而上海最复杂的“考场”当属南京路。人民解放军开进上海后,国民党布下的反动残余采取“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孟富事件”始末刘春1952年10月19日下午3时,从玉门油矿老影剧院后边的二楼上传出几声沉闷的枪响,这枪声打破了油城星期天特有的欢乐气氛。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在人们中间迅速传开:玉门油矿青年团工委书记孟富杀害了一名女演员后自杀身亡。这个有着光荣历...  相似文献   

1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而长期性的方针。鲜为人知的是,双百方针的出台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而长期性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当局河南确山县县长纠集泌阳、信阳等三县常备队以及匪徒共1800余人,突然进袭竹沟镇新四军所在地,将留守的新四军第八团和新四军后方医院团团包围,向新四军伤病人员及在这里工作的官兵与当地群众开枪扫射,有200多人当场死亡,现场惨不忍睹。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主任王国华,率领余部冲出重围,逃出竹沟镇,仍遭匪徒搜杀。这就是震惊中原的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竹沟事变”。竹沟又称沟竹,因以“簧竹茂盛”而得名。它位于河南确山县西部,坐落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处,三面环山,山上草木如盖;一面靠水,大沙河(竹沟河)由北而南穿镇而过,岸边竹林青翠欲滴。古往今来,它是中原西达宛襄的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又被称为竹沟镇。在近代,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10月8日,中共驻马店特支决定以马尚德(杨靖宇)等人为指挥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刘店农民暴动,从此播下了革命火种。之后,由于中共河南省委、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前为中共鄂豫边区特委)相继遭到破坏,特别在红军主力长征后,他们又都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遂由原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王国华和已改称中共鄂豫边区工委的书记张星江取得联络,并在1935年8月...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改称四清运动。  相似文献   

15.
“牛田事件”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6月中旬,光泽县止马区牛田乡因乡社干部贪污国家支付的枕木款,引发了一场重大的骚乱事件,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37年了,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干部廉政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杜兴 《广东党史》2011,(2):42-42
划分阶级,明确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这样一种论点,始于1927年。1927年,国共分裂,中共被国民党疯狂镇压,而此时,大批知识分子党员退党。党内领导层认为,知识分子在危难关头容易动摇,究其根源,即是他们所受的敌对阶级的思想影响,以及他们与旧阶级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与此同时,农民出身的党员,普遍具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忠诚度高,革命彻底性强。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1月19日晚发生的“稷山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反革命武装暴乱事件。我是1949年底由稷山县委宣传部长调任县公安局长的。“稷山事件”发生之前,运城地区公安处、穆山县公安局都曾发现过反革命活动的某些线索。穆山五区治安员李来虎报告说:穆山五区太杜村夜间发现顽伪人员和地富分子,暗中聚集一起,鬼鬼祟祟不知在干什么。县公安局抓获的一名小偷供称,有人动员他参加反动组织。但这些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穆山事件”发生的当晚,9时许,稷山一区区委委员刘喜圣急匆匆跑到县公安局报告说:他在县份南薛村下乡…  相似文献   

18.
“南京路上好八连”可谓名传天下。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连队是全国军民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一面旗帜,鲜艳夺目。悠悠几十年过去了,这面旗帜仍鲜艳地飘扬在上海市南京路上。2003年4月16日,新华社通稿发表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991年3月10日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题词:“学习好八连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全军又掀起新一轮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牢记“两个务必”的热潮。因宣传需要,笔者在参与收集整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历史资料时,发现这个连队在通往成名的路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  相似文献   

19.
“革命委员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深入研究“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革命委员会”出现之前,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指出:文化革命委员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文化革命委员会不应当是临时性的组织,而应当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正>遵义会议后,迫于形势,毛泽东长期违心接受对过去党的政治路线的评价———"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这不仅因为它来自于莫斯科,也因为它是遵义会议参加者所一致接受的正式结论。1937年2月20日、3月4日,刘少奇就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