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唯实》1982,(Z1)
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科学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他的许多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典范。《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1936年底毛泽东同志为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思想,建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06,(12):17-17
最早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论著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的《革命》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论著。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3.
《唯实》1982,(Z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就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策略作了基本的规定。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命题,随后又在一九四○年一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完整、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1938年抗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毛泽东于5月26日至6月3日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著名的长篇讲演,它就是《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精辟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严厉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继《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之后的又一篇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它语言通俗,道理深刻,广泛传播,深入人心,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胜利信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具体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示,今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要着重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确定下来的书目有以下八篇:《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4)
正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对待战争的态度,一反对二不怕。这些,是毛泽东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这个态度,来源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来源于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长期艰苦斗争实践。它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时期,在毛泽东1936年12月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1957年撰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都有完整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孟红  唐越 《实践》2014,(7):24-24
<正>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又说:"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8)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不仅是一部军事学著作,也是一篇哲学著作。它创造性地从一般与特殊、全局与局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去认识、把握和指导战争,其中蕴含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首要地位,以及我们军事工作的发展和战略方针变化的具体道路,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和战  相似文献   

12.
正罗荣桓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学到的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的思想方法,不仅影响了他在山东敌后抗战的战略战术,而且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后他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伟大战略家,他最有代表性的专论战略的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那是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王天宇 《湘潮》2024,(2):25-26
<正>革命战争年代的敌军工作,是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共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王稼祥作为我党我军第一代卓越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曾长期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文章。《关于在敌军中的政治工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今重温这一经典,对于深入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敌军工作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魏驰 《世纪桥》2020,(1):33-36,48
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所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坚持问题导向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研究革命战争、怎样科学的分析战争中的各项因素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合理的战术安排等问题。我们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的问题,这篇文章从分析方法上为我们今天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16.
王建铨 《新视野》2000,1(5):48-50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一部创造性地运用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光辉典范。它是一部军事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仅能学到毛泽东关于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的军事战略知识,而且能学到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即毛泽东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高超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思维艺术。因此,这部著作对于提高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这一著名论断出自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简称《分析》)。该文系《毛泽东选集》的首篇,毛泽东在此文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称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辉文献。它的问世,是毛泽东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唯实》1982,(Z1)
《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范例之一。今天,我们重读这篇著作,学习毛泽东同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用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稼祥与党的城市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稼祥提出,党的城市政策应正确执行阶级路线、群众路线,肃清反革命,建立巩固的革命政权;正确执行经济政策、文化政策以支援革命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为纠正存在于东北根据地城市工作中“左”的偏向,王稼祥起草了《城市工作大纲(草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王稼祥就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问题也发表了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于陕北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总结了红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战斗历程和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创见。在区分战争和战役的战略进程方面,毛泽东提出应以两军力量对比及其总的变动为依据区分战争的战略进程,以两军战役力量和态势的综合对比为依据区分战役的战略进程。在战略防御阶段战略预置的施行原则方面,毛泽东提出"战略方向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方向不规则无定向","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斗争胜利的程度,是和准备阶段中任务完成的程度密切地联系着的","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等指导方针。在发展战略基地的方针方面,毛泽东分析了以巩固求发展与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及以发展求巩固与首先要打胜仗才能创造苏区两个问题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