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  相似文献   

3.
<正>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范周 《前线》2017,(11):142-147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6.
沈壮海  段立国 《奋斗》2020,(23):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1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文化自信,围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对中华文化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维护民族精神独立性;必须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理性认识和清醒把握,有力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担当和坚定意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强盛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此,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重点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下足功夫,以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战略部署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首先,这一战略部署高屋建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本质和根本作用的最清醒、最深刻的认识。把文化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表明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之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凝固的、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的过程。这种生成和建构的过程,同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交织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新时期"迈入"新时代"的全新历史方位,找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路径,并建构起一整套以此为内容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熊若愚 《先锋》2020,(2):12-15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今年第三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正>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入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我们一定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文化可以通过影响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行为,进而改变世界。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不可能强大,一个没有文化追求的民族不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革命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价值性,作为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革命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必须要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吹响了我国向网络强国进军号角。一、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赢得未来。(一)建设网络强国,是推动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道路具有多重的内涵与属性,不仅是一种经济、政治的道路,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道路。因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的理念追求与现实逻辑展开。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同文化自信以及当代中国价值观深层统一、相互确认,生成了中国道路的文化与价值逻辑,由此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相互转换与内在统一。当然,以往我们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维度来揭示和把握道路,却忽视了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与文化内涵,遮蔽了中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