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求是》2014,(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  相似文献   

2.
王有平 《理论导报》2014,(12):34-3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江苏省宁通高速公路管理处是全省最早开通运  相似文献   

3.
刘辉 《新长征》2014,(10):18-19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其诸多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程刚 《实事求是》2016,(1):96-99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社会功能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路径选择要以"中国梦"引领方向,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涵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塑造自觉践行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6.
红船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深刻内涵,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契合性。红船精神在丰富文化自信的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以江西优秀传统文化为例,梳理出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们党从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并认为这是总结实践经验和发扬民主的过程;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四条主要途径,即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处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加强互联网上阵地建设以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最后指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刘白明 《求实》2016,(3):27-33
为厘清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源流关系的模糊认识,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予以详细梳理。继承中国传统社会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理想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广泛吸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华,还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先进价值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柱,克服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局限性,是当代中国最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王婉玉 《世纪桥》2024,(4):33-35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因与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实践方式、群众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而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和学者的关注,并为两者在中国大地实现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实现两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之一,在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弘扬医德、铸造师魂,激发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与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广大青年学子要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倡的意识形态主流思想,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也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指导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大力倡导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必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继承发扬本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必须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既要发挥精英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哨阵地作用,也要彰显大众文化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晔 《世纪桥》2016,(7):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新的内涵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仲呈祥 《前线》2017,(2):39-42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本文论及的主要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充满自信,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国家价值观渗透、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知行合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点人群的主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提高和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文章重点思考了三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文化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价值观引领与教育为核心功能,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相一致,以文化强国战略为基本保障,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战略性、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文化思想建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