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文苑》2008,(11):F0004-F0004,F0002
11月9日,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宁都县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联、江西省文化厅、中共赣州市委联合主办,由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党史办、赣州市社联、赣州市文化局、赣州市旅游局、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08,(11):F0004-F0004
11月9日,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宁都县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联、江西省文化厅、中共赣州市委联合主办,由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党史办、赣州市社联、赣州市文化局、赣州市旅游局、  相似文献   

3.
11月9日,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宁都县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  相似文献   

4.
正周恩来军事思想有继承有创新,可谓独树一帜。周恩来在中央苏区领导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首创了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典范,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敌进我进,制敌机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回到后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周恩来亲自挂帅,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与朱德一起领导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他在总结吸取毛泽东领导的前3次反"围剿"战争成功经  相似文献   

5.
作为事关中共苏维埃革命走向与命运的战争,中央苏区反"围剿"一直以来都是革命史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更多是对政治定性的阐释。改革开放后,这一领域学术化趋势日渐凸显,并逐渐实现了由政治阐释向学术研究的转变,进而呈现出多方视野探讨、多元观点争鸣的局面。由此,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并达到了相当的学术高度。当然,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选题陈旧、观点同质化、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入分析等问题,在理论运用、史料挖掘、研究视角转换、新领域拓展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经中央批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于10月18日在江西省宁都县城郊翠微峰附近举行了奠基仪式。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中共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光华、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刁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1,(5):58
2010年12月16日至17日,由国防大学军队党史党建研究中心、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吉安市委党史办、永丰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永丰举行。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座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前身为1959年9月成立的建宁县革命纪念馆。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2006年,建宁县委、县政府斥巨资对建宁县革命纪念馆进行扩建并更名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这是全国首座展示五次反"围剿"历史的纪念园。  相似文献   

9.
<正>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50万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中。由于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中国的红军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连连失败。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7月,刘少奇临危受命,从瑞金来到省委驻地长汀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当时的福建省委主要包括上杭、永定、龙岩等中心区域。由于战争的失利,长汀是福建省委唯一能主要负责的  相似文献   

10.
谢金生 《党史文苑》2006,(12):51-5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这两支威武雄师,更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1.
正一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苏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赣皖边区,创造游击区域,建立苏维埃根据地,以吸引蒋介石的部分兵力,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地区撤回瑞金休整补充。  相似文献   

12.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7):46-48
外贸事业,与反"围剿"战争和苏维埃事业息息相关。国民党南京政府在调遣几十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围剿"的同时,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提出"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下,迭遭失利。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已遭敌层层围困,局势危在旦夕。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这一战略之前,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抽调红七军团部和所属的红十九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主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境内,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役历史意义不可低估.在第五次反"围剿"全局失利的情况下,高虎脑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阻击了敌人进占中央苏区腹地的进程,为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高虎脑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前夕留下的一曲悲壮战歌.  相似文献   

15.
1933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亲自指挥下,经黄陂、草台冈两役,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其中包括陈诚起家的最精锐主力第十一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周恩来、朱德等运用和发展了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并从实际出发,适时定下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的决心,变红军处于受敌夹击的不利态势为主动。 周恩来于1月27日至3月16日间,连续8次给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发出电报。从这些电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恩来的运动战思想。它完全符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实际,充分表现了一  相似文献   

16.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从败军之将张辉瓒身上缴获的怀表。1930年10月,蒋介石命令驻江西的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依据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提出红军先向苏区中心退却,诱敌深入,使敌我兵力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的反"围剿"战略方针。11月5日,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进行的.当时,宋庆龄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为红军的长途转战而担忧,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欣慰.在此期间,她曾从各方面对党和红军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时,宋庆龄即于1933年9月作了《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著名演讲,指出:"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已经在中国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是中央苏区松毛岭保卫战8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发生在红军长征前夕的松毛岭保卫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这一保卫战,敌强我弱,凸显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严峻形势;温坊大捷,大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和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顽强固守,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保卫战,是一部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要永远铭记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和为支持这场战斗作出重大贡献和付出重大牺牲的老区人民,弘扬苏区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