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玮 《青年论坛》2008,(3):17-19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其阅读心理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影响青少年阅读倾向的心理基础。调查实践说明,根据青少年阅读倾向分析其阅读特点,有利于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因材施教,引导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分析了一批公安院校专科学员对一些认知型英语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推论和归纳)的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分析,查明英语阅读策略对阅读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对学员进行阅读策略训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胜平 《青年论坛》2007,(4):155-158
从高职生的特点、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出发,经过广泛的问卷调研和分析论证,在充分掌握高职生对图书馆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总结高职生这一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倾向和需求特征。融合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要求,从馆藏、技术、人员结构、读者培训等各个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相应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4.
英语阅读能力是"五会"(听、说、读、写、译)技能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军校学员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强调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把打牢本科学员的英语阅读基本功置于重要位置.全面提高学员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认清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真实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和解决制约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积极探索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文军 《前沿》2005,(12):255-257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网络环境下读者心理呈多样趋势。本文通过对各类读者的阅读动机、需求心理分析和研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对不同读者提供不同服务是做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注意力经济为视角来考察当前青年的网络文学阅读方式。当前网络文学的作者与读者群体都发生了世代更迭,以Z世代为主体,他们具有群体性孤独、阶层固化、互联网原住民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和情感需求。Z世代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呈现出亚文化转向,具体表现为:发弹幕、嗑CP、玩梗、写同人文等衍生创作、充值与打赏等等。这种阅读方式带有很强的互动性、社群性、趣味性和游戏性,呈现出吐槽、欢脱、轻快等风格。青年的网络文学阅读方式受到互联网平台注意力经济的引导和形塑。网文读者与平台之间是一种互构的关系,网络文学是一种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重要一环,网文阅读行为因此超越了网文本身被纳入到整个文娱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柯倩婷 《妇女研究论丛》2021,(2):97-107,128
放在文类承传、文化生产、阅读与接受的动态过程之中去考察,可以发现,霸道总裁文作为言情小说的亚文类,放大了金钱、冷酷男主、温顺女主的特征。金钱至上的观念通过男主的消费来炫耀,又通过女主的节俭美德来平衡。借助这些符码,女性再度被想象为两性关系中的弱者、受害者和受虐者。通过访谈发现,读者既承认深受霸道总裁文性别不平等观念的影响,又认为随着成长和阅读经验的丰富可以抛弃其负面影响。她们在寻求休闲娱乐、认识爱情、建立个人私密空间的过程中遇到了流行的霸道总裁文,发展出"歪读"、结果导向阅读和抵抗阅读,体现了读者诠释霸道总裁文的多样化策略和一定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成海鹰 《求索》2008,(8):125-127
审美反应通常相对文学欣赏而言,在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分,审美主体作用于审美对象产生审美经验,审美经验的积累形成作为审美主体读者的审美反应能力,据此能力,读者可分为实际读者、理想读者、知识读者、意向读者、超级读者、隐在读者等。通过阅读介入,读者有能力为自己找到隐藏于本文深层结构中的信码,读者的介入是完成本文的基础。对审美反应的伦理学分析是反对误读和曲解并区别于阅读的陌生化效果,使读者的审美期待能尽可能在恰当或正确的意义上重构作品、理解并解释作品,从而正确地对待作品的全部要素。  相似文献   

9.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及各角色之间实现了不同传播类型的结合,是对文学生存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革新创造,是对文学外在形式、审美习惯、价值功能的拆解重构,而这又最终影响着文学的精神内核和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李桂华 《人民论坛》2021,(8):100-103
阅读量往左、阅读率向右,显示出我国阅读人口扩大和数字阅读主流化的趋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众阅读偏好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深阅读面临时间、选择、能力、文化等多重障碍。以深阅读为取向的精英阅读与大众阅读分野处是复合阅读,复合阅读有助于推动新型深阅读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摘:文即文本,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摘即摘要,即把书籍,杂志,报纸上的文章按照读者的不同需求压缩成一定字数的短文,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节省读者的时间,扩大阅读范围,增加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拥有许多相同要素,但各自阅读过程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两种类似的认知过程在起作用,或是否有既适用于母语阅读又适用于第二语言阅读的处理策略。文章对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引起文化差异的因素,诸如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双语读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 《群众》2014,(7):58-59
全媒体时代,新阅读形式带来阅读革命。碎片化阅读虽有时尚的美丽外衣,却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碎片思维等弊端。当前,众多有志之士为阅读共同奔走呼吁。本栏目策划阅读这一选题,提醒读者理性关注阅读革命,倡导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4.
杨美玲 《前沿》2012,(8):106-107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逐渐成为数字化时代主要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应适时调整资源建设、制度管理、服务方式,吸引大学生到馆阅读,提高大学生在数字时代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帮助读者净化数字时代的信息环境,培养他们良好而有效的数字阅读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新的阅读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谢蕴 《前沿》2005,(11):267-268
需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事物体验。阅读需求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驱动力量。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其对文献、信息的阅读需求。图书情报工作者不断探析专业课题研究型、主题文献信息型等各类阅读需求是读者工作的生命主线,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余楚霞 《理论月刊》2002,(11):80-81
作者、文本、读者分别是文学批评不同时期及不同流派考虑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各主要批评理论观点的概述,论述了每一批评理论出现的必然,指出只注重作者,文本或读者中任何一个对象,而忽视其它的批评方法都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它能提高读者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英语的听、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随着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中职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阅读英文资料、获取科学知识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因此如何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杨春荣 《青年论坛》2010,(6):149-150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的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作用。馆藏建设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重视读者阅读培训工作,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网络资源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指导工作是图书馆与社会相互沟通文献信息的中介,是图书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教育、影响、吸引读者的有效方式,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英语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对各种题材和体裁书面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样,对大多数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一生中最常用的英语技能就是阅读了,因为阅读是语言积累和输入的主要途径,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占考试内容的很大比重,这说明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更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由于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读者要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联想、预测、推理、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而考生却因为缺少语言基础,阅读技能和不好的阅读习惯而深感困惑。本文旨在表明今后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