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内生性的制度文明形态,它厚植于中国文化土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代彰显出强大的制度优势,从政治稳定、决策优化、利益整合和认同构建等方面有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要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领导作为根本保障,同时从民主与法治两个维度推动执政党的现代化转型,亟需加大新型政党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和完善,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参政党的政党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创新党派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监管机制以及构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的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并阐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深刻内涵和世界价值。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习新型政党制度思想,增强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尤其体现在参政党履行职能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上.中国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模式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多党合作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友党关系,二者的合作方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一结构特征植根于中华传统"大一统"的政治价值观,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时代应从掌握日常政治生活话语权,增强人们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感;加强执政党引领力和凝聚力;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巩固和谐政党关系,打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前提和要求。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需要,是实现参政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理解并积极认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与自身使命担当,努力学习与传承参政党自身优良传统,切实抓好参政党自身作风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服务多党合作实践是新型政党制度对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做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统战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型政党制度要真正承担起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名实相副,真正“以政党而存在”。对参政党政治责任的理解,也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政治角色的基本要求出发,思考“能做什么”与“应做什么”。这就要求参政党不仅仅要从政党职能的视角来思考参政党政治责任的新内涵,还要从政党功能的要求来反思参政党的政治实践是否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角色要求。新时代参政党的政治责任和过去相比有了新的内涵: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体现新型政党的特点,把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履职尽责的价值尺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识、维护稳定、增进团结;另一方面,要体现政党运行的一般规律,以政党功能的实现来约束和鞭策政党职能的履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参政党建设也要基于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新时代主题,适应国家中心任务需要,这是巩固和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看待新时代参政党建设参政党的自身发展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发挥,最终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党员人才队伍。要建立高素质的党员人才队伍,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参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抓手,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面临世界政党政治环境急剧变化、政党意识形态竞争加剧、西方国家掌控主导政党制度话语权而贬低、诋毁中国政党制度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特色优势在横向和纵向上体现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其话语表达体系和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多党合作在实践中还部分地存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往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归入为"一党制""党国体制"和"威权体制"等范畴,这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种误解。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政党政治过程和政治效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体现了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属于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践超越,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完善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种国家目标追求,越发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规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彰显中国智慧的制度设计,以其政治效能、共识效能、整合效能及制度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定向、善治、聚力和规范等独特而又强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功能。我们需要聚焦到国家治理的系统性、综合性、源头性和规范性,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也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我国的政党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更好转化。  相似文献   

11.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它规定了政党在国家中的地位,包括政党同政党之间、政党同政权之间的关系。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它的发展和演变,深刻体现了当代政治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的模式,它不仅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而且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独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下,执政党通过不断地增强执政能力,参政党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我们的国家将会不断开创盛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相互促进为内在机理;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筹规划功能、系统推进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为互构联结的整体呈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同向同行的价值目标。三者共同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框架下的独特互动逻辑。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值此之际,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常务副主席何维联名发表文章《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勠力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章指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展现出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并已载入我国宪法,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将这一制度系统论述为"新型政党制度"。今年7月以来,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指导、支持下,农工党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从奋斗历史中回望初心、从工作实际中检视初心、在奋进发展中砥砺初心,汇聚全党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新局面。文章分为"回望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发展完善过程中奋勇前行、积极作为;检视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中使命艰巨、责任重大;砥砺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进程中目标坚定、步履坚实"三个部分,回顾了70年来,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与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赓续奋斗,建立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历程;明确了当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求什么";同时,向全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即要以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实施政治建党、人才强党、履职兴党、作风固党、制度治党"五大战略",推进思想政治、组织、履职能力、作风、制度"五大建设",实现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五大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共识、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大命题,而答案的密钥就在于合作初心"牢不牢",携手前进"能不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好不好"。当前,我党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正是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回望初心、检视初心的有力举措。本刊特稿栏目刊发此文,希望农工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研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国家方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团结效能。这一制度集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民主价值、文明价值于一体,蕴含丰富的团结意蕴。团结稳定政治局面、团结应对话语霸权、团结促进合作共事、团结捍卫人民民主、团结达至和谐有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团结效能的具体展现。当前,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升民主监督能力、加强各政党的自身建设五个方面着手,始终坚持一党坚强领导与多党密切合作相统一,更加注重深耕厚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团结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我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保证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即国家的长远目标("公意")能够持久、恒定地实现;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保证了社会各界利益("众意")得以充分表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保证了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也保证了实现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受干扰,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有力地维护了政治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提升政党制度效能,同时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底色、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多元主体协商合作的运行逻辑和包容差异的结构特性等方面高度耦合。两者呈现出双向塑造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和强大功能,它为国家治理提供制度供给、制度动能和制度效能,另一方面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成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落地和优化发展提供实践平台、评价依据、价值导向和促动机制。两者的高度耦合与互动融合关系决定了新型政党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存在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5,(10)
<正>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要素和实践主体。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意识,不是以掌握国家政权为依归的意识,而是一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中,对自身参政党角色以及参政活动目的、规律、作用的把握意识,是一种民主党派对于自身地位、功能、使命的深刻认识,是党派成员对于自身角色的认同感、对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以及对于党派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参政党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当前中国特色的"执政-参政"政党制度格局中,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促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进的外在力量,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向度。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当前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效能发挥与其理论上的应然状态之间仍然存在落差,尤其是与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极不相称,参政党在民主监督的意识、能力、效能及其制度化水平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可供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因此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效能,需要构建有利于民主监督的政治文化,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建设,注重网络民主监督,拓宽民主监督的角度,下移民主监督平台等。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民主党派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深化多党合作的初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性质地位的认识,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参政党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政党意识是一个内涵独特的概念.增强参政党意识是参政党承担其历史使命、发挥其政党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参政党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参政党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为契机,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在完善制度建设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政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